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捞王翻台率净利润均现下滑,逆势扩张能否支撑30亿估值
《投资者网》侯书青
编辑 吴悦
近日,主打猪肚鸡的捞王(上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捞王”),再度向港交所发起冲刺。火锅赛道正变得越发拥挤,在海底捞、呷哺呷哺之后,捞王头上的称号也格外细分:粤式火锅第一股。
招股书显示,捞王在国内目前共有150家门店,未来三年内预计新开184家新店。从规模上看,捞王与海底捞、呷哺呷哺相比尚有差距,但顶着疫情的压力,捞王的营收仍呈现增长的态势。
目前,捞王的门店集中于江浙沪地区。官网数据显示,捞王在粤式火锅的“大本营”广东省仅有5家门店。报告期内,捞王的单店日均销售额、净利率也逐年下降。在最新一轮融资完成后,捞王的估值达到30亿元人民币,但与海底捞等已上市火锅公司相比,捞王估值的合理度仍有悬念。
行业严冬逆势扩张
疫情为整个餐饮行业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2019年-2021年(下称“报告期内”),捞王的营收分别为10.9亿元、11.25亿元和12.9亿元,2021年营收与毛利的同比增速均在16%左右,维持了增长势头。
但与此同时,捞王单店日均销售额从3.61万元下降至2.72万元,日均服务顾客数量从285人降至211人,翻台率从3跌至2.3,净利润从7991.5万元跌至1396万元。
这种疲软是行业性的,海底捞的翻台率在报告期内也从4.8跌到了3,且海底捞与呷埔呷埔都在2021年出现了亏损。2021年6月,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在股东大会上表示:“我对趋势的判断错了,2020年6月我进一步作出扩店计划,现在看确实是盲目自信。”
随后,海底捞从2021年年底开始陆续关闭约300家客流较低、业绩低于预期的门店;呷哺呷哺则在2021年8月宣布关闭200家门店。2022年2月、3月,海底捞与呷哺呷哺分别发布了盈利预警。
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捞王提出了扩店计划,并在招股书中表示,将在未来三年内新增184家门店。
3年时间,捞王计划将现有150家左右的门店数量翻一番,但规模扩大后,捞王能承受经营成本增加、客流不及预期等风险吗?
粤式火锅的天花板在哪?
目前,火锅赛道上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新玩家,它们围绕火锅这一品类,发展出火锅超市、食材外卖、小火锅等新业态,面对这种情况,捞王也需要更多的店型与产品来匹配市场需求。
捞王主品牌捞王锅物料理为传统的火锅店模型,有146家门店。此外,还有2家主打迷你火锅的锅季和2家适配少人聚餐场景的捞王心灵肚鸡汤。其中锅季的两家餐厅全部位于苏州,捞王心灵肚鸡汤在上海和苏州各有一家。
尽管子品牌正处于孵化阶段,但捞王的品牌序列已经初见轮廓,他们分别对应不同的消费场景,但仍离不开捞王的基本盘:粤式火锅。
市场上的火锅品牌可以按照口味分为:川渝火锅、粤式火锅、京式火锅等。红餐品牌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粤式火锅门店在行业中的占比为12.7%,川渝火锅占比超过64%,是绝对的主流口味。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显示,2020年,捞王在粤式火锅这一细分赛道上排名第一,在国内火锅市场中排名第四。
粤式火锅与川渝火锅相比,最重要的特点是口味清淡,捞王选择粤式火锅能够降低自身的竞争压力,却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捞王的开店范围。招股书显示,老王在江苏、上海、浙江分别有52、38、34家门店,其他地区的门店数量均为个位数。
海鲜火锅品牌七欣天,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形。七欣天的招股书显示,在其全部的256家门店中,有110家位于江苏。而在整个华东地区,分布着235家七欣天门店。
无论是七欣天的海鲜火锅还是捞王的粤式火锅,都是以清淡的口味为主。也就是说,适合捞王开店的地区,与广受欢迎的川渝火锅相比,可能很有限。在这些能稳定养活捞王门店的地区,其粤式火锅市场总量,是否会成为捞王的增长天花板呢?
估值能否成立?
与一年前相比,火锅行业的“老大哥”海底捞的股价已经跌去85%,市值蒸发超过4000亿港元;呷哺呷哺目前的股价较2021年的最高点也跌去了约85%,市值蒸发超过250亿港元。
疫情对火锅企业业绩造成的影响只是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预制菜甚至火锅外卖、火锅超市、自热火锅等新业态对火锅堂食造成的冲击。
火锅品类“万物皆可入锅”的特点,造成了行业天然的低门槛。在家用菜市场的价格吃火锅对消费者而言并不是难事,小到菜市场摊位,大到每日优鲜等生鲜巨头,甚至外卖平台都可以成为堂食火锅的竞争者。
2021年12月,正值北方的冬季,也是火锅食材的销售旺季,盒马、每日优鲜等生鲜巨头相继在APP上上线了火锅专区。盒马早在2019年就在火锅领域有所布局,包括火锅底料、各类食材都可以提供配送到家服务。
除了生鲜电商之外,诸如懒熊、锅圈食汇、火锅青年、七掌柜等火锅超市企业近年来也吸引了不少知名机构的融资。以锅圈食汇为例,2020年该品牌推出了名为“憨憨”的方便食品品牌,主要产品就包括自热火锅。海底捞、小肥羊等传统火锅企业也跟进推出了类似产品。
面对新的竞争局面,捞王也需要紧跟时事讲好新故事。在招股书中,捞王称将发展以线上商城为主要销售渠道的即食产品。目前,捞王的即食产品增速较快,2020年产生了340万元收入,至2021年增至1120万元,尽管在总收入中占比不到1%,但从招股书中“持续发力零售业务”的措辞上看,捞王很看好零售市场。
在捞王完成最新一轮融资后,公司的估值已达30亿元人民币。与目前在全国仍有300余家门店,但市值仅余35.84亿港元的呷哺呷哺相比,捞王选择在行业严冬上市或许很难“卖个好价钱”。
猪肚鸡能温暖食客的胃,能温暖捞王的市值吗?(思维财经出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