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白夜追凶》还可以更好些,现在有点飘了

戴桃疆
2017-09-20 17:04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今年六月小说《刀锋上的救赎》出增订版的时候,作者指纹接受过一次媒体采访,透露了许多个人信息,比如父亲从事法学研究工作,比如今年十月就到了不惑之年,比如曾做过十年的诉讼律师、曾创建犯罪剖绘爱好者团体、写过连环杀手小百科,再比如之前用的笔名是“冰冰”……这些信息加上这本增订版几乎相当于重新写一遍的小说,大致能够说明为什么指纹编剧的网络剧《白夜追凶》能收获口碑和“自来水”。

《白夜追凶》海报

《刀锋上的救赎》在腰封上收获了美国硬汉派推理作家劳伦斯·布洛克的推荐语,里面也有向布洛克本人作品致敬的元素,比如喝一种咖啡和酒勾兑出来的饮料。

那是布洛克小说人物的标签般的行为,波本兑咖啡,口味可想而知,除了真的冷硬汉子,常人很难吞到喉咙里去。

小说第一次出版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设置一个又一个、一个套一个的悬念但却无法清晰地、有逻辑地解开它,在一些情节设置上虎头蛇尾,等等。

但这本小说为今天和观众见面的《白夜追凶》奠定了一些基础,比如专业知识。

犯罪题材作品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犯罪剖绘、法医鉴定等领域的学科知识,第二类则是警方在实践过程中的分工、程序、行话等等职业习惯和行业知识,前者可以通过文本阅读获得,后者需要观察和实际接触才能知道。

《白夜追凶》视频截图

刑侦题材和职业剧是美剧的两大主要类型,近几年国产影视行业有志在这两个领域进行追赶,但始终未能如愿,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编剧专业程度不高,对目标领域的了解不够。

说白了,刑侦题材其实也是职业剧的一种,编剧掌握的专业知识不够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就只能靠增加感情戏来凑情节,这也就是为什么此前许多打着职业剧旗号的影视剧最终拍出来都是专业人士谈恋爱,原因在于谈恋爱不需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潘粤明一人分饰关宏峰、关宏宇两角,表现精彩。《白夜追凶》视频截图

《白夜追凶》的特征之一在于台词中使用了大量的专业术语,人物对白像是在读现场勘验报告和法医尸检报告,同时又靠镜头语言让场景生动起来,作为论证过程的专业术语和技术手段简化成一个个名词一笔带过,随即得出结论,不至于长篇大论枯燥无味,又不是空口无凭随意推论,既满足了观众对于线索的求知欲,同时又保证了剧集的水准。

摸索这个度并不容易,需要很长时间,网络剧这几年来在试水刑侦题材电视剧方面已经做过许多次努力,《白夜追凶》的出品方之一之前创作的《心理罪》系列就遭遇过下架调整,另一部《灭罪师》虽然被学者李银河盛赞为“刑侦推理剧的巅峰之作”,但实际上影响力十分有限。

《白夜追凶》有官方背景的金盾文化影视中心加入合作,对于掌握刑侦剧的尺度就更有把握了。

《白夜追凶》视频截图

涉及公安干警队伍的影视作品并没有因为各种各样的政策环境变化而消失,但大多是表现人民公安工作生活的作品,作为久违了的刑侦题材,加上“硬汉派推理”的标签,《白夜追凶》引发的观剧热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观众对于这一题材的心理需求。

悬疑推理其实受众有限,比不上糖果味的言情偶像剧,但一旦做出成绩,往往能获得更好的口碑。所以选定这类题材,就不得不靠质量赢得观众,否则很难在受众的反向筛选过程中走到最后。

其实场景调度、画面构图、人物表演之类的都是花头,但即使形式大于实质,这样的国产剧也会被文艺类网站上的忠实用户追捧,大家被糟心的阿宝色、无脑的台词、面瘫的演技折磨太深,一旦看到色香已有的国产剧,都会呵护备至,七八分的高度,要给予九分的奖赏。

《白夜追凶》的核心悬念在于孪生兄弟共用一个身份,如何不被外人拆穿,同时又能最大程度地利用这个身份为不得不隐姓埋名、销声匿迹的弟弟昭雪洗冤。

《白夜追凶》视频截图

之所以设定孪生兄弟二人共用一个身份,即前某公安刑侦支队支队长、现该支队外聘顾问关宏峰,原因并不在于两年前关宏峰在执行任务时同行的女同事因公殉职,关宏峰因此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名叫“黑暗恐惧症”的心理问题,无法适应黑暗的环境。

外界对此并不知情,为了能够继续在晚间完成工作任务,关宏峰利用相貌相近、不怕黑的双胞胎弟弟关宏宇代替自己执行夜间工作。

潘粤明饰关宏峰。《白夜追凶》视频截图

然而这个十分戏剧性的设定,其合理性是有待商榷的。弟弟关宏宇因半年前成为灭门大案的嫌疑人而被迫在地上世界消失,被哥哥藏在家里。

以兄弟二人共享身份这一时间点起算,关宏峰执勤时目击女同事殉职是两年前的事,关宏宇半年前卷入灭门案,但关宏峰的黑暗恐惧症并不是在弟弟案发后半年才开始发作的,那么中间这段时间里,能不能解读为关宏峰从不值夜班?

还有什么比一个从不值夜班的人突然积极地、精神地值起夜班来更令人值得怀疑的?如果关宏峰此前能够正常值夜班,那么他的黑暗恐惧症为何在持续进行心理咨询的同时越来越重,以至于无法踏入黑暗半步?

《白夜追凶》视频截图

随着故事的展开,人物关系发生细微变化,情节变得更加复杂,关宏峰独自出现在黑暗环境中的次数越来越多,但只在需要他心理问题发作时才会发作,其他情况下看上去十分自如。

这个作为剧集关键的问题解释不好,身为破案高手的哥哥赌上自己的职业荣誉感和前程,冒险让作为一级通缉犯的弟弟代替自己进入侦查一线工作,实在是很难说得通。

这种核心设定上的瑕疵不能靠故事情节纯属虚构糊弄过去,这是逻辑问题,是全剧所有专业术语加在一起都弥补不了的。

顺便提一句,二月中旬发生的灭门惨案,半年之后也就是八九月份,剧中下着梅雨,人物穿着皮衣、围着羊毛围巾,是不是太混搭了一点?

《白夜追凶》视频截图

夜间代替关宏峰上线的关宏宇本质上是武力值倍增版本的哥哥牌复读机。完成哥哥对白天线索的复述、分析和总结工作之后基本就死机玩完了,只能靠一些混社会习得的非常规手段获取一些信息,这些信息在编剧的安排下会在白天被废物回收再利用,成为不属于刑事诉讼法非法排除证据规则范围内的合法证据,并加速案件侦破或推动支队在破获主要命案的同时顺带抓捕一些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分子。

开篇不久,随着故事情节复杂程度的深化,兄弟二人出现分化,分头行动的情节设置增多,弟弟关宏宇的行动“闯祸”的成分居多,这些祸端当然也承担着提供线索的任务,只是这个任务的指向不再是替他人昭雪,而是为自己洗冤。

《白夜追凶》视频截图

文化水平不高、在队伍里得到过锻炼、之前有过前科的关宏宇在被卷入命案之前在当地做物流行业的小老板,是个“社会人”。

为了区别于擅长分析推理、文气较重的哥哥,一人分饰两角的潘粤明为关宏宇设计了许多小动作,第一次替兄出征时,假扮哥哥的弟弟在做复读机时不断地捂脸、揉眉心、捂脸揉眉心,在面对尸体时强忍的状态也表现得较为克制。

观众可以通过弟弟的面部肌肉控制和肢体语言区别于哥哥。剧中人物则不能,这便将观众凌驾于剧中人物之上,从更高的层次俯视人物,但却没能成为上帝一般的存在——因为观众知道的和聪慧机敏的主人公关宏峰一样多。

《白夜追凶》视频截图

《白夜追凶》深知“硬汉派推理”成就人物魅力的秘诀所在,为故事的主人公关家兄弟设置了不同的人生问题。

为了避免关宏峰多智而近妖,编剧使他难以抗拒心理疾病,而为了凸显满身都是缺点的弟弟的人格魅力,编剧在关宏宇周边安排了许多女人。

除了关宏宇有孕的法医女朋友高亚男(吕晓霖饰),围绕着这个处于麻烦中心的人物还出现了复数的陌生女性,多数活跃在酒吧,一些充当帮助者的角色,一些则负责深化问题复杂程度、扩大问题范围。

无论角色任务为何,这些女性角色存在的共同意义却只有一个——用以佐证关宏宇的魅力。

这种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与“硬汉派推理”一脉相承,女性不过是为了衬托“硬汉”这个概念而设置的存在,不只是针对关宏宇,其他男性角色周围的人物也是如此,周舒桐(梁缘饰)的存在是为了衬托关宏峰的智慧,女记者的存在是为了让“不打女人”的支队长周巡更加“爷们儿”。

《白夜追凶》视频截图

关宏峰离开警队后,之前的搭档周巡接替了他的位置。周巡并没有放弃破获灭门惨案的希望,他安排了刚毕业还在实习期的新人周舒桐负责跟着关宏峰,随时通报风吹草动。这个周舒桐恰好又是所在支队刘副支队长的女儿。

根据我国《公务员法》第六十八条的任职规避原则,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

编剧把重点放在了撇清关宏峰和公安干警之间的关系,避免窝藏犯罪嫌疑人的罪名落在在职干警身上。

前十集中,包括关宏峰本人在内多个角色反复提及关宏峰外聘顾问身份特殊、甚至在后续发生的一起连环杀人案中拿这个身份做起文章。同时却又为了制造戏剧冲突直接犯下了与公务员法相抵触的低级错误,实在令人感到惋惜。

《白夜追凶》视频截图

《白夜追凶》不断通过对正面人物形象的塑造强调公安干警的职责和神圣使命,紧贴剧情,没有干巴巴地空喊口号,那些使命感、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都转化成了白天黑夜连轴转、为了破案不得闲的镜头,生动形象地展示在观众面前。

对于编剧指纹之前的小说《刀锋上的救赎》的读者而言,《白夜追凶》里许多巧合的人名,比如“赵诚挚”,比如“韩彬”,比如“韩教授”,都像是编剧留给同类的暗号,找到这些暗号也不失为一种观剧的乐趣。

分尸案、刑满释放人员曝尸街头案以及车震杀手案,在情节设置上多少能看到一些轰动的社会新闻的影子,车震杀手案之后,凶手身份牵涉到两年前的港口枪击案、半年前的灭门案相关人员,逐渐揭示出一个受过专业训练、具有反侦查能力的有组织犯罪团伙,从这里开始,情节的开放性增强,严谨程度降低,故事逐渐飘了起来……

编筐织篓,全在收口,播出已半程剧情起飞之后的《白夜追凶》如何在结局时安全着陆,十分令人期待。

《白夜追凶》视频截图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