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英伦奶爸|英国为公立学校二年级以下孩子提供免费午餐
昨天是4岁的小儿子在英国开学的第一天。一大早,我带着他去上学。
学校不远,只有几分钟的步行路程。穿着黑色的校服、背着黄色皮卡丘卡通形象的小书包,一路上,他手舞足蹈,嘴里哼着歌,几乎是蹦着把这段路走完。
这学期,去年刚进幼儿园的小儿子要进入学前班(Reception)学习。与国内幼儿园三年制不同,英国在小学之前,孩子读书的时间只有两年。一年是被称为Nursery幼儿园,另一年就是这个被称为Reception的学前班。
由于从今年起,全英所有公立幼儿园的免费教育时间将从3小时延长到6小时,所以,这意味着,小儿子每天中午都能在学校享用到政府提供的免费午餐。
2013年,英国副首相Nick Clegg宣布,从2014年开始,全英境内所有公立学校对学前班、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提供免费的午餐。对身体残疾的孩子,免费午餐将一直提供到其高中毕业。
英国政府为每个孩子补贴437英镑/年
为何要推出免费午餐?政府网站此项政策的宣传页面上注明:为了让孩子能达到学习目标,也为了让每个家庭节省一笔开支,政府决定为每个孩子提供热的、健康的午餐。政府会为每个孩子一年支出437英镑(当下汇率,1英镑 = 8.6元人民币)。
在我看来,这项政策的实施,还有一个及其重要的好处,即二年级之前正是培养孩子习惯的好时机,提供免费午餐可以减少因贫富不均带给孩子饮食上的差距,避免了孩子在吃饭上的攀比,从而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
此前,英国教育部曾打报告给首相府,称调查发现,不少孩子中午吃零食,比如薯片之类的,这对孩子的成长发育并没有好处。英国政府根据这一报告,决定推行免费午餐政策。
“决定从学前班孩子开始推行免费午餐计划的想法,是基于让孩子从小就能培养出吃健康午餐的好习惯。” 这位副首相宣称。政府还有一项解释挂在其官方网站上:全英国每10个孩子中,就有4个孩子生活在贫困家庭。
数十年前也曾推出“免费午餐”
其实,早在20世纪初,苏格兰政府就曾推出“免费牛奶”计划,1945年,又正式推出了“免费午餐”计划。
免费牛奶和免费午餐当时出现的原因,或许要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起始于1760年代,一直持续到1830年代至1840年代的这场革命,曾让英国走向强盛,却也让英国教育出现坍塌。在这个时期,人类生产逐渐转向新的制造过程:机器开始取代人力、兽力,大规模的工厂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
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整个社会似乎都在以各种手段,努力劝说孩子们,放弃学校,走进工厂,成为生产线上的工人。
属于英国的苏格兰人最早意识到要推行改革。1872年,当地政府出台了一个规定:5-13岁的孩子们,必须要进入公立学校,接受现代化教育。
这一规定所带来的变化,就是小学大规模地出现。不仅是在日益扩大的城市,就连包括一些小乡镇在内的偏僻地区,也建起了一栋栋学校。
学校对孩子们教育的重要内容,除了文化课,就是一些最基本的规矩遵守。比如,训练孩子们听话、守时、遵守秩序,以便让他们长大后能成为生产线上一个合格的产业工人。由于孩子们大多来自于挤在贫民区的产业工人家庭,因此,老师们还会统一安排孩子们理发、洗头,让他们解决好个人卫生问题。
但很快,学校里又发现了新的问题。
中学教师、后来成为工党议员的James Maxton在一所学校调查时发现:60个孩子中,差不多有一半发育不良。
1905年至1908年,苏格兰政府开始考虑,整个国家的孩子们应该享有什么样的福利,才能让他们健康成长。政府接着就推出了一项计划:免费牛奶。1945年,苏格兰的教育部门和健康部门,又正式推出了免费午餐计划。
从此,苏格兰的学校里增加了两道风景:12点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站起来走出教室,开始享受学校提供的免费午餐;而免费牛奶则是由工作人员送至教室,孩子们轮流起身,从地上的箱子里取出来一瓶喝掉。
很多年后,仍然有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当年之所以比父亲高出一个头,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提供了免费的牛奶。
英国“免费午餐”今年险被取消
百年时间来,建立福利型社会,渐渐地在英国形成共识。
然而,今年,在英国广受孩子和家长欢迎的免费午餐却一度面临被取消的困境。在一次首相辩论时,现任首相特雷莎·梅曾宣称要取消孩子们的免费午餐。她认为,跟当年不同,多数家庭已经能够负担得起这顿饭。
因为削减了包括午餐在内的教育预算,一部分年轻人转而表现出他们对工党的好感。作为保守党的领导人,特雷莎·梅在今年的大选中,险些失去首相地位。
当下,无论是中国还是英国,“教育好下一代”都被放在了无比重要的地位上。与英国推行的免费午餐类似,为了提高农村学生尤其是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水平,中国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启动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要求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不仅吃得饱,而且吃得好。这让我看到了中国政府对消除贫困所付出的努力。
2017年9月12日草于伦敦家中
(作者简介:安光系,两个孩子的父亲,曾为媒体人,现居英国)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