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央视为程序员拍了纪录片,《码农的异想世界》可爱和梦想齐飞

澎湃新闻记者 黄小河
2022-05-03 23:08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码农,是程序员的自嘲。我们的生活、每个动作,甚至探索世界的方式,背后都与码农编写的密密麻麻的程序代码密不可分。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特别推出3集纪录片《码农的异想世界》聚焦程序员群体,于5月2日至4日每晚20:30档在CCTV-9纪录频道播出。

在外界的一般认知中,程序员仿佛永远穿着格子衫、大裤衩、人字拖,捋着堪忧的发量、鼻梁上架着厚厚的镜片,不善与人言辞……而真实的程序员们远比我们想象得要温情和浪漫。

纪录片采访了20余名不同岗位的码农,趣味性讲述了码农工作中的技术硬知识、描摹他们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在平常工作中为社会带来的细微改变,让观众看到那些乏善可陈的生活中,闪闪发光的科学梦想,看到那些“头脑奇奇怪怪,人却可可爱爱”的码农们在0与1的世界里编织的意义之网。

图形引擎程序员张业祥,1990年生,今年32岁,已经是个资深老码农了,他打造过很多爆款魔法表情,也许你的很多自拍特效就出自他手。

杨越麒硕士从中科院自动化所毕业,没有按照父母期待的轨迹从事科研工作,而选择在互联网大厂做一个视觉算法工程师。为让相机具备类似夜视的功能,数个夜晚,他摸遍了西二旗所有光线昏暗的地方,在一点点的测试与优化中,寻找写代码的意义。

曹银川,从2012年开始做人工智能方向下的自然语言处理,他独创了遗忘算法,模拟人脑“用进废退”的工作机制,试图让电脑读懂人的语言,做出机器大脑,在虚拟世界生成自己的副本,实现数字永生。

1992年出生的火箭少女程晓倩,用自己研发的飞控软件放飞了4枚火箭。

代码在码农手中可以修复万物,B站UP主大谷(1990年出生)用AI修复了100年前的老北京影像火遍全网,博士生杨溯用代码修复了安岳石刻1400年前的唐代卧佛涅槃像。肖玮研发声音的降噪算法,帮助听力衰减的老人还原一个清晰美好的世界。

也有人把代码写入故乡。24岁的郭兴勇,毕业后新晋为一名北漂嵌入式软件工程师,他为甘肃农村种蘑菇的父母研发了一个自动化蘑菇小棚;1987年的王金悦带着想帮爸妈种地的愿望,辞去了高薪的互联网管理层工作,回到了农村老家,经过6年的艰苦研发,机器人初具规模,等待着市场的检验。

这群奇思妙想的“码农”们将自己的“硬核”技术与时代需求相结合,不断探索着代码让现实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便捷的新可能。

图形引擎程序员张业祥说,“程序员发量可以输,穿衣服装可以输,唯独技术是不能输别人的。”

试图让电脑读懂人的语言,正在创造“机器大脑”的曹银川说,“有那么多大佬在改变世界,我是不是也应该考虑考虑改变一下世界。”

帮听力衰减的老人研发降噪算法的肖玮说,“希望时间可以稍微慢一点,我可以把算法打磨得更好一点。”

纪录片《码农的异想世界》多角度、全方位展现了新时代年轻程序员们追逐梦想的过程,鲜活体现中国程序员群体的独特个性与生活状态,在代码的热土里,码农默默耕耘着。他们尝试用科技带给普罗大众快乐,用创造力带给社会便利。也许他们无法窥见未来世界的全貌,但是一定程度上的未来由他们一键一键敲打出来。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