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温和的共同立场与各自谋求利益的身段:俄乌冲突中的东盟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查雯
2022-05-04 10:30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当地时间4月29日,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表示,已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出席将于今年11月在印尼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

自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至今已两月有余,作为东盟成员之一的印尼如今已比较明确地摆出欲为冲突双方说和的姿态。而东盟作为整体,及其各成员国在俄乌冲突这一重大国际事件中的表态也值得关注。虽然东盟的立场并不直接影响战局,但在面对激烈的大国冲突时,东盟国家将何去何从?俄乌冲突成了一次检验的机会。

东盟外长声明,没有点名俄罗斯

俄乌冲突爆发后的第二天,东盟外长就发表了关于乌克兰局势的联合声明。整个声明仅有简短的两段,核心是呼吁各方保持最大程度的克制,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冲突。声明不仅没有追随西方将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定性为“侵略”,全文甚至没有提及“俄罗斯”。3月2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谴责俄罗斯的决议,在10个东盟成员国中,越南和老挝弃权,其余8个国家则投下了赞成票。尽管如此,与西方国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多数东盟国家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保持低调,避免对俄罗斯进行公开谴责。以马来西亚为例,该国在联大投票后随即表示,马来西亚不会对俄罗斯实施制裁。

虽然西方媒体纷纷批评东盟“软弱”,但东盟的表态实属意料之中。主要原因有三个:首先,东盟素来不愿卷入与自己无关的地缘政治竞争中。虽然西方舆论强调,俄罗斯的军事行动违背了东盟提倡的“不干预原则”、冲击了国际秩序。但在绝大多数东盟成员国看来,俄罗斯并不对自身的安全构成威胁,也没有直接影响东南亚的地区秩序。俄乌冲突爆发后,菲律宾防长洛伦扎纳就公开表示:“这不关我们的事,不管他们在欧洲干什么,(我们)不要干预”。相反,俄乌冲突对东南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全球经济波动,尤其是原油和粮食价格上涨,可能会影响一些东盟国家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因此,与俄罗斯会受到什么惩罚相比,东盟国家更关心冲突是否可以尽快解决。

第二,东盟国家普遍将俄罗斯视为重要合作伙伴。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明显加快了“转向东方”的脚步,积极发展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和战略联系。2018年,东盟和俄罗斯还将双方关系由对话伙伴升级为战略伙伴关系。的确,俄罗斯和东盟之间经济依存度较低,2019年俄罗斯仅为东盟第九大贸易伙伴,再以马来西亚为例,该国对俄乌两国的出口仅占其总出口的0.4%。

但是,在政治和安全合作方面,东盟成员国十分重视俄罗斯的作用。比如,越南和印尼都希望通过与俄罗斯的合作,平衡其他大国在地区内的影响。自2000年以来,越南武器进口81%都来自俄罗斯,俄罗斯同时也是老挝、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武器进口的主要来源国。2021年2月缅甸军方接管权力后,缅甸与俄罗斯的关系也变得更加紧密。缅甸军方领导人敏昂莱还应俄防长绍伊古邀请赴莫斯科参加安全会议,这也是敏昂莱接管权力后,除东盟以外唯一一次出国访问。俄乌冲突爆发后,缅甸军方发表声明支持俄罗斯,在联大投票中,因为缅甸驻联合国代表仍为民盟政府委任的觉莫吞,缅甸才投下了赞成票。

第三,东盟不希望俄乌冲突加剧地区内国家间的分歧。在俄乌冲突的起因及解决方式上,中国与美西方国家间存在明显分歧。而东盟近年来一直在小心维持自身的中立,避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发表相对温和的集体声明,再由各国阐述自身立场,更有利于成员国结合自身实际利益采取灵活对策。从成员国各自表述的立场来看,东盟国家间确实存在极大分歧。而作为一个共识性文件,东盟外长声明只代表各成员国间的最大公约数,其作用仅在于向外界展示,东盟成员间依然存在一定程度共识,同时保证在重大国际事件上,东盟不至于因内部分歧而彻底失声。

特立独行的新加坡

在所有东盟国家中,做出最强烈回应的是新加坡。2月28日,新加坡外长维文在国会发表演讲时就指出,对新加坡来说,俄乌冲突是“事关生存”的问题。维文表示,虽然新加坡很少在没有安理会决议的情况下对其他国家实施制裁,但鉴于事态“前所未有的严重”,以及俄罗斯对安理会决议的否决,新加坡决定实施对俄制裁。这意味着,新加坡不仅会遵守西方国家的制裁规定,还将采取自己的措施,包括出口限制和金融活动限制等。

新加坡的激烈回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对自身生存的担忧。事实上,不仅是当下的俄乌冲突,近年来新加坡外交正面临越来越多的选择题,难度都不低。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有句名言,“大象打架,草地遭殃”。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新加坡都谨记国父教诲,小心维护与所有大国的良好关系。但这并不能解决新加坡眼下的难题:随着大国竞争的加剧,尤其是当“大象”真的打起来的时候,新加坡不能像草地一样躺平,必须在敏感问题上做出抉择。

2017年,新加坡外交官和学者就曾罕见地围绕“小国究竟应该如何行事”进行了公开辩论。前驻联合国代表马凯硕等人认为,一致性和原则并不是最重要的,在涉及大国的敏感议题上,新加坡应该减少发声。用马凯硕的话来说,“小国应该成为国际事务中的马基雅维利者”。而以前外长尚穆根为代表的一派则认为,新加坡只有坚守原则,才能避免被大国“霸凌”。而此次的俄乌冲突也成了一块试金石,正如外长维文反复强调的,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新加坡“不是选边站,而是支持原则”。

但在新加坡的“原则”背后,我们也应该看到该国的实际利益考量。新加坡和俄罗斯的经贸联系非常有限,从 2020年的数据来看,新加坡对俄出口仅占其出口总额的0.15%。此外,和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不同的是,新加坡几乎没有从俄罗斯购买武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新加坡在美俄之间“选边站”的难度,要远远低于在中美之间“二选一”。奥巴马曾将新加坡称为美国的“地区之锚”,新加坡对美国的战略价值可见一斑,甚至超过了与美国签有安保条约的泰国和菲律宾。对俄罗斯做出更强硬的回应,既符合新加坡的外交原则,也能进一步加强新美之间的政策协调。在原定于3月底召开的美国-东盟峰会因故推迟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脱团”对美国展开了访问。这也显示,新加坡不会因东盟其他国家而停下自己与美国合作的脚步。

俄罗斯被削弱,不符合东南亚国家的利益

印尼一直被认为是东南亚的“天然领导者”,而且还是今年二十国集团(G20)的轮值主席国,其表态备受外界关注。和大多数东南亚国家一样,印尼没有公开谴责俄罗斯,同时也没有应西方要求将俄罗斯挡在G20大门外。事实上,印尼一直将俄罗斯视为国际体系中的重要一极。澳大利亚洛伊研究所2021年的民意调查显示,47%的印尼人认为俄罗斯值得信赖。另外,虽然仍有56%和55%的印尼人认为美国和澳大利亚值得信赖,但与2011年相比有大幅下降,当时认为美国和澳大利亚值得信赖的印尼人分别占72%和75%。事实上,近年来印尼人的反美情绪不断上升,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因反美立场在印尼拥有很多支持者。在印尼看来,俄罗斯可以起到平衡其他大国的作用,因此俄罗斯被削弱,并不符合印尼的利益。

泰国和菲律宾是美国在东南亚的两个签约盟友。冲突爆发后,来自25个国家的驻泰大使曾一起到访泰国外交部,希望能说服泰国谴责俄罗斯。但泰国并未追随西方,泰国总理巴育表示,泰国对冲突持中立立场。外长敦·巴穆威奈也指出,泰国“不需要急着发挥作用”。泰国这一立场是多重因素导致的:首先,在经历了2006年和2014年两次政变后,泰国受到美国制裁,这导致泰美同盟关系转冷。其次,泰国经济受新冠疫情冲击,巴育政府也面临重重危机,正如外长敦·巴穆威奈所说的,泰国有太多事要处理。在泰国政府的日程表上,国际议题的优先性必然会被降级。更何况,俄罗斯曾经是赴泰外国游客的主要来源国,但现在制裁使很多飞往俄罗斯的航班被取消,泰国现在关心的是对俄制裁带来的能源价格飞涨和旅游收入下滑。最后,泰国还面临着和印尼一样的难题,泰国是今年APEC领导人峰会的东道国,并且很可能会因为西方抵制俄罗斯而陷入进退两难。

菲律宾此次的表现,让外界普遍感到意外。总统杜特尔特一向以反美言论著称,并经常表示普京是他的“好朋友”。在杜特尔特任内,菲律宾与俄罗斯的关系也取得了快速发展,双方还签署了防务合作备忘录。但对于俄乌冲突,杜特尔特却公开将其形容为一场“愚蠢的战争”,因为冲突会扰乱能源供应,并对菲律宾造成冲击。不仅如此,菲律宾驻美大使罗穆德兹甚至称,杜特尔特在内部会议上说过,如果美国需要帮助,尤其是如果“乌克兰危机外溢到亚洲地区”,菲律宾将允许美国使用曾经的苏比克海军基地和克拉克空军基地。

但有必要说明的是,无论是美国还是俄罗斯,都不会和菲律宾太较真。大家都清楚,美国不会军事干预俄乌冲突,冲突更不会外溢到亚洲。所以,“让美军重返基地”的说法,更像是菲律宾讨好美国的便宜话,没有实质意义。俄罗斯和菲律宾之间却表现出了一定的默契。在菲律宾提出支持美国军事行动之后,俄驻菲大使表示,乌克兰危机不会影响菲律宾和俄罗斯的合作。同时,俄罗斯也没有将菲律宾列为“不友好国家”。更重要的是,菲律宾和俄罗斯的重要合作项目并没有停止,尤其是菲律宾花费2.47亿美元从俄罗斯购买17架米-17直升机的大单,并未受到影响。菲律宾方面对外称,订单已经于俄乌冲突爆发前就完成支付,接下来是否履约完全取决于俄罗斯。有人批评杜特尔特和其他政府官员经常做出矛盾表态,认为菲律宾外交政策缺少一致性。但事实上,菲律宾往往能通过这种“左手打右手”策略,实现在大国之间的风险对冲,同时获取更实惠的收益。

很多评论认为,东盟成员间的分歧,会降低东盟采取集体行动的能力,而大国竞争加剧,也将进一步影响东盟在地区合作中的中心地位。但在俄乌冲突这样的大事件上,东盟原本就没有直接参与的兴趣。温和的集体声明反而给成员国留出了更大的政策空间,使成员国得以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作者为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访问学者,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

    责任编辑:朱郑勇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