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读图丨深圳东进再造一座城,深汕特别合作区的详细规划都在这
深圳向东60公里,“经济飞地”深汕特别合作区近日因体制机制调整研究而引发关注。深汕特别合作区是中国第一个特别合作区,采用广东省协调、深圳与汕尾两市联席决策的模式,享有地级市一级的管理权限,由深圳主导发展。
在深圳东进、粤东振兴、珠三角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深汕特别合作区都规划扮演重要角色。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官方资料,则从区位、城市空间结构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规划等方面,对这座正在建设的滨海新城做出具体刻画。
深汕特别合作区于2011年获批。今年首次系统性地提出发展定位。据深汕特别合作区官方资料,其功能定位为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粤东振兴发展先行区、深圳产业拓展支撑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协作区和现代产业新城,发展模式确定为“深圳总部+深汕基地、研发+生产”,发展思路是“纵向形成产业链、横向形成综合服务链,工业化推进城市化”。
深汕特别合作区近期的发展举措,是建设一座有特色的美丽滨海产业新城,突出先进制造、新兴海港两大特点产业,重点打造先进制造集聚区、新兴海港商贸区、滨海生态旅游区三大特殊区域。
区位:
深汕特别合作区位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与惠州市惠东县接壤,距广州200公里、深圳60公里、汕头200公里,距香港82海里,距台湾高雄港200海里。深汕特别合作区规划范围包括汕尾市海丰县鹅埠、小漠、鲘门、赤石四镇,总面积468.3平方公里,可建设用地14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2.5公里,目前户籍人口76565人。从合作区驱车至深圳市中心区约1个半小时、深圳盐田港约45分钟、惠州巽寮湾国际休闲度假区和小径湾海滩度假区约30分钟。沈海高速、潮莞高速贯穿其间;厦深高铁和已开工建设的广汕高铁均设有站点;已有1个十万吨级和1个三千吨级码头。城市空间结构发展规划:
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发展规划可归纳为“两轴、一带、一中心、四组团。”
两轴: 东西向以高铁、高速公路和国道为骨架,西接珠三角,东接海西经济区,串联城市核心功能区,为城市发展主轴;南北向以规划城市快速路为依托,南抵红海湾,北达莲花山麓,串接合作区主要潜力地区,为功能拓展轴。
一带: 位于红海湾沿线,东至鲘门百安半岛,西至小漠渔港,利用滨海景观资源,发展高端旅游、健康养生等服务功能,打造形象优美、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活力岸线。
一中心:位于合作区中部、城市发展主轴与功能拓展轴交汇处,由赤石南片区和小漠镇区组成,以行政、商业、商务、居住等综合服务功能为主,为合作区公共服务与现代服务的核心。
四组团:
鹅埠组团:作为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传统优势产业。
鲘门组团:作为对外交通门户和滨海旅游功能区。
小漠组团:作为新能源及临港产业基地。
赤石组团:作为以科教研发、休闲旅游、生态农业为主导的远景功能提升区。
管理模式:管委会负责制: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为广东省委、省政府派出机构,享有地级市一级管理权限,委托深圳、汕尾两市管理,深圳市主导经济管理和建设,汕尾市负责征地拆迁和社会事务。
广东省协调+两市决策:广东省人民政府负责指导和协调合作区建设发展中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和跨部门、跨地区的重大事项。深圳市和汕尾市人民政府建立两市联席会议决策机制,负责指导、协调和解决合作区建设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产业布局:
重点产业:企业成本:
相关规划:
对外交通规划:
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生态系统规划:海岸线及海岛规划:规划发展目标:
到2020年,起步区基本建成,主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建设,主干道路系统等城市总体框架基本成型,生态环境质量和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5亿元、人均GDP达到10万元左右;到2030年建成一个80平方公里左右,城市功能完善、产业结构布局高端合理、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现代化产业新型城市,人均GDP向珠三角城市看齐,为汕尾乃至粤东的振兴提供新动能、新范本。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