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饮鸩止渴的“互助献血”,终须告别

2017-09-07 17:54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互助献血已变味、被玩坏,近几年类似的媒体报道层出不穷。因为互助献血人数比例太大,成为滋生非法买卖血液的温床,目前南宁市已经全面停止互助献血。今年以来,南宁共有8名“血头”被判刑,三个非法买卖血液团伙被粉碎。

互助献血到底是如何被玩坏的,南宁提供了一个解剖样本。根据世卫组织的规定,互助献血占无偿献血比例大于5%,就存在非法买卖风险。而据统计,南宁的互助献血比例一度超过了50%。此次被查获的3个犯罪团伙,共非法组织买卖血液逾80万毫升,涉案金额达200余万元。

互助献血在任何国家,其初衷都是为了保障紧急用血。可在血液整体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互助用血却为非法买卖血液提供了正常管道。南宁的情况并非孤例,媒体报道,2016年的春节期间,北京、江苏等多地出现血荒,一些医院,互助献血的比例甚至达到了手术用血量的80%。正是义务献血的不足,才给互助献血的泛滥提供了机会。

披着互助献血外衣,而行非法买卖血液之实,其危害性不言而喻。首当其冲的是血液安全,这方面河南“血头村”的出现就是一个代表性案例。其次则是构成了对义务献血的侵蚀。一是,互助献血“反客为主”,会让社会误认为义务献血不再重要,甚至采血机构都会丧失推广义务献血的积极性;二者,一些无偿献血群体,也可能在金钱的诱惑下,走向“互助献血”,最终进一步加剧社会的血荒。于此现实下,南宁全面停止互助献血,不啻为斩断非法卖血和血头产业链的一剂猛药。

但要在根本上解决互助献血与义务献血比例失衡的状况,除了重拳出击血头产业,关键还是要加速推进义务献血。中国式血荒多年未解,在医学用血量增加后,更是显得捉襟见肘。有统计表明,我国的献血率目前还不到1%,而日本为4%,美国为5%,其中差距显而易见。

社会义务献血意愿不高,首先是对献血安全性等常识存在误区和偏见,这一点拷问义务献血的动员方式和效果。过去多注重重大灾难事件时的紧急动员,目标也多专注于大学生、农民工等相对固定的群体,这样的义务献血推广方式,该与时俱进了。让社会意识到,献血不只是某个群体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义务,这才是正确的推广方式。

另外,血液用途、分配的透明度还有待提升;无偿献血的优惠不能“异地”使用,也弱化了部分人的献血积极性。总之要增进义务献血机制的公信力,让社会直观体认到义务献血的好处。

南宁全面叫停互助献血,迈向了打击非法买卖血液的实质性一步,但对于过渡阶段可能带来的问题,也应该有充分的预案。全社会都要逐步告别对饮鸩止渴的互助献血的不当依赖。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