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物画名家李震坚诞辰百年,浙江推出纪念大展

澎湃新闻综合报道
2022-04-26 12:40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澎湃新闻获悉,4月26日,“大道行深——纪念李震坚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展览依托李震坚家属捐赠与中国美术学院校藏作品,分“浙派人物开山祖”“传神妙笔绘巨作”“生活蒙养筑根基”三个板块,展现李震坚对中国人物画创新之路的启示意义。

李震坚(1922-1992)

展览现场

李震坚(1922-1992),浙江缙云人,天资聪颖、勤恳诚朴,自幼能书擅画。1947年考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国画科,先受业于黄宾虹、潘天寿、诸乐三等学习传统中国画,后又师从莫朴学习素描、油画。1950年毕业后作为研究生留校,兼任绘画系教学工作,曾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美术家协会理事等职。在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李震坚专攻写意人物画,融合中西绘画技法,先后创作出《妈妈的新课题》《井冈山的斗争》《在风浪里成长》等反映时代风貌与民族性格的佳作,出版有《李震坚画集》《李震坚国画人体》等,为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创新之路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井冈山的斗争》1960年 96cm x 171cm  浙江美术馆藏

 

《在风浪里成长》1972年 176.5cm x 128.5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现实题材写意人物画的探索创新是李震坚教学研创的重心。李震坚的艺术成就在于,将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造型传统与中国画千年积淀的笔墨语言相融合;在现实主义的关照下,把时代性的现实人物置入民族特色的绘画形式;开创“浙派人物画”的新范式,在新时代中让顾恺之以来“以形写神”的中国人物画传统获得新生。据主办方介绍,此次展览展出李震坚先生100余幅作品。展览分为三个板块:

“浙派人物开山祖”展示李震坚先生早年从家乡缙云到国立艺专学习时期的传统中国画作品。其中首次面世的1948年册页18张《石法》谱图展现了他扎实的笔墨功底,1955年《问路》代表了浙派人物画语言探索的初步成果。

《妈妈的新课题》 1960年 146cm x 79cm  浙江美术馆藏

“传神妙笔绘巨作”集中呈现李震坚先生的水墨人物画代表作。《妈妈的新课题》(1960)《井冈山的斗争》(1960)《在风浪里成长》(1972)等大型创作将时代风神与民族性格相结合,代表了浙派人物画高峰时期的成就;《维吾尔族老人》《拉卜楞青年》(1962)等展现了人物造型与笔墨融合的精度;1980年代的水墨人体画系列展示了李震坚先生晚年艺术探索、攻坚克难的成就。

《新疆老人》水墨与素描 1962年 浙江美术馆藏

“生活蒙养筑根基”展示李震坚先生的速写作品。海量的速写不光见证了李震坚先生踏遍大江南北的足迹,更有力地诉说着热爱生活、扎根生活、贴近群众才是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

展览中,除了来自民间收藏的李震坚早期作品,中国美术学院校藏的李震坚《井冈山的斗争》《在风浪里成长》《凤凰山下十姑娘》《细流汇江海》《驯马图》等十余件创作也将首次公开亮相,尤其值得关注。李震坚对于大型创作有着极高的自我要求,他经常会绘制多个版本,以择其优者。本次展出的中国美术学院校藏作品正是李震坚代表作的“孪生兄妹”。它们清晰、多维地创作展现李震坚不断锤炼、反复斟酌的创作过程,是他精益求精、永不放弃的精神体现。

李震坚先生是少有的兼擅人物、山水、花鸟的中国画画家,这得益于他幼年严格的国学教育。此次展览展出数件李震坚早年的花鸟画作品,并结合其西画素描习作,来探讨浙派人物画造型与笔墨的根脉。为纪念这位杰出的画家与美术教育家,展览工作组还对20余位中国美术学院老校友进行了深度采访,在抢救性保存口述历史材料的同时,从更多维度上展现李震坚先生其人其事其艺。

展览开幕现场

此次展览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将派出教师与硕博代表前往李震坚先生的家乡丽水市缙云县进行美育活动。此行中国美院国书院和浙江美术馆将向新建镇河阳村捐赠数十幅李震坚中国画复制品,为河阳小学举行专场讲座,与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师生进行写生交流活动。

据悉,“大道行深——纪念李震坚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美术学院主办,浙江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承办。2022年下半年,展览还将前往丽水市美术馆进行巡展。

    责任编辑:李梅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