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科普教育基地在青“遍地开花”

2022-04-30 16: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走进科普场馆,在欣赏之余还可学习科学知识;参观工业遗产,在怀旧之余还能了解现代工业生产流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共场所融入科普教育元素,成为科普领域的新生力军。

日前,中国科协认定了800个单位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青岛海信探索中心、青岛海尔世界家电博物馆、青岛啤酒博物馆等14家“青岛籍”场馆上榜。记者了解到,首批入选数量在山东16地市中居于首位,占全省入选单位总数的31.8%。这一创新举措,有利于调动社会各方投身科普的积极性,激活社会资源蕴藏的科普潜能。

播下创新种子

科普是提升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记者了解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是中国科协为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科普工作积极性,发挥科普资源作用,推进科普工作社会化、群众化、经常化,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而设置的专业化教育基地。

在去年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鼓励和支持各行业各部门建立科普教育、研学等基地,提高科普服务能力。而大力加强科普基地建设这一举措,对于推进新时代科普工作模式转型升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意义深远。

青岛啤酒博物馆座落在青岛啤酒的发源地——登州路56号。作为百年青岛啤酒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青岛啤酒博物馆集青岛啤酒的历史发展历程、深厚的文化底蕴、先进工艺流程以及品酒娱乐、购物为一体,是国内首家、国际一流的专业啤酒博物馆。

青岛啤酒时尚文旅品牌推广经理金雨向记者介绍,该馆展出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共分为百年历史文化、酿造工艺发展、体验啤酒魅力三个展区。在百年历史文化区域,游客可以通过详尽的图文资料、全息影像、互动视频,了解青岛啤酒百年历史文化。生产工艺流程区域,是青岛啤酒的百年前整套酿酒工序设备及现代化生产线场景。在生产流程中的每一个代表性工序都设有影像设备,通过新旧对比,介绍青岛啤酒的工艺流程及生产的历史沿革。其中,在传统发酵池酿酒师奥古特先生穿越百年的问候,老实验室的场景复制和工人翻麦芽的劳动场景,重现了青岛啤酒生产历史的原貌,可以亲临现代化的过滤、包装生产线,感受4.0现代化生产线的壮观。

多年以来,“创新”成为贯穿青岛啤酒博物馆发展长河中的高频关键词。金雨向记者介绍,创新主要体现在体验、产品和服务三个方面。在创新体验方面,该馆不断坚持生态创新,打造出符合青岛城市特色和满足游客喜好的啤酒文化空间。特色啤酒、专属酒具、各式酒启、酒瓶巧克力、美味啤酒豆等啤酒文化创意产品琳琅满目;1903面包坊主打的啤酒酵母面包会呼吸,浓麦香,懂音乐,更健康,成为青岛必打卡美食;在这个多元开放的文化空间里,游客还可品尝全系青岛鲜啤酒的邂逅酒吧,让青岛啤酒博物馆的参观体验丰富有创意。

在产品创新层面,作为建馆19年的老馆,青啤博物馆聚焦“城市IP”“啤酒花IP”“品牌联名”等发力点,近年来屡屡创新,一次次打破博物馆的界限;在创新服务层面,青岛啤酒博物馆上线“云直播”“云游馆”,开发研学和游学产品,逐步探索出模块化定制搭配的服务模式,让科普教育“润物细无声”,引导全社会关心科普、参与科普。

“博物馆+”创造无限可能

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是一个长期过程,与之相应,科普应当贯穿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记者了解到,《艾斯的奇妙之旅》博物馆沉浸式体验剧是海尔世界家电博物馆针对博物馆场景自创作的特色化科普讲解形式。在剧场中,观众可以跟随“神秘小精灵”,走进不同年代场景,听一场别样的故事,沉浸式体验世界家电的变迁史。

海尔世界家电博物馆馆长钟浩向记者介绍,作为国内首家沉浸式家电艺术博物馆,该博物馆也是青岛第100家博物馆。博物馆运用声、光、电科技,以展示家电发展历程为脉络,打破传统博物馆固有的参观模式,场景还原各个年代与家电相关的生活场景,倾心打造沉浸式交互体验。

记者了解到,自2020年起,海尔世界家电博物馆探索“博物馆+”模式,创新“品过去到见未来”用户场景体验,搭博物馆行业第一生态平台,成为满足用户亲子研学、家庭生活、婚恋交友、城市艺术、休闲打卡为一体的“城市智美生活空间”,让文博不高冷,让市民更喜欢。

“博物馆+”研学方面,该博物馆以海尔世界家电博物馆为核心,以用户为中心,创新博物馆场景生命力,打造研学旅行平台。以丰富的工业研学课程和社会科普实践活动切入,连接生态和用户,搭建不同的智学场景体验,实现用户场景需求的定制服务,不断迭代升级体验。

在“博物馆+”青年和城市艺术方面,海尔世界家电博物馆依托场馆国际一流硬件设备,用艺术赋能城市文化生活,打造集高端会务、高质演出、主题展览等于一体的“博物馆+”城市智美生活场景。融合多方资源配套特色主题餐饮、健康美学生活、品质体育运动等生态合作方,丰富“博物馆+”的品质生活和场景化需求体验。

在“博物馆”+智美生活体验方面,海尔世界家电博物馆运用数字化手段解锁了博物馆游览新方式,让博物馆再一次“活”了起来,实现足不出户指尖游览博物馆、云端消费、云上学习。“小小发明家”线上科创课打开科普新方式,在喜闻乐见的动漫故事中轻松学习声、力、光、电四大物理主题,让孩子从此爱上科学。

“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博物馆,更是一个多元开放共享、产学研相结合的充满想象力的空间。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开展系列云上体验,从家电博物馆场景延申到用户智慧生活场景,真正融入用户生活,让科普教育贯穿于生活的每个角落,营造良好的科普氛围和环境,帮助更多人获得科学知识、养成科学思维。”钟浩告诉记者。

增强互动提升知识“黏性”

如今,许多科技馆、博物馆等文化科普类设施成为城市的重要名片,同时也成为了青少年和家长们的“新宠”。

记者了解到,此次公布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实现了类型上的多样化,旨在开展丰富多样、为公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服务。青岛海信探索中心是国内首家做到年龄细分、知识细分、区域细分的新型科学馆。该馆集科学馆、自然馆、博物馆于一体,以“好奇心”探索科普新模式打造高质量科普场馆,先后获评区、市、省、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并获山东省科普示范工程、中国国际科普作品大赛三等奖、“发现新青岛·体验新美好” 2021年最受游客喜爱的旅游体验项目等荣誉,以优质的科普服务和产品获得政府、行业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和好评,成为科普、研学和亲子旅游的特色性场馆。

各具特色的科普场馆“遍地开花”,为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水平提供了助力。中国科协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10.56%,连续数年保持较高增长。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国逐渐摸索出一套“以人民为中心、政府推动、全社会参与”的科普工作机制。

近年来,青岛市科协制定实施并修订完善《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认定管理办法》,不断提升全市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和管理水平,以科普教育基地创建为重要载体,大力夯实基层科普阵地建设,提升社会化科普工作能力。

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普教育基地256家。与此同时,青岛市科协支持引领各相关单位推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鼓励开发开放优质科普资源,支持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面向公众提供优质科普公共服务。仅在近三年全国科普日期间就联合开展线上线下活动1284场次,惠及近500万人次,科普产品和科普服务供给水平显著增强,基层科普服务质效不断提升。

青岛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科协将因地制宜,再接再厉,不断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推进新时代科普工作模式转型升级,并围绕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积极对接学校课后服务需要,加强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宣传,为服务青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声明:凡本公众号转载、引用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此产生相关后果,由版权所有人、原始发布者和内容提供者承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标题:《科普教育基地在青“遍地开花”》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