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时隔19年,“世界第一阿依达”和慧重返上海再演成名作
1998年,上海大剧院落成,威尔第歌剧《阿依达》曾以开幕歌剧的身份亮相大剧院,初出茅庐的女高音和慧是当时的女主角。
时隔19年,歌剧《阿依达》以全新制作再度回归上海大剧院,有“世界第一阿依达”之称的和慧故地重游,再次担起了主演的重任。
9月15日-17日,由上海歌剧院、上海大剧院联合出品的《阿依达》,将为上海大剧院2017/18演出季揭幕,和慧也将迎来她的第154场《阿依达》。目前三场演出连同加座均已售罄。
《阿依达》剧照好莱坞视角里的《阿依达》
1871年,为了庆祝苏伊士运河通航,意大利作曲家朱塞佩·威尔受埃及总督之邀,创作出一部带有浓郁埃及色彩的歌剧《阿依达》。
歌剧描绘了3000年前古埃及法老王时代一个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有史诗般的宏大场面,也有刻画角色心情、性格以及戏剧矛盾冲突的独唱和重唱,历来是歌剧界排演的重点。
作为上海歌剧院版《阿依达》的导演,蒙特卡罗歌剧院艺术总监让-路易·格兰达和他的团队首次引入好莱坞电影手法,为《阿依达》的叙事带来了新意。
接到创作邀请时,格兰达曾问歌剧院和大剧院,是想要一个经典的传统演绎,还是一个另辟蹊径的诠释,让他欣喜的是,上海方面选择了后者。1950年代,好莱坞时兴将歌剧翻拍成电影,《阿依达》1953年也曾以电影的形式搬上大银幕,主演是意大利国宝级女演员索菲亚·罗兰。格兰达由此获得灵感——“拍”一部电影版《阿依达》,且在专门制作古装大片的影视基地拍——格兰达最终选择了罗马影视基地“奇尼奇塔”做背景,那是伊丽莎白·泰勒与理查德·伯顿出演《埃及艳后》的地方。
“《阿依达》讲了一个发生在法老时代的虚构爱情故事,而我们的电影拍摄也是一个假想的设定:舞台上呈现的是电影《阿依达》的拍摄场景,歌剧《阿依达》则是我们的‘戏中戏’。来剧院观看演出的观众不仅欣赏了一部歌剧,也观摩了同名电影的首映……”
跟着摄制组,观众来到了歌剧电影《阿依达》的拍摄现场。
第一幕,技术人员、制片人、导演首先进入摄影棚布置布景,调试设备,接着演员们陆续登场。观众和摄制组一同注视着剧情发展,身临其境感受着剧中人的喜怒哀乐,直至阿依达和拉达梅斯相拥离世。摄制组三三两两收拾离开,摄影棚空了,演出也落下了帷幕……
舞台上有两个团队,视觉呈现也分两种:摄制团队穿着1950年代的服饰,而戏中戏里的《阿依达》演员则身穿最传统的服饰。
“《阿依达》对任何一个导演来说都是挑战。它比任何一部作品都来得重,既恢宏又讲究细腻,关键在于音乐和戏剧性要达到一定高度,才能有一定的兼容性。”格兰达说,虽然表现手法独特,但他们并没有歪曲原作,原汁原味是第一要求。
她是“世界第一阿依达”歌剧《阿依达》历来以场面恢弘、演员庞大著称,上海歌剧院此番排演《阿依达》,除了出动本院的交响乐团、合唱团、舞蹈团,还特邀来苏州交响乐团、爱沙尼亚瓦涅姆因合唱团、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加盟,演职人员逾400人,舞美置景需12个大型集装箱打包。
指挥许忠解释,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弗罗伦萨五月歌剧院排《阿依达》时,合唱团都达到了上百人的规模,上海版的合唱团有120人,交响乐团有80人,这是《阿依达》最起码的配置,而之所以要跨国、跨团合作,“目的在于取长补短,把每个团的精华凝聚在一起。”
跨团合作,磨合在所难免,这也是排歌剧之所耗时耗力的关键。早在三个多月前,上海歌剧院及特邀团队就在大剧院开始了排练,今年8月,他们还带着音乐会版《阿依达》远赴萨尔布吕肯国际音乐节,在德国观众面前“练兵”。
和慧无疑是一大看点。
《阿依达》是1998年上海大剧院落成的开幕歌剧,巧的是,它也是和慧艺术生涯中的第一部歌剧。
那时,和慧才26岁。如今,她是唯一一位被世界六大顶级歌剧院同时邀请的中国歌唱家,也是唯一一位以女一号的身份登台斯卡拉歌剧院,扮演托斯卡、蝴蝶夫人、阿依达的中国人。
这些年来,和慧在世界各地演过150多场《阿依达》,单是维罗纳露天剧场就唱了12年,“世界第一阿依达”的称号很自然戴在了她头上。不过听到这个称号,和慧压力很大,“这个称谓源自意大利媒体,他们曾说我是阿依达唱得最出色的人,但我自己也听过、看过几位这个角色唱得十分精湛的女歌唱家。我更乐意被称为‘世界第一阿依达之一’。”
演了这么多场《阿依达》,如何保持新鲜感?
和慧笑说,自己不会因为唱了150多场就产生疲劳感,这部歌剧感觉就是为她的声音而写的,“我很适合唱阿依达,如果说我的声音有什么特别之处,那就是刚柔并济,有很强的力度,也可以做到柔弱纤细。”
阿依达原是埃塞尔比亚的公主,却被俘虏至埃及,成了埃及公主的女奴——常年身在异国他乡,和慧对阿依达的思乡之情感同身受,这种情感倒灌到角色中,又多了几分感染力。能容纳2.5万观众的维罗纳露天剧场,是意大利知名度最高的一座古剧场,《阿依达》几乎年年都在此上演。在这里唱《阿依达》,和在上海大剧院唱又有什么不同呢?
“对我来说,灯光熄灭,舞台都一样,不管剧院大小,你都要把声音传给最后一排观众。”和慧说,“维罗纳太大了,最后一排观众离你非常远,要求你的声音特别有穿透力。大剧院也一样,也要求你的声音穿过乐队、合唱队达到观众,演员对声音的控制力要非常强。”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