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战国大学堂之稷下学宫》登陆央视受热捧,时隔2000多年,稷下学宫变身“网红大学”

2022-04-26 09: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新黄河记者:任晓斐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也是中国最早的“政府智库”。不过相比孔子讲学的杏坛,曾经汇集诸子百家的稷下学宫却一度显得有些落寞。直到今年2月,“寻找稷下学宫”考古项目获重大突破,位于淄博市临淄区的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被基本认定为稷下学宫遗址,两千多年后,世界再次将目光聚集至此。

4月17日,由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山东影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中共淄博市委宣传部联合摄制,历时15年创意论证,3年多筹备、拍摄和制作,六易其稿,精心打磨的《战国大学堂之稷下学宫》登陆CCTV9纪录频道,稷下学宫最辉煌的150年故事娓娓道来,孟子、荀子、邹衍、韩非、李斯、叔孙通等历史人物一个个鲜活起来。纪录片以严谨的学术水准、科学的历史判断和厚重的文化含量,获得高度好评,时隔2000多年,稷下学宫变身“网红大学”。

重新认识稷下学宫

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第一次把公元前500年前后,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人类文化突破的时代称之为轴心时代。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墨子、孟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后世。

据介绍,“稷下”最早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司马迁在临淄曾见过残存的稷下学宫;刘向在著作中也专门提到过稷下学宫在城西门;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也有过相关记载。稷下学宫始建于齐桓公田午时期,因位于齐国国都临淄稷门附近而得名,齐宣王时兴盛,闵王后期中衰,后因燕国乐毅伐齐一度中断,再到襄王恢复学宫,至秦灭齐后,稷下学宫消亡,历时大约一百五十年。兴盛时期的稷下学宫几乎容纳了当时儒、墨、道(黄老)、法、名、阴阳、纵横、农等各个学派,汇集的贤士多达千人,其中不乏我们耳熟能详的著名学者,如孟子(孟轲)、荀子(荀况)、淳于髡、邹子(邹衍)、田骈、慎子(慎到)、申子(申不害)、接子、季真、涓子(环渊)、彭蒙、尹文子(尹文)、田巴、儿说、鲁连子(鲁仲连)、驺子(驺奭)等。诸子百家为齐国的国力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中华文明的演进和传播打下基础。可以说,诞生于 “轴心时代”的稷下学宫,同西方的“雅典学院”一起,分别承担了在东西方传播思想智慧种子的使命。

稷下学宫不仅对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发展贡献不凡,在世界文明史上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特聘资深教授、齐鲁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王志民一直致力于齐文化和稷下学宫的学术研究,他表示,在世界文明史上,或者说是世界教育史研究上,有些西方学者一直提出来希腊的柏拉图学园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第一所大学,他们认为希腊文明是高度发达的,那么柏拉图学园也称阿卡德米学园自然是世界上最早的。长期以来,西方学者主导了这样一个话语权,即世界文明欧洲中心说,认为是欧洲的文明影响了整个世界。而稷下学宫的考古项目获得重大突破,打破了这种欧洲中心论的观点。他还认为,稷下学宫为中国的秦汉大一统做了理论开头和思想准备,没有稷下学宫各派学者们在这里探讨我们的民族怎样统一,通过哪些途径统一,秦汉的统一很可能就没有理论基础和思想准备。因此,稷下学宫所体现的精神,就是我们民族的大一统精神和爱国精神。

《战国大学堂之稷下学宫》首次以剧情类纪录片语言,把镜头对准稷下学宫150年的历史画卷,从东西方文化比较的视角切入,既有故事化表述,也有风格化、当代化的表达,采用学宫和朝堂兼顾、学问和史事并行的讲述方式,短短五集囊括半部战国史,集深度和趣味于一体,探寻中国思想文化发展源头,追溯中国现代文化的优秀内容传承,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播出期间正逢各地学子线上教学,教科书中的诸子百家、文化先贤从古籍和教科书里走到画面上,历史仿佛“活”了起来。而对于如今的世界格局、大力弘扬齐文化还有更为深远的意义。世界各国命运相连、休戚与共,文明互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文基础,中国所倡导的“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描绘了一幅人类文明发展的美好画卷。齐文化开放、包容的特质让我们古为今用,对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提升文化软实力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路径创新万变不离“用心”

山东影视传媒集团副总经理、一级编剧、该片总撰稿总制片人李九红接受新黄河记者采访,讲述了《战国大讲堂之稷下学宫》的拍摄过程。拍一部关于稷下学宫的纪录片,这个想法开始于2001年,正式开拍已经到了16年后,2017年4月,《战国大讲堂之稷下学宫》在淄博开机,当年冬天转到横店继续拍摄,后面又经历了漫长的后期制作过程,才和观众正式见面。

怎么才能让纪录片的表达更生动活泼,符合当下观众审美?李九红透露团队在这方面花费了不少工夫,包括在横店找来专业演员进行剧情演绎,又在专家团队采取老中青结合,配音也请到了配音界的大咖苏扬。尽管只有简短的五集,拍摄过程却是精益求精,单是在横店的剧情拍摄就进行了近一个月,“我们先是对演员进行了礼仪培训、古文台词培训,那些古文台词虽然很多人看不懂,照着书念都不大好念,但是我们认为一定是要有原汁原味的东西,更何况这其中很多都是典籍中的典籍。同时,我们也尽量站在观众角度,用一种成长的、青春化的表达,从观众的认知和熟悉的角度入手。”李九红介绍。

业内外广泛流传着“山影出品,必属精品”,在这部纪录片中也处处流露着山影的烙印。比如片头中的中国写意,很多人就想到了同为山影出品的《琅琊榜》;再比如各种符合年代特点的服化道细节,也处处彰显山影的“处女座风格”。哪怕是为了一个空镜头,拍摄团队都追求到极致,李九红回忆说,“因为我们要表现出山东齐鲁文化的地大物博,除了这种经典的、精神的东西,还要有一些外化的内容,比如我们为了拍摄黄河入海口蓝、黄交界的那种壮阔,最美的泰山日出,往往都要住上好几夜”。

良心拍摄在前,《战国大学堂之稷下学宫》播出后一再引发观众关注并激发网红效应,似乎并不意外。2019年,各大网络平台纷纷布局纪录片赛道,《战国大学堂之稷下学宫》登陆爱奇艺首播,不仅被评定为“A级”,还上了首页推荐页,取得了很好的收益和社会反响。第二年,爱奇艺又签下了该片的全球版权,《战国大学堂之稷下学宫》正式“出海”。而随着近两年掀起的“考古热”,以及“寻找稷下学宫”考古项目获重大突破,《战国大学堂之稷下学宫》又登陆央视纪录片频道黄金档,让这部纪录片的价值发挥到更大。李九红笑着说,“我们真的是蹭到了考古发现的热点和流量。”

话虽这样说,《战国大学堂之稷下学宫》的走红并不是偶然。《战国大学堂之稷下学宫》的审美价值不落俗套,诸多创新之处对于今天的纪录片仍有借鉴价值,这也让李九红由衷感叹,“你是不是做到了关注细节,是不是做到了用心用力,是不是做到真正地调动影视语言独有的特点,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观众还能看得下去,觉得还有点味道的话,真的是靠前期的策划储备积累、拍摄的精细,同时还有后期、音乐等,我觉得只要用心了,就是路径创新。”

用影视手法讲好“山东故事”,《战国大学堂之稷下学宫》积累了成功经验,李九红和团队还将进行更多齐鲁文化的挖掘,“努力找到新题材、新角度、新路径,然后实现新的表达、新的讲述和新的‘两创’成果转化。”

编辑:周末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