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科院get一项新科技可望治蝗灾:关闭蝗虫体内“集结令”

梁天韵、梁现瑞/四川日报
2017-09-08 10:05
绿政公署 >
字号

如何对付蝗灾,全世界似乎一直没有很好的办法。本届科博会上,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展示的一项新技术,为根治蝗灾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展馆现场屏幕,记者和参展者一起学到了这种“转基因”技术的原理。

蝗虫。视觉中国 资料图

要治理蝗灾,首先得知道为什么飞蝗能够成灾。据介绍,蝗虫之所以成灾,一是因为它们具备低能耗长距离迁移的能力,由于特殊的身体构造和飞行技巧,一次能够连续飞行几个小时,但消耗的能量非常少,可以说是动物世界的节能高手。

其次,是因为它们具备先进的信息传递系统。蝗虫的头部嗅觉中存在两个相关基因,可以根据其他蝗虫发布的化学信号,产生应答反应,“同时”决定是迁移还是留在原地。而这些基因的表达又受到体内多巴胺的影响。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

彻底治理蝗灾,可以改变蝗虫体内相关基因,让蝗虫变“聋子”。科学家找到的办法是通过改动蝗虫的基因序列,改变蝗虫体内和多巴胺以及嗅觉相关的功能,让它们无法对同伴发出的信息给出应答。形象地说,就是关闭蝗虫体内的信息应答系统,无法形成统一行动,难以对农作物造成大面积威胁。

目前,这一成果已经成为国际害虫治理的新方向。

(原题为《基因序列动一下,关闭蝗虫的“集结令”》)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