- +1
政策解读 | 促进消费持续恢复:保市场主体,挖掘绿色消费需求潜力
日前,为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具体来看,《意见》按照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短期支持和中长期促进兼顾的要求,提出了五方面二十项重点举措。一是应对疫情影响,促进消费有序恢复发展。二是全面创新提质,着力稳住消费基本盘。三是完善支撑体系,不断增强消费发展综合能力。四是持续深化改革,全力营造安全放心诚信消费环境。五是强化保障措施,进一步夯实消费高质量发展基础。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在答记者问时指出,《意见》的制定出台,一方面是着眼长远,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全链条、各环节,统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群体消费发展需求等,为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另一方面是聚焦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努力稳定当前消费,切实保障消费供给,促进消费持续恢复。
受访专家表示,一方面,近期国内消费需求恢复不够理想,尤其是3月以来,受多点散发疫情影响,部分消费活动受到明显抑制;另一方面,今年面临海外需求环境更为复杂。此时有针对性的出台《意见》,着眼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制约消费增长的痛点和难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支持消费加快恢复,能有效地促进国内供需良性循环,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促消费首先要保市场主体
3月以来,由于国内疫情多发,特别是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给经济平稳运行带来更大不确定性和挑战,消费特别是接触性聚集性消费受到较大影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33亿元,同比下降3.5%,消费恢复进一步承压。
《意见》明确要围绕保市场主体加大助企纾困力度。深入落实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退税降费政策。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意见》的短期目标是要有效应对疫情对供应链的冲击,促进市场稳价保供,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提振受到疫情影响较大的聚集性、接触性服务业恢复增长,稳住消费基本盘。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促消费首要任务落实纾困助企,主要是为了保市场主体、稳就业、促内需。一方面,疫情及能源商品市场波动等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等领域冲击大;另一方面,这些市场主体在吸纳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另外,这些市场主体对市场需求敏感,有效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领域发展,有助于增加市场有效供给,同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我国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5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03亿,企业4800万,农民专业合作社200万。在4800万企业中,有4000万是小微企业,占比83.3%。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在促增长、保就业、促消费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受近期疫情多发频发影响,物流不畅、原材料价格上涨、订单不足、用工难用工贵、应收账款回款慢等影响,中小企业成本压力加大、经营困难加剧。
赵萍指出,疫情发生以后,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服务业领域面临较多困难。帮助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应对疫情,疏难解困,是实现稳就业、稳增长和促进消费恢复的重要途径。
她认为,疫情发生后,制造业的持续恢复,对于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扩大外贸出口、促进中国经济平稳增长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意见》针对当前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具体困难,出台相关措施,就是为制造业发展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制造业加快创新发展,夯实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切实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全力保障货运物流特别是医疗防控物资、生活必需品、政府储备物资、邮政快递等民生物资,以及农业、能源、原材料等重要生产物资的运输畅通,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4月18日上午,国务院召开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做好物流保通保畅工作,促进中小企业纾困发展,切实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在此前的政策基础上,《意见》强调做好基本消费品保供稳价。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和需要,加快建立健全生活物资保障体系,畅通重要生活物资物流通道。
《意见》还提出,创新消费业态和模式。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扩大升级信息消费,培育壮大智慧产品和智慧零售、智慧旅游、智慧广电、智慧养老、智慧家政、数字文化、智能体育、“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托育”、“互联网+家装”等消费新业态。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4月21日的商务部例会上指出,商务部将重点加快新型消费发展。加快线上线下消费融合,鼓励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促进定制、体验、智能、时尚等新型消费。推动老字号创新发展,促进品牌消费。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促进绿色消费。
赵萍认为,创新消费业态和模式应该分三步走:首先,要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促进新型消费,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扩大升级信息消费。
其次,要鼓励企业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创新发展。不断培育壮大智慧产品和智慧零售、智慧旅游等消费新业态。
最后,要适应消费升级过程中,居民对服务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加强商业、文化、旅游、体育、健康、交通等消费跨界融合,积极拓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新场景。
绿色消费需求潜力巨大
虽然消费恢复近期承压,但疫情对消费的影响是阶段性的。随着疫情得到有效管控、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产业链供应链恢复正常,消费也将逐步回升。
赵萍认为,《意见》的中长期目标是: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供给的质量和水平,完善消费环境。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推动消费稳步增长,发挥消费对畅通国内大循环和经济增长的持久拉动力。
近年来,我国消费规模稳步扩大、结构持续优化、业态日益丰富,居民消费从有形物质商品向更多服务消费扩展,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进一步壮大,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巩固。一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万亿元,同比增长3.3%;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9.4%,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双碳”目标提出后,绿色消费一直备受关注。培育绿色理念,促进绿色消费,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日前印发的《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提出具体目标:到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消费体系初步形成;到2030年,绿色消费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产品成为市场主流,重点领域消费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绿色消费制度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健全。
《意见》提出,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赵萍指出,国内绿色消费需求潜力巨大。
一要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形成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绿色消费的宣传推广活动,如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活动。
二要适应绿色消费的大趋势,增强绿色产品的供给能力。在绿色有机食品、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绿色家装建材等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增加品种,完善功能,提升品质,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
三要完善节能和绿色制造标准体系、绿色产品认证标识体系。现阶段可从提高标准和认证的透明度入手,提升消费者对于认证权威性的认可度,完善绿色消费环境,解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
四要完善双向流通渠道,畅通绿色产品流通。在正向流通渠道上,要积极推进商品包装和流通环节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循环化,鼓励设立绿色商店、绿色商品专柜。在逆向流通渠道,要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推动汽车、家电、家具、电池、电子产品等回收利用,适当放宽废旧物资回收车辆进城、进小区限制。
周茂华认为,应该着力营造诚信、放心的绿色消费环境;加快健全绿色消费标准体系;鼓励市场主体创新绿色消费模式;推广数字化技术应用助力发展绿色消费经济等。
《意见》提出,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合理确定保障标准。紧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多元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周茂华指出,在局部私人消费不足的特殊时期,考虑适度增加公共消费支出进行弥补,可以有效地增强消费动能,促进消费加快恢复,从而有拉动供给,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赵萍强调,基本公共服务是保障全体人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基本服务,是当前消费的刚需。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支出,通过多元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等减少居民的支出,将起到帮助居民增收,提振居民消费信心的效果。
来源 | 21世纪经济报道
责编 | 电商发布 方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