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榜样力量】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肖世波:建桥报国志 乘风破浪时

2022-04-29 17: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劳动模范

空中飞人

海上风电项目领头雁

……

提起中铁大桥局新能源工程指挥部

(大企业事业部)

常务副指挥长肖世波

大家总会不自觉地给他贴上这些“标签”

作为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肖世波从业近二十年,从未因取得的成绩和荣誉而懈怠,始终牢记自己的桥工身份,守匠心、铸匠艺、成匠才,保持对桥梁事业的热爱,奔赴高山深海,搭建幸福桥,修建民心路,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初涉海洋 彰显匠心

2013年是肖世波工作的第10年,在此之前他已经主持修建了澜沧江大桥、中缅石油管道澜沧江跨越工程等多个项目。这一年,他被调至港珠澳大桥担任常务副经理,开启了与海洋的不解之缘。

港珠澳大桥

初到项目部,虽说早已了解港珠澳大桥的建设难度,但他还是被眼前珠江最大喇叭形河口湾的宽阔水域所震撼,后续深海施工的难度不言而喻,向来不服输的他反而坚定了要建好大桥的决心。

为了确保首套围堰顺利拼装,肖世波提前对施工图纸进行了全面研究,结合自己丰富的施工经验,从机械配置、人员安排等多方面对拼装方案进行优化。最初的2周只能拼装出7块钢围堰,还差最后1块无法拼上。为了尽快完成围堰施工,肖世波开始思考下一步工序,如何提高钢围堰在近十米深海洋中的下放效率成为他的一块“心头病”。他白天在现场坚持全程盯控,晚上带领同事研究图纸和施工方案,反复推敲论证,探索如何进一步优化工艺。

港珠澳大桥建设时的场景。

就在大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的时候,已经拼装好的钢围堰却在一个夜晚被汹涌的海浪打散了,前期的努力全部付之东流,这对肖世波的团队是沉重的打击。他立刻组织召开现场会议,“我们没有时间去怨天尤人,当务之急是要先把围堰重新组建起来,再继续探索提高整个围堰施工效率的方法。后续请大家在墩位上做围堰,拼装完成后再运到各个墩位安装。”简短的几句话指明了工作方向,也给大家吃下一剂“定心丸”。

经过超前的考虑,肖世波带领团队提前对围堰下放进行了详细计算,制定了严密的施工方案,采用挖泥船放坡开挖、计算摩阻力和端承载,逐墩确定基坑开挖的底标高,下放过程十分顺利。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围堰下放到位后,外侧淤泥通过底口进入围堰,这不仅会影响封底混凝土的质量,也会影响承台的钢筋绑扎。经过一番商讨,肖世波决定先吸出围堰内的淤泥,再填筑砂石料,阻挡淤泥的渗入,封底的难题也成功解决。

港珠澳大桥架设第一片梁时的场景。

本以为解决水下施工的系列难题后,接下来的施工难度会有所减小,但在围堰拆除时又遇到了新的难题——沉在水中重达上千吨的钢围堰在海水的强大外压下,拆除过程十分缓慢,肖世波时常望着海面陷入沉思:“围堰的外压大,把外压转化为内压不就容易拆除了吗?”于是他尝试在海水涨潮时将围堰的锁口打开,将海水灌满围堰重新关闭锁口;在落潮时,利用内压大于外压,快速拆除围堰,创造了“海中借助水头差快速整体拆除锁口钢围堰施工方法”,每个围堰的拆除时间由30天缩短到5天。

面对没有案例参考,没有经验借鉴的深海施工,在他的带领下,整个团队将围堰施工周期(围堰的拼装、下放、封底、拆除四个环节为一周期)从第一轮的平均104天/套,逐渐优化到42天/套,创造了深海施工的奇迹。

深耕海洋 锤炼匠艺

风大、浪高、流急、岩硬,波浪力是长江等内河的10倍以上,全年6级以上大风天数超过300天,台风每年平均6至7次……这就是平潭海峡,它与好望角、百慕大三角并称为世界三大风暴海域,被认为是“建桥禁区”。肖世波负责的第二个海上项目——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就在这片海域。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

众所周知,桥梁施工的难点之一就是水下施工,何况平潭海峡大桥的20座桥墩位于20种不同地质区,施工难度可想而知。最具挑战的Z03号墩,位于40米的深水区,18根平均桩长62.3米、直径4.5米的钻孔桩,是施工过程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在Z03号墩开始施工的前半个月,钻头折断、护筒劈裂卷曲等情况频频出现,钻孔的进度十分缓慢,心急如焚的肖世波嘴上冒起一圈红泡,他明白必须要调整施工方案,否则根本不能按计划完成施工任务。查阅资料、拜访专家、制定模拟方案……肖世波带领着技术团队开启头脑风暴,连吃饭时也在讨论着解决方案。

围堰遭受台风巨浪袭击。

“一次成孔有困难,那就二次成孔,这样是不是也可以?”在一次会上,肖世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团队决定采用冲击钻和旋挖钻、旋转钻结合的方式,同时采用滚刀钻头进行钻孔。

为了将前期耽误的工期赶回来,肖世波带领钻孔桩施工人员干脆就住在了船上。他们克服船上湿气造成的身体疼痛,每天穿着湿润的衣服投入到工作中,最终圆满完成桩基施工任务。

在全桥重达13.9万吨的钢梁施工过程中,肖世波作为钢桁梁制造、架设总负责人,多次与江苏如皋基地、中山基地的钢梁制造商进行沟通,盯控运输全过程,确保钢梁按时进场。同时,他仔细研究施工方案,选取合适的吊装设备,在国内首次实现了80(88)米简支钢桁梁主梁采用全工厂化整孔全焊制造、现场浮吊整孔架设,首创了国内钢桁梁整体全焊制造及海上整体架设成套技术,实现了斜拉桥两节间整节段悬臂架设和边跨、辅助跨整孔吊装架设。在从第一片钢梁架设到合龙的近26个月时间里,他始终坚守在现场一线,盯控每个重要环节,确保项目安全有序推进。

平潭桥建设时的场景。

在肖世波的带领下,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项目部不仅优质高效完成履约,也收获了累累硕果。项目部先后获省部级或国家一级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项7项、二等奖6项,专利授权143项,研发创新技术14项,获省部级或协会级工法12项,获中施企协绿色建造最高等级三星、中国建筑业协会安全生产标准会工地等荣誉。项目团队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青年安全示范岗、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2次)、福建省青年突击队、福建省工人先锋号(4次)。

“这是距离台湾岛最近的一座大桥,修好这座桥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让坐上高铁去台湾更近了一步。”在大桥正式通车当天,肖世波笑着说。

与海为伴 终成匠才

平潭桥工作结束后,肖世波接到了新的任务——负责位于平潭外海的长乐风电项目的施工管理。这是我国第一个“双四十”(离岸40千米,水深40米)海上风电项目,也是业内定义为全国最具挑战的项目之一。

长乐风电项目

“可能这就是缘分,我对这片大海还是很有感情的。”肖世波在接到任务后打趣道。

项目建设的难度并未因他这份深厚感情而降低,长乐海上风电项目在2020年面临着“抢装潮”和疫情的双重压力,船机资源极度紧缺,大小设备一机难求。缺少机械设备,意味着风机的安装将停滞,对项目按时履约造成极大挑战。

为了尽快解决“卡脖子”问题,肖世波踏上寻求机械资源的奔波路程,他一周内最多接打过一千余个电话,14天内往返了20余座城市,乘坐高铁的途中,他也不忘打开电脑,搜寻着相关信息,并不时与同事交谈着自己的想法。正是这种“拼命三郎”的劲头,在经过无数次闭门羹后,他以十足的诚意打动了船机租赁方,在众多竞争者中赢得了一艘艘核心装备,而他的满头黑发也成片变白。特别是在国内风机安装船严重紧缺,无船可租的情况下,历经千辛万苦,成功从比利时德米公司引进“阿波罗号”风电安装船,解决了海上风机安装的困境。

他得知招商有一艘在建的半潜作业平台船即将交付使用后,第二天便和几名技术骨干前往江苏南通船厂考察船舶情况。经过一番商讨,在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后,成功引进这艘船机。最终招商海狮3半潜工作平台帮助长乐A区风电项目在该海域率先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成为长乐项目的制胜法宝。

除了搜寻船机,肖世波更多的时间是在施工现场,对多个方案进行持续优化。在他的统筹下,大桥局7个海上风电项目船机资源均得到保障,顺利优质地完成了履约工作。长乐海上风电项目更成功创造了3天完成5套吸力筒导管架施工、16小时连续下放3套四桩导管架等系列海上施工奇迹。大桥局7个海上风电项目纷纷效仿肖世波的经验做法,顺利完成了所有海上风电项目合计79亿的履约工作。至今,以肖世波为首的风电团队已累计中标海上风电项目22个,金额高达135亿。所有项目投入运营后,年发电量超37亿度,每年可节约标煤超112万吨。

2021年10月31日,中铁大桥局参建的华能嘉兴2号海上风电场工程25台风机安装完成。

在大家为取得的成绩喝彩时,肖世波又提出研制具备施工深远海、大容量风电机型的的“大国重器”——新一代风电安装船的方案。如今,该方案已正式启动,这将让中铁大桥局海上风电的招牌更加响亮。

出生在湘西的贫寒子弟,业成于江西鄱阳湖。从大西南澜沧江上主导油气资源运输线建设成功,到伶仃洋上的“一桥连三地、唇齿更相依”美景实现,再到台湾海峡立桥梁丰碑、在平潭外海树起滚滚风车,肖世波是无数大桥人的缩影。

有人说他是福将,有人说他是海上“明星”,有人说他是英雄,但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他只是一名坚守着工匠精神的普通桥工,始终心怀对事业的热爱,以勇敢和赤诚面对前行的一切困难。

向劳模学习

监制 | 舒智明

原标题:《【榜样力量】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肖世波:建桥报国志 乘风破浪时》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