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个都不能少,看那些坚守校园的“麻雀园丁”们

澎湃新闻 综合报道
2017-09-10 09:13
来源:澎湃新闻
快看 >
字号

【编者按】
在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逐年增加,大部分家长将孩子送到大城市、县城、集镇中心小学就读,农村学龄人口不断下降,村小生源逐年减少。“麻雀学校”一般指位置偏远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只有不到十名学生甚至只有一名学生、一两间教室的乡村小学。“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坚守“麻雀学校”的“麻雀园丁”们,每天要教授几乎全部课程,使孩子们能在家门口得到最基础的教育。
安徽省含山:孤岛小学的守望
9月5日,在安徽省含山县运漕镇杨谢小学河北教学点,唯一的老师汪开宽正在给3名学生上课。本文图片 新华社 视觉中国

汪开宽老师所在的河北教学点位于河北自然村,该村四面环绕着裕溪河,是个面积约1.1平方公里的孤岛,目前人口不到100人,出岛必须乘船。

9月5日,汪开宽给三名学生上课,其中一个还需要抱在怀里。

29年前,汪开宽来到这里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随着学生数量逐年减少,其他老师陆续离开,最后只剩下汪开宽一人。汪开宽希望保留教学点,他说:“如果撤掉教学点,孩子们上学就要先渡河,然后再走半小时,安全是个大问题。”  这学年开学了,汪开宽的教学点只来了3名孩子,其中1名还是3岁的幼儿。 

江西梅岭:拐杖支撑起的小学
9月6日,南昌市梅岭镇立新小学,身有残疾的教师高自仁拄着拐杖给二年级的学生上课,二年级只有一个学生。

高自仁因患上小儿麻痹,左腿行动不便,走路都需拄着拐杖。自1977年高中毕业接过教鞭,58岁的教师高自仁已经在这里坚守了40年。因为家住在镇里,高自仁拄着拐杖,每天都要走近6里的山路,历经一个小时赶到学校为孩子们上课;山路硬化之后,高自仁才买了一辆残疾人代步车,一个人、一辆车,每天往返山区。

9月6日,南昌市梅岭镇立新小学全校师生合影。

高自仁每天早上5点起床,给学校买好中午菜;7点准时赶到学校,给孩子们上课,因为老师数量太少,他要负责除了体育外每个学科的课程;下午4点左右放学返家;晚饭后,开始改作业、备课,这样的生活40年如一日。

贵州都安:薪火相传的坚守
8月31日,都安瑶族自治县龙湾乡琴棋小学,黄若珍老师在给学生上课。

该小学位于大山深处,老师最多的时候超过20人,学生也有500多人。近年来,学生数量逐年减少,这个学期学生只有8名(学前班1名、一年级4名、二年级3名)。坚守在教学岗位上已经40年的黄若珍老师,今年12月就要退休。

8月31日,黄若珍老师看护学生睡午觉。

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把刚刚考入教师队伍的蓝巧春老师派到这里接黄若珍老师的班,继续为大山里的孩子们播种梦想与希望。

江苏盱眙:四个和九个
9月6日,江苏省盱眙县天泉湖镇范墩教学点,三、四年级5名学生在同一间教室上课。

该教学点共有9名学生四名老师,除二年级4人在一个教室上课以外,三年级1人、四年级4人共享一个教室,当三年级的孩子上课时,四年级的孩子们练字写作业。

9月6日,范墩教学点,4名二年级学生在教师李存文的辅导下朗诵课文。

4名教师分别负责三个年级孩子们的全部课程。其中的3名教师在此任教已经超过了30年,另一人为21年,他们的平均年龄为53岁。

重庆黔江:山里的“夫妻村小”
9月6日,重庆市黔江区濯水镇堰塘村小学老师何开泽在给仅有的5名一年级学生上课。

今年53岁的老师何开泽,在这里已工作了33年;他的妻子李成兰,在负责学校杂务的同时,还帮助何开泽看管学前班的孩子。从2010年9月起,黔江区实施农村中小学生营养促进工程,何开泽的妻子李成兰又多了一项给学生做免费午餐的工作。李成兰每月的工资只有800元,一直干到了现在。 自2013年,堰塘村小学成了只有何开泽一名老师的“微小学”。这个学期只有5名一年级学生和6个学前班学生在学校上课。虽然是“微小学”,但何开泽每学期都按时开学,每天都按规定开课,从没缺过一节课。村民亲切地称这所小学为“夫妻村小”。“就算学校只剩下一个孩子,我们也要坚持下去。”何开泽说。 

9月6日,在重庆市黔江区濯水镇堰塘村小学,老师何开泽和妻子李成兰陪学生吃午餐。

堰塘村小学位于海拔1100多米的大山上。这个学期只有5名一年级学生和6个学前班学生在学校上课。

9月6日,在重庆市黔江区濯水镇堰塘村小学,老师何开泽和妻子李成兰陪学生进行课间活动。

何开泽每学期都按时开学,每天都按规定开课,从没缺过一节课。

重庆南川:7个新生和1名老师
9月1日,重庆南川区马嘴小学乐心村校,老师梁科在给新生上第一课。南川区马嘴小学乐心村距马嘴小学有7000多米,孩子们步行上学需要约2小时。
9月1日,重庆市南川区马嘴小学乐心村校的老师梁科在和新生一起升国旗。

为保证适龄儿童就近入学,该区今秋保留了该村校继续招生。目前,学校有7个一年级新生和一名老师。

安徽庐江:曙光小学的曙光
9月1日,安徽庐江县泥河镇曙光小学,夏迎会老师和他的学生。小学现在的5个孩子,全部是学前班的孩子,年龄分别是两个6岁,两个7岁,一个11岁。

“大的那个孩子,有点智障,但是家里也没人带,送来了,我就得管一管。”夏老师说。曙光小学始建于1964年,他刚到曙光小学的时候,这里有11个老师,400多学生,到2014年时,只剩下一个班级,2016年时只剩下12个学生,今年只有5个。

偌大的教室里,四排桌子,五个孩子,显得格外空旷。夏迎会正在教孩子们上第一课“a、o、e”。

夏老师从1979年当老师至今,已经有38年时间。明年的这个时间,夏老师将退休,当地有关部门或将协调一名老师来此顶替夏迎会。

贵州剑河:苗寨新梦
9月5日,贵州黔东南,剑河县久仰镇久甲村久甲小学,老师龙安忠在教室里辅导学生学习。

多年以来,由于生源少和地理位置偏远等原因,该学校只有7名二年级的苗族小学生和一名老师。

9月5日,贵州黔东南,剑河县久仰镇久甲村久甲小学,老师龙安忠和学生搬运爱心单位送来的新课桌凳。

久甲小学几十年来使用的课桌凳已经很陈旧。当地有关部门号召单位干部职工通过“众筹”的方式购买了一批新课桌凳,在今年新学期开学第一周送到大山里,圆了久甲小学师生多年的梦想。

山西平顺:石崖山上的小学
2016年5月10日,山西省平顺县西井山村西辿小学,老师原子朝在给学生上课。

西辿小学位于太行山巅海拔1443米的石崖山上,该校服务于西井山村7个自然庄,自然条件恶劣,生活条件艰苦,人口稀少,居住分散,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学校只有一名老师和3名学生,今年60岁的原子朝是这所小学唯一的老师。

2016年5月9日,西辿小学老师原子朝带着学生们在操场上跳绳。

20年来,西辿小学走出70多名学生,“上学能改变山里孩子的命运。” 原子朝说,这里出去的孩子曾经有几个考上了大学。

安徽六安:两个老师一个学生
2016年9月7日,安徽六安市舒城县山七镇谢塝小学,例行升旗仪式,俭朴又庄重。

11岁的周月红是这所小学唯一的学生,校长施进和从教30余年的韦九任分别教授她数学和语文。

语文课上,韦九任老师为周月红讲解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

谢塝小学是谢塝村大塘、张屋、山嘴等村民组600多户村民唯一的上学场所。在韦老师30余年的从教生涯中,这个山区学校学生数一直在减少,“2008年还有近百名学生,今年只剩一个了!”

安徽安庆:万能老师
2016年10月31日,安徽省安庆市,大别山腹地岳西县包家乡锁山教学点,陈向东老师在给学生李亚鹏上课。

陈老师是锁山教学点唯一的老师,也是“校长”兼“伙夫”,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9项课程均由他一人承担。“我们教学点上到三年级就到中心小学就读,所以我更要细心教,争取让他们全面发展,不能落下任何课程,否则跟不上中心小学的教学进度。”陈向东说。

2016年10月31日,陈向东老师在锁山教学点的教学楼上眺望。
官方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6.63万所,比上年减少1.55万所。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这样的“麻雀学校”目前有352所。麻雀小学由于学生太少,老师只有一个,很多课程如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等,往往无法开展。麻雀小学的学生缺少相互启发相互竞争的氛围,冷清的课堂也难以让教师进入状态。这样一来教学质量自然无法保证,又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生源流失,形成了恶性循环。
但正是因为这些麻雀学校的存在,这些麻雀园丁的孤独而执着的坚守,才使交通不便信息蔽塞的山村孩子们能在家门口接受到最基础的教育,铸造大山孩子成人成才改变命运的梦想。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