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青春在疫线|大学楼长成立“大力公司”,志愿者同学变合伙人
祝碧晨设计
4月1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2021级硕博连读项目学生吴妍成了54号楼“楼长”。
因严格落实防控措施,楼长的工作越来越多,面对爆炸的信息和随时冒出的电话,吴妍感到压力变大。
经历数天的慌乱,企业管理专业的吴妍开始复盘,找出存在的问题,她在楼内招募各项目“主管”,成立“大力文化有限公司”。吴妍说,之所以取名“大力”,是看到姑娘们扛着18.9L的桶装水到六楼,一气呵成。
“公司”成立后,随着岗位职责越来越清晰,业务也逐渐步入正轨,她们又积极开拓出“海外”市场。
54号楼的合伙人们 本文图均为 受访者供图
“自己像一个消息轰炸的枢纽站”
四月初,因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学生从“足不出楼”到“足不出户”,吴妍的任务多了起来。每天不仅要完成固定工作,包括发放三餐、收垃圾、送水、楼道消杀,还有一些临时任务,比如统计各种需求表格,发放食品、生活用品、防疫用品等物资,提醒抗原和核酸检测。
楼内对接学生,楼外对接老师和后勤,每天浏览十几个群的消息,早上7点开始迎接随时冒出的电话,这让吴妍压力很大,有时中午也不敢休息。
因为任务比较杂,怕志愿者忽略重要信息,她每次发任务时,后面都要跟一段备注。她形容自己像一个消息轰炸的枢纽站,把不同群聊的消息汇总后,再轰炸给各个志愿者。
有一天,吴妍忘记了订水工作。这让她突然意识到,兼顾学业的同时,自己一个人很难处理这么多的信息,信息轰炸也给志愿者们带来了压力。
企业管理专业的她开始复盘,“从本科开始,我学习了那么多相关的课程,自己也看了很多的论文和案例,为什么当自己组织一件事的时候,却没有条理,十分混乱呢?”
吴妍翻看聊天记录、梳理问题发现,同一项工作,参与的人员太多了,消息重复传递,这是个大问题。由于每天轮班的志愿者不同,她每次都要跟志愿者解释具体的工作细节。
“大力公司”架构
“为什么不能把54号楼套进一个企业组织架构,把任务更好地分工下去?”于是,4月15日,“大力文化有限公司”成立,以前的志愿者同学都变成公司的 “合伙人”。
“大力公司”有三个目标
职位的设定以问题为导向。最先设立“订水主管”,她与当天的志愿者直接联系,减少了中间的环节,信息传递更加高效。如此一来,不会出现漏定的情况,主管的任务也很轻松。
之后,她又设立了外出主管,负责通知同学错峰活动时间,提醒回寝消毒;超市主管负责确认订单,发放超市货品;消毒主管每天统计寝室消毒情况等。虽然志愿者增加了主管的任务,但是每次轮值的任务减少了很多,不必一群人耗上整天。
吴妍介绍,“大力公司”有三个目标,首先是严防死守,保证楼内同学的安全;其次,志愿者们都是学生,有课程和科研压力,她希望志愿工作不要挤占大家太多时间,也让这项工作变得有趣起来;最后,长时间封控,“公司”要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让大家尽量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情。
随着组织架构的完善,主管们拥有完成工作的自主权,能够积极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当大家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都有所提升后,吴妍也可以从每天的消息漩涡中脱离出来,“对我们来说,志愿工作不是负担和压力,而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公司”业务拓展,志愿者穿上大白,参与到楼宇外的志愿工作中。
当楼内任务高效完成时,志愿者们也参与到楼外的工作中。4月26日,“大力公司”拓展了“楼外业务”——穿着大白去楼外做志愿,负责核酸引导、垃圾转运、送餐等工作。“出楼”的她们,也成为园区内最活跃的志愿者群体之一。
吴妍在楼外做志愿,须穿着“大白”
吴妍说,楼长的经历,让她尝试把自己代入一个初创企业经理人的角色,对企业的组织架构、激励、团队合作都有更深刻的了解。
团队中,吴妍和多位志愿者都是党员,这一身份也促使她们在封控时期主动站出来。吴妍说,好的团队氛围可以感染每个人。一位积极的志愿者,能带动起整个团队的积极性,“这不仅是我自己一个人做的事情,大家一起合作才能把这件事做好”。
手工制作的配餐箱
每位“合伙人”都用自己的巧思建设楼宇。有同学用奶箱给每个寝室手工制作了配餐箱,提高每天志愿者配餐的效率;有人用专业所学,迅速把物资用最公平、最简便的方法安排到每个宿舍;有人心细,把可能与地面接触的包装都拆好再发给同学;有人是暖心天使,给同学送物资之后还配上鼓励话语的小纸条。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