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的记“疫”|22天,小区由封控区变成管控区
4月22日这一天,上海市闵行区莘庄镇莘南花苑一街坊由封控区变成了管控区,小区业主群里一片欢腾。毕竟从4月1日起,小区已经被封控了整整22天,22天的足不出户,用居民伊伊(化名)的话说,“22天被小区志愿者投喂的日子即将结束,能不兴奋嘛。”
伊伊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说,“我们小区(4月)9日阻断病毒蔓延,15日清零,22日从封控区转为管控区,源于志愿者们严格规范的消毒,做法值得其它小区借鉴。”兴奋和感动之余,伊伊代表700多位小区居民,给小区里的全体志愿者写了一封“表扬信”。为什么要写表扬信?22天里小区居民都经历了什么?
小区志愿者们按照职能成立的十个组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为以下伊伊的自述:
我们小区能够走到今天实属不易,在成为管控区的整整一个上午,小区业主群被感恩的话语刷屏了,近百条信息,表达的都是一种声音,那就是对小区志愿者由衷的感激和感谢!
闵行区莘庄镇莘南花苑一街坊志愿者队伍的部分队员们
3月16日,小区第一次做核酸检测遇到很多问题后,发起成立上海闵行区吴泾守望相助社区安全服务中心的卫锋老师组织了志愿服务队伍。他们帮助小区居民登录健康云、拍照、维持秩序、协助医生采样。为便于管理,又组建小区群,挨家挨户登门了解居民情况,一一登记造册。
大家怎么都想不到,随着4月1日浦西封控,我们小区检测出第一个阳性病例,仅仅9天,小区已经有10个单元被感染。由于大家没有想到封控会这么久,只准备了几天的食物。
志愿者团队队长卫锋在大白防护服的背后写上了“守望相助”
我们的志愿者迅速行动起来,利用自己的资源联系购买蔬菜、米面,用电瓶车、小货车运送物资,手拎肩扛把物资送到居民手中。
4月9日这天,小区志愿者们分成了防疫组、检测组、采购组、快递组、物流组、数据组、保障组、沟通组、消杀组、卫生组等十个组,在后来的日子里,这些部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工作紧张而有序。
志愿者们分装消毒液。
作为队长的卫锋,有智慧有魄力,小区里每天都能听到他的喊声,看到个别居民不遵守“足不出户”的规定悄悄溜出来,他会急得大声呵斥赶紧回家去;驰援的物资一到,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前指挥搬运物资。每天好像有使不完的劲,有一次听其他志愿者讲,队长(卫锋)三天只睡了6个小时。
领队狄云做事认真细致,内心强大,有着极高的情商和智商,常会听到她对志愿者的声声叮咛:注意防护,注意安全!小区里每天都发生着故事,诸如谁家漏水需要志愿者马上处理,谁家的快递送错单元……她总是不急不恼、和颜悦色给予解释,并做好处理。她冲在抗疫第一线,尤其是在卫锋因单元楼异常而被隔离一周的情况下,她扛起了志愿者队伍的大旗,继续前进。
运送物资
除了每天要给快递、政府大礼包等做全面的消毒,志愿者们还要在晚上对小区每一个单元楼、车棚进行全面消杀,要知道他们身上背的是50斤重的消毒液,还要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楼上楼下反复消毒。
我家楼下正好是他们分装消毒液的地方,我常常站在四楼的窗口望着他们作业。看到他们一丝不苟,哪怕是一片纸头,一个纸盒都特别认真消毒的样子,听到他们每次回来脱掉防护服,说自己的衣服都湿透了、终于可以喘口气时,我会忍不住泪目,心中对他们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志愿者们每次回来脱掉防护服时,都会喊着衣服都湿透了、终于可以喘口气了。
透过窗户,每天都能亲眼目睹志愿者团队搬运着居民在网上抢来的各种物资,推着小车,像蚂蚁搬家一样运送到各家各户。在志愿者们的感召下,我们小区居民成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谁家有了困难在群里说一声,缺医少药的、手机坏了急需用手机的、不会购物的老人、小狗小猫断粮的、家里管道堵了的……小区群里很快就有回应,居民们都能想方设法、东凑西借给予帮助解决。
医务人员长时间采样,造成手臂麻掉,队长卫锋给她做临时处置
对于小区每一户居民来说,遇见你们(志愿者)时,给予居民的永远是温暖的援手;靠近你们时,给予居民的是一种不求回报的帮助。你们成人达己,活出了自己最鲜亮的人生。你们是我们小区名副其实的守护神,是我们心中当之无愧的英雄!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