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立夏 | 万物繁盛 书写夏日卷首语

2022-05-05 09: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便是万物的“成物礼”

2022年5月5日开始

我国进入立夏节气

这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又称“春尽日”

立夏时节,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温度适宜,万物生长。

春天的姹紫嫣红已然退去,生命之绿粉墨登场。

春花的曼妙轻佻固然有趣,夏绿的健壮豪情更能让人激动。

绿,自然界的看家底色,四季轮换,绿意多变。

春绿,青涩;秋绿,混杂;冬绿,暗淡。夏之绿最纯最浓最富最炫最有激情最有力量。

立夏乃夏之初,此时的绿更为饱满,层次更为丰富,在艳阳照耀下,流光溢彩,绿意豪泼。像是植被生灵忍不住溢出的喜悦,生动的淋漓精致。

立夏之绿最有内涵,绿叶尽情的吸收着阳光的能量,为一年的储备打下坚实的基础。夏绿绿得是否恪尽职守,秋天会给出答案。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此时,太阳到达黄经45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

一候蝼蝈鸣

蝼蝈,即蝼蛄,适宜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随着蝼蛄的鸣叫,表示夏天的味道浓了。

二候蚯蚓出

蚯蚓是地地道道的阴物,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中,当阳气极盛的时候,蚯蚓也不耐烦了,出来凑凑热闹。

三候王瓜生

王瓜是华北特产的药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于六、七月还会结出红色的果实。

立夏民俗

斗蛋

“立夏吃一蛋,力气长一万。”

蛋吃双,笋成对。

“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

心气精神常抖擞。

称重

“立夏日,忌不称体重”。

立夏日称重,到立秋再秤,

看经过酷夏,

瘦了多少,胖了多少。

体重减了,叫消肉,

叫体重加了,叫发福。

祈求清静安乐,福寿双全,

好运一夏天。

尝新

立夏时万物繁茂,农作物的收成光景基本定型,鲜果瓜蔬逐渐上市。

在立夏日尝三样时鲜菜蔬,谓之“尝三新”,尝的是樱桃、青梅、蚕豆。

“浅笑樱桃破,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樱桃又名含桃,味甘美,能调中益脾,美人面颜。

青梅味酸而脆,可与蜜糖相拌食用之。也可取此时的青梅酿酒,一二月后饮之,帮助消除夏季暑意,调理肠胃。

“立夏哉,吃豆哉”。立夏前后,江南农家的房前屋后,田边沟畔,一垄垄的蚕豆成熟了。

剥好的豆粒洗净,在油中翻炒几下,就是一盘青翠爽嫩的田间好味。

立夏诗词

立夏时节,蛙鸣阵阵,草长莺飞,绿肥红瘦,云卷云舒,万物进入生长的旺季,到处都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如果没有夏的成长,就不会有秋收冬藏

因此,古时候的诗人对于立夏充满了热爱,写下了无数溢美之词。让我们一起品读最美立夏诗词,在诗词的微风里,清爽一夏吧!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策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立夏

赵友直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

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立夏前一日登马氏山亭

朱翌

百忧不到酒三行,万事尽休棋一枰。

梅子未黄先着雨,樱桃欲熟正防莺。

忽惊夏向明朝立,便恐春从此地更。

数蝶飞来花寂寞,乱蛙鸣处水纵横。

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初夏的晨光,已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在阳台印满铜钱般大小的光斑。

初夏的微风,已带着枣花和蔷薇花的幽香,飘进每一条老巷子。

行走在时光里的你,准备好迎接这万木葱茏、荷叶满池的夏天了吗?

监制/弓春伟 王玉甫

原标题:《立夏 | 万物繁盛 书写夏日卷首语》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