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会创新|给艺术家一点“颜色”,城市会怎样

刘嘉瑶 编译
2017-09-08 14:20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如果把丰富斑斓的色彩运用到城市中,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擅长创造色彩、充满奇思妙想的艺术家们在各地开展实践,试图给城市添上各种各样的色彩,以此探索色彩对城市和社会的价值。

创造富有活力的社区

面对一个阴暗的、被废弃的旧工厂,设计师会如何改造它?赋予它新的商业功能,装修成奢华酒店,还是索性推倒重来?

波多黎各艺术家索Sofia Maldonado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想法。她把市郊的一座废弃旧烟厂当作天马行空的画布,用各种明亮而多彩的颜料涂满建筑墙面、天花和地面,建筑的里里外外没有一寸地方能“逃过”她的大笔一挥。通过她的创作,一座普通的废弃建筑就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艺术品。

艺术家把明亮丰富的色彩涂在建筑上,赋予空间梦幻般的感觉。

这个名为Kalaña的项目是艺术联合创作项目“多彩卡瓜斯”(Cromática: Caguas a Color)的一部分。这个联合创作项目由七个艺术家发起,旨在探索艺术、社区和废旧建筑结合的潜在可能。他们的目标不仅是要创造好看的空间场所,更希望通过这些空间的艺术化转变,赋予这些空间更多的社区和社会意义。

在这样的设计理念下,对Maldonado来说,给建筑穿上好看的“新衣”还远远不够。现在废弃建筑看起来更为温暖、友好,但要赋予一栋建筑活力,还是要靠这座建筑的使用者。就像Maldonado说的,“这个项目本身不仅仅是把建筑刷一下而已,还是一种尝试,让公共艺术成为社区创意和教育中心。项目的初衷是开辟先例、激发灵感,鼓励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重新利用被废弃的建筑空间。

工厂内设置了环形自行车道供年轻人玩耍。

借助崭新靓丽的外表,Kalaña对外开放后吸引了很多人,建筑里举办各种活动,让社区居民有了交流沟通的空间和机会,甚至设置了一个环形的自行车道供年轻人玩耍。有了这些社会交往和娱乐功能,这个老旧烟厂才真正成为一个具有活力的空间。它向人们展示了艺术、社区和被遗忘的空间结合在一起,能够相得益彰,并且焕发出新的可能性。

让文化发生碰撞

丰富的色彩能吸引人们集聚,引发交流碰撞,促进社会融合;这可不仅是Maldonado一个人的想法。为了向当地的文化多样性致敬,去年欧洲最古老的新锐艺术节Steirischer Herbst的入口区也把色彩玩到极致。

Steirischer Herbst艺术节一直致力于促进不同领域的艺术间的沟通交流。2016年艺术节在奥地利格拉茨市的Annenviertel区举办。格拉茨是奥地利成长最快的都市区,被称为“落脚城市(Arrival City)”,就像道格·桑德斯在他同名著作中描述的那样。Annenviertel位于城郊,较低的生活成本吸引了众多城市移民,而且移民来自不同的种族和文化。种族文化的多样性也成为Annenviertel区别于城市其他地区的地方。

鲜艳夺目的艺术节入口区。

艺术节入口装置作品名为“敞开”(Open Wide),艺术家Morag Myerscough和Luke Morgan采用了霓虹灯般的颜色和大胆夺目的图案,用脚手架、胶合板、油漆和颜色鲜艳的胶带搭建而成。艺术家邀请了一百多位格拉茨市民参与到项目之中,赋予参与者归属感和自主权,他们共同创作出一种独立的艺术语言,欢迎各种各样的艺术家和参观者,这种构思正好体现了当地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艺术装置从Orpheum剧院开始,一直延伸到人民花园,一路串联了艺术节若干艺术作品,这些艺术作品大都以外来移民、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包容等为创作主题。入口装置最核心的部分位于人民花园展览馆,被改造成艺术节的“门户宫殿”(House of Open Gates),还设有咖啡馆,也可作为活动场地。优雅的茶壶、无限提供的茶水,还有充满梦幻色彩的环境,有助于来访者在此相互熟络,彼此交流对文化艺术的看法。

来访者可以在门户宫殿相互熟络、沟通交流。

包容性设计,是这个作品的创作者长期以来的想法。主创Myerscough解释,她在伦敦以多元文化著称的霍洛威区出生和成长,能够在一个多文化融合的社会里长大,为此她感到非常自豪。她的团队相信艺术可以提升人们对社区的归属感,而探索这种归属感的作用是他们多年持续不断的艺术创作主题。

在这个充满文化和民族差异的世界,这类项目仿佛是燎原的星星之火,让我们认识到人和人之间的共性恰恰在于人和人的不同。这个脱离传统文化、异想天开的作品邀请每个参观者思考这样的问题:作为阿拉伯人、大不列颠人、印度人、俄罗斯人、非洲人或者奥地利人,我们能够从这些图案中读到怎样的信息?当我们不再具有这样身份的时候,我们的视角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创作者希望通过这个临时装置,让人们放下对主流文化或者故土文化的执念,用更包容、更开放的心态来面对其他个体。

帮助难民融入当地社会

说到利用色彩促进社会和谐,最有名的案例之一莫过于两名荷兰艺术家在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改造。2005年,来自荷兰的Dre Urhahnd和Jeroen Koolhaas成立贫民窟艺术基金会(Favela Painting Foundation)。多年来,他们为贫民窟建筑外墙涂上五彩的油漆,从而为社区带来新的活力。如今这种低成本而有效的做法已经被广泛复制到全球各地的贫民窟改造当中。

贫民窟艺术基金会最有名的改造案例:里约PRAÇA CANTÃO中心广场。

最近这对荷兰艺术家又有新作,依然保持他们人文关怀的初衷。这次是在荷兰本土,位于阿姆斯特丹的Bijlmerbaje监狱改造。去年夏天监狱关闭,如今通过创造性的改造,这个建筑群于今年1月份重新开放。牢房部分被改造成为能够容纳600名难民的难民中心,监狱主建筑则成为全新的创意文化中心——“Lola Lik”。`

近年来在欧洲各国,难民问题备受关注。荷兰社会向来以包容著称,为了让难民更好地融入荷兰社会、成为新阿姆斯特丹人,Lola Lik创造性地把难民和创意文化中心结合起来,为难民提供了和当地人、当地文化交流沟通的机会。这样,Lola Lik不仅仅是一个创新的、有趣的地方,更是一个欢迎所有人的包容性公共空间。

贫民窟艺术基金会团队为Lola Lik刷上五颜六色的方格图案。

“Lik”在荷兰语里是监狱的俚语,也有“一点点油漆”的意思。一语双关,起名为Lola Lik就是希望人们在这个曾经是监狱的地方去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添加自己的色彩(lik)。配合这个理念,贫民窟艺术基金会和难民一起,给原来监狱灰色的墙体刷上五颜六色的方格图案,象征着这个中心的多文化融合、以及无限的希望和机会。创作者们相信,艺术就像一个信使,可以跨越人和人的边界,建立沟通的桥梁,从而催化社会变革。

Lola Lik位于昔日监狱的主建筑里,周边的公共广场经过重新设计。这里提供了超过9000m²的空间供创意人士、社会企业、手工匠人以及程序开发人员使用。这里入驻的机构大多会与难民一起合作,为难民提供培训、休闲娱乐活动,甚至就业机会。Lola Lik的创办运营方LOLA希望创造一个有机的、富有弹性、关注过程的工作方法,让人们的能量得到释放,为未来各种各样的可能性预留空间和机会。

Lola Lik设置有办公空间、会议室、活动场地,可供入驻初创企业和工作以用较低的价格租用,另外中心的花园和植物园也是对外出租。目前Lola Lik已经有创意企业、艺术家工作室、语言学校、难民社会企业等组织入驻。原来监狱洗衣房,如今被改造为午餐餐厅,里面的服务员部分来自难民中心。之前的监狱厨房如今成为初创餐饮企业的厨房,射击场成为拳击学校,旁边是啤酒酿酒厂、临时博物馆、电影院和阿姆斯特丹一家艺术学校的平面设计工作室。

最近Lola Lik和阿姆斯的丹市立博物馆合作举办了一个展览,展示了近年来旨在提升难民境况的相关倡议,让公众对欧洲难民问题有更多的了解。

引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有趣的艺术不仅能够激发人们美好的情感,还能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印度的一家初创企业就尝试把空气污染这种严肃的社会议题与艺术进行创造性的结合。

这家印度企业Graviky Labs由一帮麻省理工大学印度毕业生创立。他们通过在汽车、烟囱等污染排气口安装一个经过特殊设计的装置KAALINK,把本来要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收集起来,在实验室中经过特殊的化学处理转化成安全、高质量的防水墨水。这种墨水被命名为AIR-INK。

AIR-INK记事笔和墨水。

Graviky Lab把墨水制作成4款不同尺寸的记事笔和印刷墨水。45分钟的污染物收集过程就能够生产30毫升的AIR-INK,也就是一只记事笔的墨水量。这些墨水给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带来新的创作灵感,很多艺术家都加入到AIR-INK的使用体验计划。其中一些来自香港的壁画艺术家用AIR-INK在香港的街头画下一系列壁画,呼吁人们关注空气污染问题。

香港艺术家使用AIR-INK在香港街头进行壁画创作,呼吁人们关注空气污染问题。

正如参与使用体验的孟加拉艺术家Dibarah Mahmoob所说:“我们正处在一个艺术不仅仅是美的时代;我们需要艺术来实现我们的社会和政治理想。”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