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特稿|《亲爱的》原型杜小华寻子:背负十年沉重
2021年12月12日凌晨一点半,杜小华回到了樟村镇。和孙海洋同行把孙卓送回山东聊城后,他又驱车去德州看望了曾经解救过的一个孩子,回到家已是五天后。
早上七点半打开店门时,天空飘着濛濛雨丝,旁边的菜场已有些嘈杂。简单收拾后,他打算去对门的诊所打点滴。医生程伟知道他常年患有咽炎,这次跟着孙海洋从湖北到山东,因话说得太多,嗓子已经沙哑。
同为电影《亲爱的》原型,在孙海洋找到孙卓后,四个原型中只剩杜小华的孩子还没找到。
记者 | 白娟霞 邱帆
视频 | 邱帆 舒涵 白娟霞
编辑 | Moon
发自江西玉山
全文共5415个字,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孙海洋找到孙卓了”
孙海洋找到孙卓的消息,是杜小华自己“分析”出来的。
2021年12月5日晚,重庆的樊警官在孙海洋两个多月前的一条朋友圈下方评论:“欢迎再来,一定是和以往不一样的心情”。9月28号的那条朋友圈,是一段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的视频,还是和杜小华一起拍的。
次日凌晨,“宝贝回家”广东群主管“燕子姐”在朋友圈发了一张海报,《等着我》栏目要为一位寻子家长举行认亲仪式。刷到这条朋友圈后,杜小华再也睡不着了。
5:23分,杜小华禁不住在寻子群问孙海洋,“老孙是不是找到孩子了?”
八分钟后,没有得到回复的杜小华按捺不住,把电话打了过去。孙海洋回答得有些含糊,但透露,“有两个孩子在进行DNA比对”。
这是寻亲途中必不可少的一步。自2009年公安部启用“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信息系统”和“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儿童/失踪儿童DNA数据库”以来,被拐卖或者失踪儿童父母都能在指定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免费采集血样进行DNA检验,并将数据录入全国数据库。
杜小华基本断定,“孙海洋找到孙卓了”。挂掉电话,杜小华在寻子群第一个发了消息,并附上祝贺红包。群里沸腾了,祝贺和喜悦的信息不断刷屏。
杜小华不忘给饰演《亲爱的》四原型之一彭高峰的黄渤发微信,黄渤回信息给他:“加油!会找到的!”。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此前找到儿子郭新振时,杜小华也曾把好消息分享过黄渤。
▲演员黄渤和电影《亲爱的》四个原型在深圳合影,右一为杜小华 受访者供图
12月7日早晨,当得知孙海洋将带孙卓回湖北监利老家看望爷爷奶奶,遗憾没赶上认亲仪式的杜小华,立马安顿好家里,匆忙从江西玉山的家里出发。
2011年彭高峰找到彭文乐时,孙海洋曾去湖北潜江庆贺。如今孙海洋找到孙卓,杜小华也履行约定,自驾前往。车子驶上高速之后,内心错综复杂,八个小时的车程,杜小华哭了一路。
抵达监利后,在喜庆热闹过后的片刻闲暇中,孙海洋和杜小华相视无言。杜小华主动打破了沉默,拉起孙卓的手,要他叫声叔叔。孙卓微笑着叫了声“叔叔好”,杜小华伸出手,将孙卓拥入怀中。
孙海洋决定送孙卓回阳谷继续读书。临行前,孙海洋的哥哥宴请各位寻亲家长,饭局结束后在酒店门口,杜小华把寻亲家长们的大型寻亲海报再一次铺展开来。孙卓主动站在中间,帮杜小华拿起了海报。杜小华心想,孙卓应该是接受了自己是孙海洋的儿子。
他想起了儿子杜后琪。十年来,能和孙卓一样,没有被虐待,健康长大,还有条件读书,这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结果。
▲12月7日傍晚,杜小华在湖北监利和孙海洋父子在一起 受访者供图
“电视里才发生的事”
杜小华十几岁时就跟着村里的老师傅学习木匠。2008年,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兴胜镇顶独龙贵村南村木器橱柜厂老板来家乡招工。年迈父母交给镇上学校教体育的哥哥杜益华照料,杜小华携妻儿来到了内蒙古。
夫妻俩承包一条生产线,吃住在厂房。杜后琪安置在当地一家规模不大的幼儿园上学。在樟村镇,夫妇带着孩子在外打工,逢年过节才回老家是普遍现象。
杜后琪丢失的时间是2011年3月6日,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包头的街巷间和春节一般热闹,白天杜小华和工友约定下班后去逛街,6岁刚上学前班才四天的杜后琪恰逢周末放学在家,听说大人们要去逛街,开心了一整天。
当晚天冷风大,杜小华打消了逛街的念头。晚饭后,他穿过厂区七八米宽的过道,找工友们闲聊去了。19:20分左右,杜后琪跑去西面厂区询问爸爸什么时候去逛街,当得到爸爸说不去了的答复后,“那我去告诉妈妈”,杜后琪转身失望地往回走了。
金娜娜在杜后琪说去要去找爸爸时特地叮嘱:“如果爸爸说不去就赶紧回来”。明天儿子要早起上学,她准备烧好热水,给杜后琪洗澡。
杜小华继续和工友聊着天,期间还接了一个时间较久的电话。19:40分,金娜娜跑来问
“你看到儿子了吗?”
“不是回去了吗?”
“哪回来了?”
意识到不对劲,但想着孩子应该不会走远,夫妻俩在附近找了起来。后来,厂里的工友放下手里的活也来了,村民、村干部都来了。寻找的范围也不断扩大,从厂区到整个村子,每口井都不放过。内蒙的冬天气温低,井结冰的厚度连大人掉下去也不会有事,仍有人帮忙钻到几十米深的井里查看。
当晚杜小华就报了警,公安也很快出警。他们查看现场,登记摸排了所有在厂工友的信息。路上没血迹,没有刹车痕迹,没有叫喊声,警方初步判定“疑似走失”。
开始谁也没有往“被拐”这方面想。杜后琪走丢前十多天,东方卫视2月23日《幸福魔方》特别调整播出《宝贝回家》:王玉琼寻子八年。夫妻俩当晚恰好看到这个节目,感动得落泪。
“拐卖儿童”是电视里才会发生的事,夫妻俩没想到,现实中会亲身经历。
3月7日,哥哥杜益华得到消息后立马请假从上饶飞赴包头,金娜娜的哥哥和父亲也从山东德州赶来。厂区位居城乡结合部,没有监控,也没有目击者,线索证据都欠缺,找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杜小华制作的寻人启事 图源网络
“做梦都想让杜后琪回家”
杜小华为儿子取名“杜后琪”,乳名“小米奇”:一是儿子为“厚”(谐音“后”)字辈;二是杜小华小时家境困难,所以希望孩子能像米老鼠一样,蹦蹦跳跳,健康活泼,吃穿不愁。
杜后琪性格外向,调皮爱笑,还在玩闹中不小心给自己眼角和鼻梁留下了疤。眼角的疤是杜后琪三岁时,杜小华带着他在沈阳做工,在和小朋友的追闹过程中,不慎碰到机器留下的。杜小华认为,这个疤“可能会长留”。鼻梁的新疤,是失踪前不久,从他们房前的木棒上摔落留下的。
儿子骨子里是胆小的,也懂事。学前班入校第一周,是他六年来头一回也是最久一次离开金娜娜。金娜娜放心不下,但杜后琪反倒安慰起金娜娜:“周末就能见到妈妈了呀”。她没想到,杜后琪丢失在第一周回来的那个周末。
报名那天,招生老师在路上遇见杜后琪,想载他回家,杜后琪不肯上车。厂区员工有时也开玩笑用糖哄他说要带他走,杜后琪笑着不予理会。金娜娜坚信,杜后琪是个聪明的孩子,不可能被骗,只能是被强制拐走。
经过一晚疯狂的寻找,金娜娜身心俱疲,躺在床上起不来。几个月后,金娜娜的家人怕她身体吃不消,把她接回了山东。在杜小华找遍了附近所有能找的地方无果后,金娜娜尝试接受现实,“是不是我接受了,孩子就可以回来?”
年月渐长,希望变成了失望。她后来又想,如果孩子遇害,见到尸体也可以。别人宽慰她,没有坏消息就等于好消息。公安也这么说,只要没找到尸体,他就还在人世。听到很多儿童遇害的消息,她希望,杜后琪还活在某个角落。
金娜娜常唤杜后琪“小宝”,当听到别人喊自家孩子“小宝”,她就会止不住地想起儿子。杜后琪走丢那天,身着中式皮衣,里面是红蓝相间的毛衣,青色牛仔裤,脚穿一双棕色皮鞋。当天早上还有点轻微感冒。
杜后琪走丢后,杜小华不敢把消息告诉孩子的爷爷奶奶,所有人瞒了老两口大半年。直到杜小华的舅舅把自己的妹妹接去与他们生活,慢慢告诉她,让她逐渐接受。
到今年,老太太已经81岁了,老伴5月刚刚去世。老太太视力严重退化,只能看到模糊人影,媳妇进门十多年,还不知道长什么样,只知道是远自山东的姑娘。说话也要凑到耳边才能听清。
回到江西后,每年至少一次,杜小华还会回到内蒙,回到当时做工的那个厂区试图寻找到什么。妻子和母亲也总是不由得抱有希望,但每次得来的也还是失望。杜小华出门后,母亲常念叨,怕自己过不了这个年。
2012年3月儿子出生后依照“米奇”取名“妙妙”,给妙妙上户口时,按规定需注销杜后琪的户籍,为此杜小华与政府人员力争了一年半,这一幕被改编进了电影里。2015年10月女儿出生,取名“梦琪”,“做梦都想让杜后琪回家”。
现有的一双儿女,金娜娜不说,兄妹俩也主动会问:“米奇哥哥在哪里呀”,金娜娜告诉他们,“他在外面上学,放学就会回来找我们”。46岁的杜小华跟两个孩子说:“你们读书一定要努力,你们还有个哥哥,如果爸爸这辈子找不到,以后就没有人帮我找了”。
▲杜后琪出生后不久在山东与外婆的合影 受访者供图
离肾只差5毫米
“连自己孩子都看不住,赚钱有什么意义”。辞掉工作,杜小华夫妇在外面埋头找了一年半。
钱花光了,身体也快垮了,这样下去不行,杜益华和家里亲戚赶忙筹钱租了一套房子,夫妻俩于2012年5月回到了樟村镇老家。
妙妙出生两个月后,夫妇俩在樟村镇上租住了一套二层的居民楼,楼上居住生活,楼下开了家手机店。疫情期间,生意不好做,交完房租,只够勉强维持生活。
平时金娜娜在家看店,杜小华一有消息就出去找孩子。“寻子”的痕迹散布在家里的每一个角落。身上穿的“寻子服”,店门口显眼处的寻子海报,布满车身的寻亲启事,引擎盖上大大的杜后琪照片:“118厘米,体型偏瘦,头发偏黄”。
那是2008年他们一家在怀玉山玉峰村游玩时,在方志敏烈士纪念碑前拍的。下午时分,杜后琪在阳光下轻眯着眼睛,手里拿着新买的玩具。他从不主动向杜小华要求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杜后琪丢失的第二天清晨,杜小华就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位网名叫“微风清扬”的志愿者打来的,邀请他加入中国最大的民间志愿者寻子公益组织“宝贝回家”群。他告诉杜小华,要紧紧依靠警方,也要尝试寻求媒体帮助。
从最初的“宝贝回家”开始,杜小华加入了上百个寻亲群聊,有QQ群,微信群,微博群,抖音群。杜小华不放弃任何一种途径。
杜后琪走失的第三天,他收到一条短信,说杜后琪在对方手上,要杜小华先打五千块钱过去,不许报警。杜小华想起此前警察的提醒,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警方。警察让杜小华把五千块钱分五次打,在第五次时,这个犯罪分子被抓获,是一个沉湎网络赌博的赌徒。
杜后琪丢失两月左右,还有人告诉杜小华,黑龙江双鸭山有个和杜后琪很像的孩子,尽管对方提供的线索并不详尽,但是杜小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还是走了一趟,最后孩子没找到,还被索要悬赏钱20万。
5月份,有好心网友向杜小华提供线索,“河北赵县某村子里,有户人家买了一个小孩,总是哭闹,说话略带内蒙口音。”杜小华在村子附近蹲守了十八天,为了不引起当地人注意,还特地买了做橱柜门板的色卡,假装是去做投资。奈何不知“买主”姓名,没有收获。
6月份,有人反映内蒙古呼和浩特新华广场,有一群被几个犯罪分子控制的扒窃儿童,杜小华很担心,想去看看,“千万别是我家小孩被训练成小偷”。
观察了两天,发现确有儿童扒窃。对付不了背后的团伙,杜小华报了案,内蒙公安进行了布控。一个小孩用刀片正在划路人背包,杜小华冲上前去喝止,两人拿着刀冲了上来,被便衣警察按在地上。这次共解救出19名扒窃儿童,没有杜后琪。
最凶险的一次,寻亲团中有个家长在山东临沂找到孩子,难友夫妻俩抱着孩子在前面跑,他和孙海洋手持木棍挡住追上来的村民,杜小华来不及跑,被一个高个男人用农具刺伤腰部,离肾只差五毫米。这一幕被也被导演陈可辛拍进了电影。
▲12月12日,杜小华在樟村镇一诊所打点滴。由于咽炎和近日说话太多,他的嗓子已经沙哑。 摄/邱帆
让更多的孩子可以回家
杜小华是从电视中认识孙海洋的。杜后琪丢失那年,孙海洋在山东参加某寻人综艺节目,杜小华在电视里看到他,记下了他的电话号码。当时孙卓已经丢失四年,孙海洋既参加电视节目,也在全国各地奔走寻找,杜小华联系他,想向他学习寻子经验。
后来二人交流越来越多,每到一个城市,他们就和其他寻亲家长在车站、公园、广场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发放寻子启事,摊开巨型海报。既为了增加找到孩子的几率,更想引发社会关注,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让‘人贩子’没有可乘之机”。
拍电影《亲爱的》,孙海洋带上了杜小华,杜小华则叫上了在找弟弟的吴玉萍。他们带着摄制组走访他们曾经遇到危险的地方。杜小华评价孙海洋,胆大心细,而且智慧,群里有为难的事情,孙海洋总是最能拿主意的那个人。
群里的寻亲家长间有一种超越亲情的“抱团取暖”关系。这次去祝贺孙海洋找到孙卓,是寻亲群里默认的约定,无论谁找到孩子,他们都像自己找到一样开心。
在寻亲家长中,有门小生意的杜小华和孙海洋算是经济境况较好的。经常和杜小华结伴找孩子的一对上饶铅山夫妻俩,丈夫在找孩子途中得了抑郁症,出车祸去世;妻子股骨头坏死,只能在家干着急,不能进,亦不想退,在自责和愧疚的潮水中挣扎着。
杜小华还得到过有“民间打拐英雄”之称的魏继忠的帮助,杜小华叫他“老魏”,在网上看到杜小华寻子的消息,魏继忠主动找到他并答应:“杜后琪是我们江西的孩子,你放心,我一定帮你找到”。
魏继忠原本是一个工地包工头,只因在酒店里看过一则讲述母亲寻子18年的电视新闻节目,便做起了专职打拐。
在2014年魏继忠病逝之前,他们形影不离,走过河北赵县蹲点,解救过玉山县被虐待儿童,协助山西警方破案,多次回内蒙厂区查看,也去过新疆核实线索。
在寻找杜后琪的过程中,杜小华也解救过其他走失儿童。有和杜后琪情况最接近的一次,山东德州有户姜姓人家买了一个孩子,网友提供了详尽信息,杜小华和魏继忠赶到后发现不是杜后琪,但救出了这个孩子。
经过孙海洋找到孙卓一事,杜小华的电话铃声响得比往日更频繁,隔不久就有电话打来,有提供线索的,有表示关心的,也有媒体想了解情况的。线索有关于杜后琪的,也有各地疑似被拐孩子的。
他准备把这些线索整理,甄别有效信息,然后请公安机关帮忙核实,采集DNA血样。今年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打拐专项行动“团圆行动”,重点针对历年来的失踪被拐儿童积案,运用DNA比对和人像比对技术助力侦破拐卖儿童积案。
在湖北监利,杜小华曾向人贩子和买主喊话,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希望人贩子和买主归还孩子。他觉得,在未来不久,会有更多孩子可以回家。
▲2008年,杜小华一家的合影 受访者供图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