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在疫情中仍然保持幸福感知力

2022-05-03 09: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所属系列/疫情中的图画心理:严文华团队(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撰文/杨瑷萍(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本科生)

运营/王云汐

参加了严文华老师的系列表达性艺术治疗活动,这里呈现的三幅作品都是在疫情隔离期间的活动中创作的。三次活动帮助我度过了烦闷、焦虑的隔离时光。

 

图1  公园看树

 

绘春

第一次活动让我们画出春天。我画了我坐在椅子上在公园里看大树的场景。草地上有人在玩耍,也有小狗在跑来跑去,空中还有许多鸟飞来飞去(画技有限,只表现出了三只),暖暖的阳光向大地倾泻而下,图画中央的大树生机勃勃,枝繁叶茂。

这个场景不是来自于想象,而是来自于生活中美好的真实经历。有时间的时候我还挺喜欢去逛公园的,有一个下午我在公园的椅子上坐着看了一下午的树和飞来飞去的鸟,感觉非常有生机但又充满了宁静。虽是春寒料峭时,有阳光也不觉得冷,反倒觉得风吹着十分惬意。

对我来说,春天象征着生命。生命的形式可以是动的,像小鸟,像玩耍的狗和人;也可以是静的,像坐在椅子上欣赏这一切的我,像大树。我们在生命中也是可动可静的,可以活泼,可以尽情绽放自己,也可以静静观察,静静体会,默默沉淀,厚积薄发。但我并不擅长积淀,从远处羡慕着大树的根深叶茂。希望自己也能有坚持向下扎根的能力,这样才能站得更稳,长得更好。

在活动最后,严老师让我们每个人说一句话作为总结。我想,“保持幸福感知力”是我在隔离期间非常重要的心态保持方法。坐在公园看树可能并不是非常新奇、有趣的事情,但我在长椅上的那个下午真是心情好极了,现在回想起来心里也是满满的幸福感。幸福感来源于何处?可能是小狗,可能是微风,可能是树叶反射的阳光,都是生活中微不足道且易得的小事。希望自己能一直保持幸福感知力。

身心安放之处

 

图2 笔记本

这次活动要求制作能够安放身心的艺术品。我与大家分享了一个蓝色的笔记本。这个笔记本表面看并没有经过非常“艺术”的处理,但是笔记本里记录了我创作的文字,也算是艺术了。

在这个笔记本里,有我对生活中特定的事情的一些看法,也有我不定期对自己生活和状态的总结,也有脑袋里不时蹦出来的句子。这个笔记本可以算做我的身心安放之处了,每次有情绪或者有思考的时候,我就会翻开笔记本写一写,写完之后心情就会变得平静。现在翻开笔记本,看到每一页的字迹,回想自己的经历,感觉都是自己目前短短人生路上留下的财富。

可能我的笔记本也算是“写作疗法”的一种体现,把自己的经历和想法表达出来,笔记本就像一位毫无怨言的倾听者。表达想法是理清自己思路的过程,也是一个宣泄的过程。

 

图3 nutshell

 

疫情中的我

第三次活动让大家围绕“疫情中的我”这个主题进行创作。我与大家分享的是我在疫情期间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书桌。因为是在宿舍隔离,所以能去的地方实在是少之又少,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了。

在活动创作的时间中,我把书桌进行了一个整理,同时给电脑更换了一张更富有生机的壁纸。

疫情隔离期间,对我而言,保持生活环境的有序和整洁是保持良好心情的重要方式。我给作品起名为nutshell,引自话剧哈姆雷特。希望虽然在疫情期间物理上被困在方寸之地,但是思维还是可以无限放飞,不必自己局限自己。

 

结语

这三个活动从提醒我关注春天,唤醒希望;到关注内心;再到关注身边所处环境,告诉我不论身外环境如何变化,都要保有希望,关注纷乱世界中自我内心的平静和身边环境的整洁有序,保持内省。如何在变化的世界中保持自我的稳定,是我还需要学习的。

 

 

 

 

领悟和接收作品传递出的信号

点评/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严文华

看着图画1生机盎然的气息,似乎溢出画面,浓浓的绿意扑面而来。尽管作画者说画树是静止的,但一层层的绿意似乎从树冠中喷荷而出,有一种绽放的动感。画面里似乎所有的部分都在动,儿童们跑来跑去地嬉戏,小狗跑前跑后,鸟儿在飞。虽然是在疫情期间画这样的图画,作画者并没有为自己不能在春天里欣赏里这样的美景而惋惜和难过,反而是领悟到:保持幸福感知力不论是在平时还是疫情期间都是重要的。正是因为有了之前那个坐在公园里和春天待在一起的下午,才有了现在可以重温的幸福。对一个大学生来说,有这样的领悟是难得的。有一种安静和定力在其中。

接下来的两个作品都转向室内。图2是用来安顿自己心身的笔记本。可以看到,创作者的定力并不是凭空而来,而在平时就有很多的积累,对情绪和生活状态不时进行总结,这种总结其实是一种反思,善于反思的人,在变化面前更有力量,能够更快速地找到调整自己的方案,或者理解在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而这种能力是功夫在诗外,并不是在事情发生了之后突然获得的能力,而是平时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那个笔记本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创作者的“过渡空间”,可以让她在现实世界之外,有一个让自己的情绪、精神可以被安放的世界。

第三个作品也是一个室内写实场景,创作者拍了自己的书桌,但这个作品是创作的结果,而创作的过程是创作者收拾和整理书桌的整个过程。如果用视频去呈现整理的过程,可能会更加完整,更能表现出创作者对自己环境的掌控,和她力图传递出来的有序感。我们可以在作品当中看到:学习用品占据了书桌大部分空间,中央的电脑、Ipad、手机支架、键盘、耳机等是大学生常用的电子终端,还有一些书、本子,和电脑背景中的玫瑰相呼的是前景中餐巾纸包着的苹果皮和果核。虽然是残骸,但传递了重要信息:有水果可以吃,带来了更多的生活气息。而那个果核也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当中的台词暗合:即使身处果壳之中,仍然可以成为无限宇宙之王("I could be bounded in a nutshell and count myself a king of infinite space.")。创造者在此的境遇似乎与哈姆雷特有相似之处:虽然在物理上被困在方寸之地,但内在的精神和心灵却可以有无限的空间。

创作者在每一个活动中都有领悟,也接收到每一幅作品传递给她的信号:即使身处隔离的宿舍,仍然可以关注春天的到来;即使外在世界有很多的不确定,也可以拥有自己的过渡空间;不论现实的空间多么狭小,仍然可以拥有有序而整洁的环境。这些都可以帮助她在变化的世界当中保持一种稳定,虽然这是一个永远的功课,但她已经在修炼当中。

透过三幅作品,我看到了创作者面对现实的一种勇气,没有逃避,也没有刻意美化,而是在不可控中去理解发生了什么,在自己已经拥有的资源当中去寻求掌控。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