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关于深圳吸引和发挥国际组织作用的思考和建议

2022-05-05 11: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文/彭晓钊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

国际组织是现代国际关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进驻情况是衡量全球城市能级的重要标尺,也是我国城市国际化发展普遍存在的短板。近年来,深圳在先行示范区建设及前海开发开放系列文件的指引和支持下,在推动国际组织落地和实质化运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吸引和发挥国际组织作用,推动更多全球治理活动和项目落地,为加快迈向全球标杆城市提供动力支持。

表1 支持深圳设立和吸引国际组织有关政策

一、国际组织对提升深圳城市能级的重要作用

国际组织是全球治理和多边合作的主要平台,也是国际规则制定和资源调配的重要力量,吸引和加入国际组织可对深圳融入全球生产服务网络、参与全球化竞争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Twitter上的部分国际组织

第一,强化全球资源调配能力。全球城市是全球化时代城市发展演进的高级形态,评判城市竞争力的空间尺度由国家、区域延展到全球范畴,人口集聚和经济扩张不再是城市发展的关键,取而代之的是突破国家边界的全球资源调配能力。大力引进和培育发展国际组织,不仅可为深圳汇集更大范围人流物流商流,引领带动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优化配置,还可提升与全球生产服务网络联系能级,链接、激活、集聚和配置城市乃至国家发展所需的战略性资源。

第二,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国际组织通常是基于特定区域范围或问题领域、采取永久性固定会议形式的国际性活动机构,是联系沟通各成员单位的重要纽带和渠道。利用国际组织搭建多边对话机制,可作为深圳走向世界舞台的宣传媒介,向更多国家和地区开展形象推广,提升全球城市能见度和显示度。另外,借助国际组织不断开展和深化城市对外交往,可逐步建立起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与更多城市实现互利共赢和可持续合作发展。

第三,导入全球先进经验模式。国际组织分为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间组织,多是针对经贸发展、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等专业性领域的国际权威机构,往往占据着国际规则与标准制定的关键话语权和影响力,代表着全球先进经验模式和发展方向的最大公约数。通过引进发展和参与运作国际组织功能性平台,率先接轨国际标准开展先行先试,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符合深圳经济特区和先行示范区“为国家试制度”的发展导向。

第四,提升全球治理参与层级。拥有国际组织总部或分支机构数量、主导或参与国际事务水平与城市国际地位紧密关联。特别是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激烈博弈的当下,国际议题处理难度和复杂性不断推升,迫切需要借助突破国家框架的各层次行为体共同探索全球治理新机制。争取成为国际组织总部或分支机构驻地,为开展多边对话合作提供场所,可助力我国在国际议题设置、话语权建设等领域形成“主场”优势,发挥全球治理变革参与者、推动者和引领者角色。

二、全球城市吸引和集聚国际组织的经验做法

国际组织选择驻地会将经济实力、政治地位、法制环境、交通便利、语言文化、自然生态等多重因素纳入考量,这些也正是全球城市吸引和集聚国际组织的主要发力方向,相关经验做法可供深圳参考借鉴。

# 美国纽约:

为国际组织落地提供最优惠待遇。1945年《联合国宪章》通过后,为争取成为联合国总部所在地,由洛克菲勒家族出面在纽约购置建设联合国总部大楼所需地皮,纽约市政府不仅免费承担周边拆迁改建任务,还给予其海岸权和通行权。1947年美国政府与联合国签署特权协定,承认联合国总部“国际领土”地位。纽约在联合国总部入驻后为国际组织工作提供诸多便利,比如给予国际组织及工作人员资产购置、税收缴纳、人员出入境等方面优惠待遇,优先购买国际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等。此外,纽约也为国际组织运作建立法律保障机制,要求在纽约落户国际组织特别是非政府组织必须接受财务和法律监督。

# 瑞士日内瓦:

发挥核心国际组织集聚带动作用。国际组织总部所在城市不必是特大或超大规模城市,但必须是国际性城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世界上拥有最多国际组织总部的日内瓦,包括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世界气象组织、国际红十字会、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联合国欧洲总部等200多个国际组织或跨国机构总部及代表处。日内瓦之所以受到诸多国际组织青睐,不仅得益于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在吸引国际组织方向上具有精确的目标定位,即利用瑞士中立国地位和国际红十字会发祥地,持续不断吸引其他国际组织入驻,方便相关人员信息沟通和工作合作互补。

# 德国波恩:

央地政府合作推动国际组织入驻。1990年两德统一后,德国政府和议会前往首都柏林,波恩被联邦政府定位为南北合作中心,重点争取联合国、欧盟委员会及其他国际组织进驻,由联邦政府提供免费办公大楼及其他优惠待遇。1996年德国成功说服联合国志愿者计划将总部从日内瓦迁到波恩,之后又推动联合国环境和发展事务组织、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秘书处及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入驻波恩,使其逐步发展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国际组织的主要聚集地。当前,波恩共有18个联合国组织、150多个跨国非政府组织和众多国际学术研究机构,是欧洲仅次于日内瓦国际组织总部最多的城市。

# 日本东京:

把吸引国际组织作为城市长期战略。东京是亚洲国际组织总部最多的城市,其原因是当地政府不断强化国际化都市功能并推动国际组织发展。1980年代经历经济高速发展后,日本政府开始调整外交战略构想,东京作为首都成为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中心。1990年代东京都政府推出“21世纪千禧十年计划”并颁布《东京都国际政策推进大纲》,把引进国际组织及国际会议活动作为推进城市国际化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于1989年推行非政府组织事业补助金制度,1994年设立隶属于外务省的民间援助支援室,2002年建立非政府组织支援无偿资金合作机制,也为国际组织特别是跨国非政府组织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三、深圳吸引和发挥国际组织作用的对策建议

按照先行示范区意见打造全球标杆城市目标,深圳必须在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三个维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深圳作为新兴崛起的创新型城市,在影响力维度与全球领先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可借助吸引和发挥国际组织作用,助力全球标杆城市加快建成。

第一,加强组织协调,做好前瞻性政策保障。一是研究制定培育发展国际组织专项政策,放宽国际组织会员国籍、人数、活动等审批要求,为相关国际人士提供出入境便利化措施。二是构建统筹协调、高效畅通的国际组织工作机制,依托外事服务机构成立“国际组织事务办公室”,负责国际组织沟通交流、政策落实、支持保障等相关工作。二是定期筛查国际协会联盟(UIA)《国际组织年鉴》数据库,编制更新契合深圳城市定位的国际组织重点引进名录,对入选国际组织进行动态追踪、研究考察及信息对接。

第二,接轨国际标准,筹划国际组织聚集区。一是在前海规划建设国际组织与对外交往中心区,作为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专业服务机构总部或分支机构聚集发展的核心区域。二是配套完善国际化社区服务体系,推广委托式经营、项目化管理模式,为国际组织工作人员及其家属提供高端优质服务。三是引进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综合性医院或医疗服务机构,完善面向外籍人士的语言交流、就医指导、医疗保险等配套服务。四是引进建设国际学校和先进教育模式,鼓励引进开展国际机构认证的国际课程。

第二,动员多元力量,拓展国际组织朋友圈。一是申请成为国家重大主场外交及大型国际性活动主办方或承办地,广泛接触来访各界人士,推进与更多国际组织建立务实合作关系。二是深化开展城市外交,发挥国际友好城市联系作用,争取所在国来深圳设立领事馆或领事代理处。三是支持本地企业和商(行)业协会参与国际组织运营管理,加入国际产业标准研究制定,在深圳发起新设国际组织或推动代表机构落地。四是支持本地智库和高校院所开展涉外人才培养及向国际组织推送,搭建国际组织专业人才储备招引库。

第四,开展先行示范,打造制度型开放高地。一是支持前海自贸区率先对接RECP、CPTPP等国际高标准规则开展先行先试,打造国家制度型开放风险压力测试平台。二是申请参评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优先在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登记财产、执行合同、办理破产等领域推进便利化改革,争取入选为国内“第五城”。三是支持大湾区专业服务机构参与或组建国际联合体,推进国内外标准与执业资质趋同等效。四是定期开展以外籍及港澳台居民为目标群体的问卷调查,测评深圳与国际接轨程度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五,锐化城市形象,推行全球化营销策略。一是面向海内外招引专业机构或团队,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元素对城市形象进行整体包装、系统策划及全球营销。二是推动传统和新兴媒体“走出去”,鼓励与国际组织合作推出多语言宣传片、纪录片及其他类型节目,向全球发出“深圳声音”,讲好“特区故事”。三是实施“名企名家名牌”选培召集计划,提炼打造一批体现城市多元魅力的文化符号。四是定向邀请国际组织专家纳入城市顾问团,围绕国际议题谋划落地一批重大事件和重要平台,提升深圳在专业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