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东观察|中东的“水危机”正成为新式战争武器?
据报道,世界银行本周二在“世界水周”大会上发布研究报告称,中东和北非地区每年因水资源和卫生设施供应不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10亿美元,并指出该地区应采取紧急行动,防止对地区稳定和发展带来连锁反应。
中东北非“水分生产率”全球最低
作为全球最缺水的地区,中东北非对水资源和卫生设施的管理不善以及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占该地区年度GDP的1%,特别是在冲突地区,这个比例高达2%-4%。不安全的饮用水和卫生条件恶劣所造成的死亡率高于全球平均值。
全球人均可再生水资源(2013年)。 来源:UNESCO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农业用水占中东北非地区用水量的86%左右,其中伊朗、埃及和伊拉克的农业用水占地区总用水量的65%,阿拉伯半岛不到11%。
该报告指出,当前正在上演的地区冲突和移民危机,以及无力解决水资源挑战等问题将会对民众的福祉和政治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本周二在另一份报告中称,也门在经历了两年多的战乱后,其大城市的供水服务网络受战乱破坏和年久失修等因素影响已濒临崩溃,1500万民众已无法获取正常的水资源供应,无法享受卫生服务。
也门水危机。 来源:The Borgen Project对于已进入冲突第七年的叙利亚,水资源已被频繁用作“战争武器”,水泵被交战方故意破坏,水源受到污染,1500万人无法获取安全饮用水,其中包括约640万名儿童。
世行的报告指出,中东北非的城市人口预计将在2050年翻番,达到4亿,因此,综合运用政策、技术和水资源管理工具来改善当前状况是十分必要的。
中东北非人口增长预测。 来源:Reddit世行水资源管理专家认为,以“水分生产率”(是指在一定的作物品种和耕作栽培条件下,单位水资源量所获得的产量或产值),中东是全球“水分生产率”最低的地区。中东北非国家的水资源消耗量远比其水资源补充量多,因此需要运用一些治理手段,例如水资源税、补贴等来解决相关问题。而中东北非是全球水资源税最低的地区,但其对公共水资源的补贴占GDP的比重却为全球最高。
世行指出,该地区的另外一个严峻挑战是:一半以上的废水未经处理就被倾倒至环境中。事实上,可以采用一些非常规的方法来进行更好的治理,例如海水淡化和循环利用。良好的水资源治理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回报。
由于随意向地中海倾倒污染废水,加沙城的水站安装了过滤系统(2016年摄)世行预测,政府可以通过改善灌溉用水的储水、输水设施每年获得100亿美元的收入。以埃及、叙利亚和伊朗为例,这三国是灌溉耕地所占比重最高的国家,相应地,他们将会从中受益最多。
水资源: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
中东北非地区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约5%,但其可再生水资源的拥有量仅为1%。这与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先天不足”有很大关系,譬如干燥的沙漠地带、热带或亚热带沙漠气候、低降雨量、高蒸发量。但与此同时,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水资源管理不善、持续使用旧有供水网络、人口不断增长、环境污染、政治经济政策和社会等问题都是造成水资源紧张的后天因素。
全球各地区取水量占全部可用水的比例(中东北非最高,超过40%)。 来源:Development Updates据统计,在全球15个最缺水的国家中,其中有12个位于中东和北非地区,包括阿尔及利亚、利比亚以及沙特、也门等。中东目前平均人口增长率不断上升,已达到2.5%,这也导致地区人均用水量从1962年的2925立方米减少至2011年的743立方米,这远远低于联合国制设定的7240立方米的贫水线标准。
中东北非居民年度用水量(立方米/人,图左区域为干旱类,中间为严重干旱类,右侧为使用跨境水源的国家)。 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
根据联合国对中东北非一些国家的预测和分析,如果全球变暖导致气温继续上升,降雨持续下降,叙利亚全国60%以上的国土可能会出现荒漠化;在埃及,高温热浪可能会导致尼罗河在该国的流量减少75%。埃及是中东人口最多的国家,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叙利亚和苏丹也不例外。
在沙特,自1980年代开始的低效率农业灌溉已导致地表水供应下降了2/3,而沙特农业用水量占全国各行业用水总量的83%左右。
同样的情况也将出现在阿联酋,一向以奢华消费著称的阿联酋的人均水消费量为全球之最,其地下水位每年正在以1米的速度下降,若照此势头发展,50年后,阿联酋将耗尽所有的可用淡水资源。
阿联酋地标性建筑在也门,由于降雨量小,加之该国大面积种植茶叶而导致水资源严重短缺。据世行资助的萨那地下水管理项目负责人称,目前也门钻井采到的地下水已是8000年前的“化石水”(长期被密封在蓄水层中的地下水)了。
也门民众取水场景荒漠化是影响不少中东北非国家水资源匮乏的重要原因,例如叙利亚、约旦、伊拉克和伊朗,这与这些国家不可持续的农业做法以及过度放牧密切相关,农业的过度用水在极大地消耗着本就不富裕的水资源。
流离失所的伊拉克人为家人取水的场景(2016年摄)例如,约旦西部多山地,东部和东南部为沙漠地区,气候恶劣,干燥多风沙,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尽管其面积略小于葡萄牙,但平均淡水获取量不及葡萄牙的1/10,过去十年中由于地表水的匮乏,约旦的用水成本已上涨30%。
水资源的匮乏加剧以及悲观的前景预测已让该地区很多国家将水资源作为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同时也作为不可或缺的政治和经济杠杆。在中东和北非,水和石油一样,都成了与政治不可分割的重要权杖,除了被用作政治工具外,水资源也可能是暴力冲突的触发因素之一。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战乱地区的儿童接过士兵递过来的一瓶水例如,作为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的上游国家,土耳其利用其战略地位推动国家和地区利益。而埃及,作为一个水资源供应相对脆弱的下游国家,也曾威胁要通过战争手段保护其应有的尼罗河水域的所有权利。
在苏丹,水资源匮乏也是达尔富尔地区持续冲突的原因之一。联合国环境署在2009年宣布,区域性气候问题、耕地荒漠化、缺水是达尔富尔冲突爆发的根本性因素之一。水资源匮乏导致土地荒漠化,剩余的耕地就必然面临激烈的竞争,再加上种族和宗教等因素,危机便一触即发。
苏丹民众取水场景回顾历史,这样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例如,约旦河西岸的水资源既包括沿着西岸东部边界的约旦河,也包括在西岸和以色列地表下的山地含水层。这也意味着这些资源是跨国界的,因此在国际法下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是可以通过公平合理的方式共享的。
然而,自1967年以色列接管西岸以来完全控制了该地区的水资源。1995年9月巴以签署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关于西岸和加沙地带的临时协定》,即《奥斯陆第二项协定》,其中确定了巴以共享水资源的相关安排,借此进一步巩固了以色列对水资源的控制权。
约旦河。 来源:wikipedia根据上述安排,以色列可获取超过71%的含水层资源,而巴勒斯坦仅获得17%。尽管该协定的有效期为5年,但二十多年过去了它仍发挥着效力。
水资源也是1967年“六日战争”爆发的诱因之一。1953年,以色列试图将约旦河上游的水调至国家输水系统,具体是指将加利利湖的水通过管道输送到内盖夫沙漠地区。这一举动被广泛认为标志着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争夺水资源的开始。
以色列国家输水系统。 来源:wikipedia此外,对水资源的控制也是“伊斯兰国”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两河流域的几座主要水坝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他们必须攻下的战略目标和强大的战争武器。
2014年,“伊斯兰国”在叙利亚北部控制了前苏联时期的塔布卡大坝,该坝是叙利亚重要的电力和水资源来源,此外“伊斯兰国”还对伊拉克境内最大的两座水坝——摩苏尔水坝和哈迪萨水坝发起过猛烈攻势。
海水淡化是出路吗?
海水淡化是解决水资源匮乏的一个手段,但目前看来或许并非是根本途径,在经历了动荡和冲突后的中东北非国家,海水淡化的高昂成本也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问题,尤其是对于以色列以外的其他国家而言尤为如此。
目前世界70%的海水淡化工厂位于中东地区,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海水工厂是以色列的索雷科(Sorek)工厂,当前以色列的海水淡化成本只相当于上世纪末的三分之一,该工厂生产一千升饮用水的成本为58美分,当前以色列55%的用水来自海水淡化,成为中东地区唯一一个不再受到水资源严重威胁的国家。
以色列各行业用水比例分布情况。 来源:OdedFixler此外,沙特、阿联酋、科威特和巴林的海水淡化工厂也为数甚多。埃及、摩洛哥、黎巴嫩等国已规划今后数年修建更多的海水淡化工厂。值得指出的是,尽管这些国家试图利用海水淡化摆脱困境,但海水淡化也是一把双刃剑。据报道,中东不少的海水淡化工厂过度用水,尽管其可生产出安全用水,但也制造了一系列健康和环境问题。
全球海水淡化市场分布。 来源:中国投资咨询网例如工厂排出的大量浓盐水的含盐量是海水的两倍,且温度高于海水,这就导致某些浮游生物急速繁殖和高度密集,造成海洋生物的死亡,也给地区气候增加了污染物。此外,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的海水含有大量的硼和溴,这对健康和环境都不利。
典型反渗透海水淡化工艺流程。 来源:ky-water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东北非地区,水资源已日益成为影响地区发展和稳定,影响民众健康和福祉的因素,水资源不仅是该地区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成为不可小觑的政治和经济杠杆,甚至是战争武器。与传统的冲突因素如政治、军事、宗教和族裔问题相比,当今的不安全潜因正在日益扩大,也在很大程度上助长着冲突的发生和蔓延。
在全球变暖、人口增长、土地荒漠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获得水资源已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因此,在一个不稳定的区域,如何获得水资源、如何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水资源、如何平等合理地共享水资源都将成为未来影响中东北非地区稳定的重要因素。
本文转载自中东研究通讯(微信公号:MenaStudies)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