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厦门时间丨直面挑战,金砖国家有望开启第二个“黄金十年”
2001年,高盛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预测,新兴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将会更快、更稳定,他们将逐渐占据世界舞台,被奥尼尔点名的四个成长前景看好的新兴市场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因其英文首字母组合“BRIC”发音与英文中的“砖(brick)”十分相似,奥尼尔便将上述四国合称为“金砖四国”。
这一概念的提出迅速引起投资界的巨大反响。各国政界、商界、学术界纷纷加入“金砖”合作和研究的热潮。2006年,金砖四国举行了首次外长会晤,这一机制初见雏形。2010年12月,南非的加入使“金砖四国”变更为“金砖国家”(BRICS)。在西方发达国家饱受金融危机创伤的时刻,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不仅成功地避免了危机的发生,更是逆势上扬,成功地在全球经济中“带了一波节奏”,金砖国家也一度成为了全球经济中最耀眼的火花。
然而,部分金砖国家在过去数年间的经济滑落乃至政局动荡,引发了一些国际社会“唱衰”金砖的声音。如今,金砖机制已正式迈入第二个十年,在历经起起伏伏的第一个十年后,处于十字路口的“金砖”是否能够凤凰涅槃,再度开启自己的“黄金十年”?
要用长远眼光观察金砖合作
2015年,“金砖”概念的发源地高盛集团关闭了旗下运营了九年的金砖国家投资基金,该基金的价值在2010年达到峰值以后下跌了88%。同一年,五个金砖国家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从2010年的9%放缓到约4%,投资增速也从2010年的16%下降到约5%。
高盛此举无疑加剧了国际社会“唱衰”金砖的势头。
从经济数据上看,类似的说辞似乎不无道理。南非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连续5年下跌,俄罗斯与巴西的经济在2013年前后达到峰值后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开始下跌,中国与印度虽保持着经济的持续上涨,但涨幅有所放缓。
比经济下滑更为令人担心的,是政局的动荡。巴西前总统罗塞夫在长期面临着贪腐的指责后,于去年9月2日正式被弹劾下台。南非总统祖马则于8月初刚刚成功挺过了其任内的第八次议会不信任案投票。
然而,尽管过去几年部分金砖国家的经济数据并不显眼,但以更大维度而言,金砖五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从2006年的12%上升到23%,贸易份额从11%升至16%,对外投资的比重从7%升至12%。过去十年,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50%,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横向而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2016年,“金砖国家”经济平均增速为5.1%,远高于世界经济2.4%的平均增速。美国优华扬会计师事务所的调查则显示,2016年“金砖国家”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比“七国集团”(G7,由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7个发达工业国组成——编者注)多35%,“金砖国家”获得的投资占GDP的2.3%,而“七国集团”的这一比例为1.7%。
“金砖国家被称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可谓实至名归。”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贾中正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评论道。
“现在国际上的确有些人唱衰金砖国家,重要原因是部分金砖国家经济发展乏力甚至面临重大挑战。但我觉得,在观察金砖国家的合作潜力和发展潜力时,要有一个合理的期待和长远的眼光。”美国内华达大学政治学系助理教授蒲晓宇博士向澎湃新闻表示。
分歧与合作并存
除了各个金砖国家内生问题与国际环境的挑战,金砖国家间的种种分歧也成为这一机制受到质疑的原因。举例而言,在面对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路线、英国退欧等“逆全球化”潮流涌起的当下,中国鲜明地亮出了支持经济全球化、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态度,但金砖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在这一问题上却未能有亮眼表现。
然而,金砖各国在金砖框架内的合作绝非毫无建树。
即将召开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以“深化金砖国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为主题。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指出,今年的金砖会晤最大的一个特点在于,今年的定位不局限于具体的领域,其综合性更强、覆盖面也更广。
事实上,经过十年的发展,“金砖”框架下的合作早已超越了最初的投资、经济、金融领域,开始面向政治、安全、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政治安全已经同经济金融、人文交流共同构成金砖合作的三大支柱。
在经济金融领域,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应急储备安排都已成立,还制定了《金砖国家经济伙伴战略》,在加强彼此间互利互惠的同时促进其它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在政治安全领域,金砖国家每年举行的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议和外长会晤,着重对国际和地区热点、反恐、网络安全等问题上交换意见、形成共识。此外,金砖国家还通过文化节、电影节、运动会等各类形式促进人文互通。
今年,中国作为金砖峰会的主办国,提出了“金砖+”拓展模式,主张金砖国家同其他发展中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组织进行对话,扩大金砖的“朋友圈”,实现“抱团取暖”,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社会谋求更大话语权。这无疑将促进“金砖”的影响力与合作空间再度延伸扩大。
“求大同,存大异”
作为国际机制上的创新,与西方传统合作具有本质不同的、“求大同,存大异”的金砖合作关系未来能走多远,受到所有人的期待。
“金砖国家这个概念不会破产,它将一直持续下去,因为所有成员国都会对维持这一机制保有热情。”《金砖和未来全球秩序》作者、巴西圣保罗盖图罗·瓦格斯基金会国际关系专家奥利弗·施廷克尔(Oliver Stuenkel)对澎湃新闻表示,“对于巴西、南非及俄罗斯来说,与中印两国维持一个机制性的直接接触平台十分重要,因为中印两国代表了国际经济的未来。而这一机制对于中国和印度也很重要,因为其他三个金砖国家,尤其是巴西和俄罗斯两国,它们代表了重要的市场及全球治理中的关键角色。”
而金砖各国及其它新兴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如何能够不断适应新的发展需求、找到自己合适的发展道路、积极做出调整,也将直接关系到金砖机制的前行道路。
施廷克尔表示,“对于巴西而言,金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可以使巴西重新对亚洲进行战略定位。”。
而南非国际事务研究所研究员西里尔·普林斯洛(Cyril Prinsloo)则向澎湃新闻指出,对于南非,寻找传统西方伙伴之外的伙伴关系来确保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则是极为重要的,而金砖则是一个有效途径。“虽然一些金砖国家成员国目前在国内正经历一些经济和政治方面的挑战,但它们仍然是各自所属地区和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国家。这些挑战不一定会长久地困扰这些国家,它们会有空间来应对这些挑战。”普林斯洛补充道。
“金砖本身是国际秩序转型过程中的新生事物,它的一个推动力量在于——从二战后以来建立起来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难以代表越来越多的新兴经济体,包括其它发展中国家。”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研讨会”期间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非西方国家、新兴国家的进一步加强合作使得国际秩序的建设中更能够反映现有的国际力量的一种新型的关系,更能反映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南方国家在国际秩序中的一种价值追求——更加民主化、更加公平、更加提倡合作共赢等。”
“因此,金砖并非如同现在常说的,是从高盛提出的纸面上的学术概念变成了现实。与此相反,即便没有‘金砖’这一概念,发展中国家会以其他形式进行联合、合作。因此,从它的方向、大历史的角度来讲,‘金砖’仍是具有合理性的。”陈东晓认为。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