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陈淳到恽寿平,历代花鸟画展呈现自然意趣

澎湃新闻综合报道
2022-05-05 07:23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农历三四月,草长莺飞,春意盎然,适合“踏青争惜赏春葩”的时节。澎湃新闻获悉,“艺海藏珍——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历代绘画精品展·花鸟篇”五一前夕在广州开幕,展出元代佚名《金盆浴鸽图》、明代陈淳《花觚牡丹图》、清代朱耷《杂画册》、恽寿平《花卉图册》等历代花鸟画家的125件花鸟画作品,呈现一个个生机勃勃、千姿百态的理想世界,反映了中国人寄托于大自然的情怀与趣味。

“艺海藏珍——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历代绘画精品展”为系列展,“花鸟篇”为该系列展的终篇。展览以“梳理藏品、挖掘藏品,精选一批不常展出、不为观众熟知的院藏佳作进行展出”为基调,从院藏历代花鸟画中挑选了40余件号(实物展品125件)举办此次展览,展览为期三个月。

展览现场

花鸟画,是以描绘动物、植物为主题的绘画作品,主要包括禽鸟、走兽、昆虫、鳞介、花草、树木等。花鸟的形象自古便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也因其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和美好的形象,被赋予许多吉祥寓意。因此,花鸟画不只是客观地表现自然界花鸟的形态,它更寄托着人们对自然、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历代画家在花鸟画中创作的一个个生机勃勃、千姿百态的理想世界,反映了中国人寄托于大自然的情怀与趣味。

元 佚名 金盆浴鸽图

展出作品包括观众们较为熟悉的元代佚名《金盆浴鸽图》、明代陈淳《花觚牡丹图》、清代朱耷《杂画册》等,以及明清时期在花鸟画领域较为著名的王穀祥、周之冕、恽寿平、蒋廷锡、居巢、居廉、任薰、任颐等画家的作品。

元代佚名的《金盆浴鸽图》是本次展览展出年代最早的花鸟画作品。这幅作品就是沿袭宋代院体工笔花鸟画风的作品,风格工丽细密,十一只鸽子毛色各不相同,形态各异,或展翅飞来,或立于盆壁舒翅饮啄,或停于盆周剔爪梳翎,形象生动准确,画中右侧还有一株华丽绽放的牡丹,画面生动而富丽。

《金盆浴鸽图》的创作年代久远,材质又为绢本设色,保存难度极大。为更好地保存这件珍贵的文物,该文物采取限时展出的方式,展出时间只有两周。

明 陈淳 《花觚牡丹图》

本次展览就展出不少吴门画家的花鸟画作品,包括沈周《百合花图》、陈淳《花觚牡丹图》、陈栝《五色蜀葵图》、陆治《花鸟图》、王穀祥《花卉图卷》、周之冕《十二名花图卷》、孙克弘《杞菊猫蝶图》、陈遵《竹雀图》、王中立《花鸟图卷》、文俶《湖石花蝶图》等。

陈淳(1483年—1544年),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甫,号白阳,又号白阳山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陈淳与徐渭并称白阳、青藤。陈氏少年作画工细,中年后笔法放纵,自立门户。陈淳从师文徵明,在其门下声誉最高。擅长写意花卉,其作品虽表现一花半叶,却淋漓疏爽,深受当时文人士大夫的赞赏;他是继沈周、唐寅之后对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画家。

展出的《花觚牡丹图》卷上有陈淳在晚年对自己花卉写生的艺术发展道路有一段总结:“余自幼好写生,往往求为设色之致,但恨不得古人三昧,徒烦笔研,殊索兴趣。近年来老态日增,不复能事少年驰骋,每闲边辄作此艺,然已草草水墨。昔石田先生尝云:观者当求我于丹青之外。诚尔,余之庶几。若以法度律我,我得罪于社中多矣。余迂妄盖素慕石翁者,故敢称其语以自解,不敢求社中视我小视石田也。”上海博物馆研究员、美术史论家单国霖曾评论称:“从中可知他写花卉最初是嗣承设色一派的。他最直接的老师自然是文徵明,文徵明画花鸟主要是兰竹,偶尔亦作棘枝鸟雀,以笔致柔婉秀逸见胜。现传世陈淳最早的作品即为甲戌(1514)三十一岁所作的《水仙图扇页》(上海博物馆藏,载《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三)和《湖石花卉图扇页》(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载陈葆真《陈淳研究》),双钩水仙花叶,朱砂点染小花,笔调秀雅含蓄,极近文徵明风格。后图页上并有祝允明、唐寅、邢愿、文徵明等人的题诗,由中可见年青的陈淳与吴门艺坛前辈的交谊和所受到的器重。”

明代 周之冕《十二名花图卷》(局部)

明代 王穀祥《花卉图卷》(局部)

明 王中立 《花鸟图卷》 (局部)

 明 王中立 《花鸟图卷》 (局部)

明代画家王中立的《花鸟图卷》以春夏秋冬四景花卉为主题,设色清雅,笔致灵秀,点缀于花卉折枝间的禽鸟婉转灵动。整个长卷中,禽鸟与枝叶工写结合,而表现花卉的时候,画家将大写意的意笔上升为抽象的设色,似又不似地表现红色蔷薇花和芙蓉花,使这件作品更添几分文人秀气。

清 朱耷 《杂画册》

 清 朱耷 《杂画册》

清 朱耷 《杂画册》

 清 朱耷 《杂画册》

清 朱耷 《杂画册》

清 朱耷 《杂画册》

朱耷(1626-约1705),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 、驴屋等,江西南昌人。明宁王朱权后裔。其花鸟以水墨写意为宗,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

清 恽寿平 《花卉图册》

清 恽寿平 《花卉图册》

清 恽寿平 《花卉图册》

清 恽寿平 《花卉图册》

清 恽寿平 《花卉图册》

清 恽寿平 《花卉图册》

清 恽寿平 《花卉图册》

清代花鸟画以恽寿平的没骨花卉最为著名,其没骨花卉清新秀雅,开创了明末清初花卉画的新局面,其画风甚至影响了清代宫廷院体花鸟画,更波及清代中后期的江南、岭南等地画坛。

通过本次展出的恽寿平《蟠桃图》、《花卉图册》、蒋廷锡的《杂画册》、邹一桂的《玉堂富贵图》以及宋光宝、居廉、居巢、任颐等画家的作品,可以一窥恽寿平没骨花鸟画“工细亦饶机趣,点簇妙入精微”的魅力,也可以通过受其影响的其他画家的作品感受没骨花鸟画的生命力。

本次展览还将展出两位女性画家的花鸟画作品,她们分别为明代文徵明玄孙女文俶,清代浙江钱氏家族女眷陈书。作为画史记载为数不多的女画家,她们将女画家独有的、对自然的态度和认知通过画面展现出来,作品温婉细腻,情感丰沛,但又各具个人风格。

明 文俶 《湖石花蝶图》

文俶(1595一1634年),字端容,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明代女画家,文从简女。“吴门四家”之一文徵明的玄孙女,贡士文从简之女。文从简在继承家学基础上加以变革,自成一种笔苍墨健、清润秀逸的画风,直接地影响着文俶画风的形成。

《湖石花蝶图》这幅画描绘的是,石上花开,彩蝶飞舞的场景。画面主体是正下方两块太湖石,外轮廓为简笔勾画,墨色晕染施以阴影的立体效果,一主一次,浓淡得宜,对比强烈,制造出立体重量感,凸显嶙峋质感,呈现出明代文人尚奇趣味。

清 陈书 《花卉图册》(局部)

清 陈书 《花卉图册》(局部)

清 陈书 《花卉图册》(局部)

清 陈书 《花卉图册》(局部)

清 陈书 《花卉图册》(局部)

清 陈书 《花卉图册》(局部)

展出清代浙江钱氏家族女眷陈书作品《花卉图册》,这套花卉册共有十二幅,分别描绘了十二种不同季节的花卉。

此外,展品中还有部分是不为观众熟知的花鸟画家的作品。

展览海报

展品清单:

本次展览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鸟虫鱼兽,第二部分为草木花卉。

鸟虫鱼兽

1. (元)佚名 金盆浴鸽图

2. (明)佚名 梅柳寒禽图

3. (明)汪肇(15—16世纪初) 水鸟图    

4. (明)陆治(1496—1576)花鸟图扇面

5. (明)周之冕(约1521—?)梅花小鸟图扇面

6. (明)孙克弘(1532—1611)杞菊猫蝶图

7. (明)陈遵(16—17世纪) 竹雀图扇面

8. (明)王允龄(16—17世纪)牡丹白鸽图

9. (明)王中立(16—17世纪) 花鸟图卷

10. (明)文俶(1595-1634)湖石花蝶图

11. (明)张翀(17世纪)花果昆虫图册

12. (清)朱耷(1626—1705)杂画册

13. (清)王武(1632—1690)蝶舞罂粟图

14. (清)陈琼(18世纪)莲鹭图

15. (清)郭适(?—1794)花鸟图册

16. (清)孟觐乙(1764—1833)花卉图册

17. (清)何翀(1807—1883)杂画册

18. (清)宋光宝(19世纪)花鸟图条屏

19. (清)居巢(1811—1865)花卉人物扇面册

20. (清)居廉(1828—1904)花卉虫草图册

21. (清)任薰(1835-1893)花卉扇面

22. (清)任颐(1840—1895)  寒竹聚禽图扇面

23. (清)伍德懿(1864—1928)杂画扇面

草木花卉

24. (明)沈周(1427—1509) 百合花图扇面

25. (明)王穀祥(1501—1568)花卉图卷

26. (明)周之冕(约1521—?)花卉图卷 

27. (明)陈栝(16世纪)蜀葵图

28. (明)陈淳(1483—1544)花觚牡丹图

29. (明)归昌世(1573-1644)风竹图

30. (明)梁元柱(1581-1628)风竹图

31. (明)陈舒(1612—1682)花卉蔬果图册

32. (清)佚名 花卉图卷

33. (清)朱耷(1626—1705) 荷花图

34. (清)恽寿平(1633—1690)蟠桃图

35. (清)恽寿平(1633—1690)花卉图册

36. (清)大汕(1633—1705)竹石图

37. (清)石涛(1642—1707) 爱莲说

38. (清)陈书(1660—1736)花卉图册

39. (清)蒋廷锡(1669—1732)杂画册

40. (清)邹一桂(1688-1772)玉堂富贵图

41. (清)郑燮(1693—1765)墨竹图

42. (清)朱昂之(1764—1841后)榴石图轴

43. (清)招子庸(1789—1846)兰竹石图

44. (清)赵之谦(1829—1884)花鸟四屏

45. (清)梁于渭(?—1913)花卉图册

(本文综合自广州艺术博物院以及央广网、美术报等相关报道)

    责任编辑:陈若茜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