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今晨5时起,对济南主城区部分区域采取更严格管控措施;已管控密接1907人、次密接1934人

2022-04-26 16: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4月26日,济南市委市政府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摸排管控密接1907人、次密接1934人

济南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综合协调组组长张蓉介绍,2022年4月25日0时至24时,全市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4例,目前均在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接受治疗和医学观察,病情稳定。全市本土确诊病例出院2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解除医学观察5例。(此前推送��详情!济南昨日新增2+34,病例29-36为社区筛查核酸发现;限制“亮黄牌”人员进入部分场所;这些公交线路临时停运

张蓉说,从新增本土阳性感染者情况看,28例为集中隔离点和管控区重点人员核酸检测发现;8例为社区健康筛查发现,其中市中区2例、天桥区2例、历城区2例、槐荫区1例、长清区1例。相关阳性感染者活动轨迹将根据流调工作进展在市疾控中心官方网站公布,请与相关人员活动轨迹重合的市民第一时间主动向辖区疾控部门报备,并配合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张蓉表示,近期,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要求严格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认真做好新发疫情处置、流调溯源、核酸检测等工作,细致做好“一点两区”服务保障,落实落细防控措施,尽快实现“动态清零”目标。

张蓉说,针对当前济南市部分区域出现的新发疫情,省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召开会议调度指挥,省卫生健康委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和疾控专家组实地科学指导,省市区三级协同作战,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措施,争分夺秒开展流调溯源,共摸排管控密接1907人、次密接1934人,划定封控区86个、管控区和参照管控区管理区域130个、防范区67个,从严加强防控措施,全力阻断疫情传播渠道,坚决遏制疫情扩散。

今天凌晨5时起,

在济南市主城区部分风险隐患较大的区域,

采取更加严格的管控措施。

济南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综合协调组组长张蓉介绍,虽然济南市目前疫情总体可控,但是,鉴于这次疫情涉及的密接、次密接和风险人员、风险区域较多,为精准摸排筛查风险隐患,提高核酸检测的针对性、实效性,最大限度控制疫情传播风险,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切实保障市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专家研判,确定从今天凌晨5时起,在济南市主城区部分风险隐患较大的区域,采取更加严格的管控措施。

张蓉表示,在这里,济南对生活受到影响的群众表示歉意,疫情当前,希望大家能继续理解支持配合防疫工作。同时,济南市全力做好封控区、管控区群众的服务保障,26日凌晨紧急安排130辆“菜篮子”直通车,专程运送米面、肉蛋、果蔬等生活物资,确保及时充足供应;全面摸排慢性病患者、透析患者、孕产妇、残疾人等特殊重点人群底数,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健全转运服务机制,对确需就诊的,安排专车提供“点对点”接送服务;组织近7000名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下沉基层一线,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切实加强疫情防控和服务保障力量。

张蓉说,核酸检测是快速发现病毒感染者、尽快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济南市全速推进核酸检测,对核酸应检未检人员健康码赋予“亮黄牌”管理,7天内没有核酸检测阴性记录,严格限制进入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除医疗卫生机构以外)。在此,也呼吁广大市民积极配合核酸检测,切实做好个人防护,济南市将全力做好服务保障。

张蓉表示,市民朋友们,越是关键时刻,越要戮力同心,希望大家继续理解、支持、配合全市疫情防控工作。请大家相信,济南市一定以最大努力、以最实举措把疫情控制住,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遭遇战、攻坚战。

为有效应对疫情影响,我市采取哪些举措保障市民生活需求?

济南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志刚答:

为全面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全市商务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持常备与应急相结合,市区两级上下联动,会同有关部门全力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受今天上午居民集中采购的影响,截至12:00,部分商超蔬菜销量已超出日常全天销量的3-5倍,出现补货不及时的现象,随后市区两级商务部门组织企业迅速补货,应对阶段性影响。

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全力加强货源组织和调度。目前,我市保供企业已每日增加20%的市场供应量,4大商超已经按照日常供应量的2倍组织货源,并准备后续循环供应。我局已指导匡山、七里堡2个重点蔬菜批发市场和银座、华联、家家悦、大润发等4大商超与供应商、产地企业签订供销协议。此外对接菜篮子工程,组织我市周边市域1.5万吨蔬菜供当地直采。据统计,截至今天下午,全市主要商超和各大批发市场米面储备5300吨、食用油3000吨、冰鲜猪肉(非冷冻)300吨、鸡蛋61吨、蔬菜10000吨、水果4600吨、方便食品455吨、各类乳制品900余吨,蔬菜储备量已是日常的3倍,库存充足,能够保障全市居民生活需求。

二是积极畅通流通渠道。指导全市15个区县(功能区)设置224个供应点,引导居民就近采购生活物资。启动菜篮子进社区工程,对4大商超和固定供应点覆盖不到的区域,组织菜篮子直通车100余辆,设置便民移动供应点。目前,线上下单配送量占比达到30%,我们统筹银座集团、大润发、美团优选等9家保供单位的线下配送力量,指导京东买菜、京东物流、盒马鲜生等平台全力做好配送保障。全市统筹400台机动运输保障车辆,运输总吨位1300吨,保障应急配送。今天,市区两级商务部门分别安排6个工作组进驻2大市场和4大商超,对主要生活必需品供销情况进行即时反馈,协调及时补货、循环供应工作。此外,我们还在主城区周边的章丘龙山、济西湿地、莱芜家家悦仓储中心、济北盖世物流设置4处大型转运站点,保障主城区外围农产品供应。

三是充分做好应急准备。根据当前生活必需品保障实际,及时吸纳社会组织参与城市保障工作。实行重点供应企业供销存调度和市场运行日监测制度,对占全市市场供应份额90%以上的商超和批发市场每日的供应、销售、库存情况和32家生活必需品企业市场价格进行监测。市商务局派出8个督导组每天对各区县(功能区)及重点保供企业进行市场供应和疫情防控调研督导。协调物价和市场监管部门,加大市场监督检查处罚力度。

下一步,全市商务系统将坚决扛起保供职责,加强市场监测、研判和调度,请广大市民朋友放心按需采购。

针对“一点两区”重点人群的医疗服务需求,请问卫健部门采取哪些举措予以保障?

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局级领导干部成昌慧答:

我们高度重视疫情防控期间全市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保障,特别关注“一点两区”(集中隔离点、封控区、管控区)内血液透析、肿瘤放化疗、孕产妇等重点人群。自本轮疫情以来,截至4月25日,“一点两区”等重点管理区域内群众看病就医共计4830人次。其中,急危重症患者294人次、孕产妇274人次、血液透析患者220人次、基础性疾病患者1580人次,其他患者2462人次,全部得到及时救治。

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重点人群就医保障。辖区内所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制定疫情防控期间医疗服务保障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提供急诊服务的所有医疗机构,在急诊抢救室、手术室、病房等场所规范设置缓冲区,按照相关制度和诊疗规范给予及时有效救治。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不得以疫情防控、“无核酸检测证明”等为由拒收拒诊拒治患者。

二是做好重点人群需求调查。依托社区管控组和社区居(村)委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一点两区”的慢性病患者、透析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孕产妇、新生儿、精神障碍患者、残疾人、行动不便老人等特殊重点人群进行定期摸排和调度,建立各类重点人群台账,实行网格化管理。同时,建立健全患者转运服务机制,对“一点两区”人员确需就诊的,安排专车,提供“点对点”接送服务,实行闭环管理。

三是实施重点人群分类诊治。针对“一点两区”(集中隔离点、封控区、管控区)内重点人群就医、治疗差异化需求,实行分类医疗保障。对于慢性病、常见病患者,开通电话服务、网上诊疗渠道,通过开具长处方、电子处方、药品邮寄等多种方式,保障复诊续方需求,对确有需求的患者提供送药上门等服务。对于急危重症患者,由救护车转运至辖区“一点两区”定点医院,并做好闭环管理;对于确有必要到非“一点两区”定点医院就诊的急危重症患者,非“一点两区”定点医院要给予及时有效救治。对于肾功能衰竭患者、肿瘤患者以及其他需要定期维持治疗的患者,由具备相应能力的“一点两区”定点医院接续承担;对于确因病情不宜调整医疗机构的患者,由原治疗医疗机构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提供不间断医疗服务。对于临产孕产妇、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转运至建档建卡医疗机构进行妥善处置。原建档建卡医疗机构确因疫情防控需要不宜继续提供服务的,由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协调落实其他产检及分娩机构,确保有效衔接,坚守母婴安全底线;对于精神病患者、残疾人、行动不便老人等其他重点人群,参照急危重症患者管理模式,积极为须转诊救治的患者做好医疗服务保障。

原标题:《今晨5时起,对济南主城区部分区域采取更严格管控措施;已管控密接1907人、次密接1934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