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原创话剧《大清相国》在中央党校举行专场演出
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的大型历史原创话剧《大清相国》于9月5日在中共中央党校举行专场演出。该剧剧本由编剧洪靖惠写作,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作为导演,再现了一代才子、两朝名臣陈廷敬的故事。
在这台汇聚了上话老中青三代优秀演员的历史题材剧作中,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青年演员田蕤领衔饰演陈廷敬;丁美婷饰演陈廷敬的心上人赫舍里月媛;许圣楠饰演与陈廷敬一同赴考为官的张汧。
演出的开始,康熙皇帝缓步走到幕前,“大清自开国以来没有相国之位,这个大清相国的称号朕只给了陈廷敬。”舞台上,斑驳的紫禁城墙上书“大清相国”四字,随即大幕徐徐升起,时间回溯到了顺治十五年,开科取士,广纳贤才。尚为举子的陈廷敬、张汧、郑恒走向台前,当论及何为鸿鹄之志?三人分别答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大清相国陈廷敬的故事就此展开。
9月5日当天,澎湃新闻采访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杨绍林、导演王晓鹰以及编剧洪靖惠。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杨绍林谈道:“这次能来党校演出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现在推动转型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精神重建,戏剧也应该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四年前中纪委网站上推荐的二十本书中有《大清相国》,我们注意到了,并最终将它呈现在了舞台上。”
“戏剧不仅仅是说故事,更是要通过欲望和精神来挖掘人性。话剧有个不可替代的作用,就是和时代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与现代文化的良好互动,是话剧最主要的使命。观众通过话剧对人与社会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人在物欲的时代如何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有了共鸣,这个是最重要的。”杨绍林说。
编剧洪靖惠:我想写的是一个知识分子的价值实现编剧洪靖惠谈道,由小说的庞大体量向精短的舞台剧转化,以及如何受到青年观众喜爱是她首先考虑的问题。“《大清相国》小说体量很大,人物也非常多,但是舞台总表演的时间是三个小时,所以文学作品到舞台的一个转化是最先要考虑的。其次是我给自己的要求:我希望这个剧受青年观众喜爱,所以我会在叙事角度和故事铺陈上更注重小高潮,让观众在开篇十几分钟内能和剧中人物共情。”
洪靖惠称,她想写陈廷敬的初心和理想与孤独和无奈,所以她通过剧本试着和主人公的灵魂进行对话。她在写陈廷敬无情之苦的同时就需要写他的有情之处。在剧本里她为陈廷敬和心上人月媛设计了定情盟誓、退定续誓、诀别毁誓三场戏,与此同时还设计了三次不同意味的鞠躬。
“这种历史正剧,最怕主人公形象高大全,除了反贪之外,我想写的是一个知识分子的价值实现,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自我意识的追求。所以说就除了写陈廷敬以外,要通过反衬,我要写反贪是无情之事,那我写他是有情之人;我要写他作为知识分子是坚守理想,那我就要写其余的人是如何异化的。人物塑造是遇强则强,遇弱则弱,要把陈廷敬写好,也要把其余的人物写好。”洪靖惠说。
《大清相国》的剧本,编剧洪靖惠写了三年,她说在语言上,她追求一种韵律感:“你会觉得有些篇章朗诵也很好听,通过演员的呈现能感受到一种诗意。”另外,在原作基础上,编剧也进行了增补与修改,通过科考腐败案、山东百姓自愿捐粮案、阳曲百姓捐建龙亭案、铜钱短缺钱法重理案、云南库银亏空案等系列案件为背景,来多维展现陈廷敬的故事。
“写《大清相国》的难度对我来说不亚于做一部电视剧。原来看过陈道明老师那部《康熙王朝》,对陈廷敬有一定直观感受。而且除了小说提供的故事以外,做历史剧创作需要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洪靖惠说。
导演王晓鹰:陈廷敬和传统文人很不同王晓鹰谈道:“《大清相国》这个戏其实是由它的一组人物和它的对立面,包括他爱的人所共同构成的。这些人之间的情感关系,这些人之间的交锋,以及这些人之间的改变、之间的对比,共同塑造丰满了陈廷敬这个人物。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内心所受到的冲击和伤害,不管是对于好友,还是对于爱人,包括留下的那种无法弥补的缺憾,这也都是不为外人所知的。而通过舞台艺术的表达,倒恰恰能让我们坐在台下的观众,真切感受到他内心真正经历的情感历程。”
“陈廷敬这个人物,和中国传统文化人是不同的。文化人在官场上的命运是不得志,然后开始写诗作赋,成了著名诗人文豪。陈廷敬他本身是个文化人,做官有能力能够做下去,虽然中间有一些有些沉沉浮浮,但是他还是在官场上善终,乃至到最后他去编纂《康熙字典》,这也是他官场成功的回报。”王晓鹰说。
“《大清相国》并不只是在讲反腐,不是在陈廷敬进怎么样在惩治腐败,怎么样在侦破案子。其实集中是在讲陈廷敬和他同窗与友人的变化,从每个人不同的命运中,你就能看出来保持自己的初心,保住自己作为文化人的本性是多么可贵。正如最后陈廷敬说:我可以告诉你,也许我会不得志,也许我会郁郁寡欢,也许我只能在家里终老一生,但是我曾经没有贪,我若无力除山中之贼,我一定要尽力除尽心中之贼。”王晓鹰说。
王晓鹰认为,历史题材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历史事件、人物命运等等,都需要回到历史真实中去;尽管故事编排及细节是虚构的,但关于历史的思考视角必须是当代的。而这种当代思考不可能生硬地加在舞台演绎当中,而是通过对人物刻画渐渐渗透进去。为了让陈廷敬这个“好官”立起来,小说原著中的陈廷敬并非空中楼阁式的“圣人”形象,而是一个身处具体复杂的历史境遇中,做出一个个人格、道德、行为艰难选择的能臣形象,具有现实的可借鉴性。
王晓鹰谈道,从导演的角度,下功夫最大的主要是同学之间最后的命运对撞,强调的不是对贪腐之人的惩治,而是不管是反贪的还是被惩治的人,他心里面都有一种巨大的痛,他的遗憾痛悔,初心受到伤害以后的那种深深的痛楚。所以我们在台上处理郑恒赴死的时候,做了那种从天往下飘的,像是纸钱又像是漫天大雪的意象化的场景。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