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光明网:广场舞、暴走团更像一种文化抵抗

光明网评论员/微信公号“光明网”
2017-08-31 16:26
舆论场 >
字号

光明网评论员:借全运会新增19个群众体育项目的热点,关于大众体育的话题多了起来。今日(8月31日),澎湃新闻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在20年来4次群众体育状况调查,总结了国人运动喜好:健身走常年排第一,广场舞近年崛起。

调查所列的排行前十的大众体育项目中,有契合亚洲人体质的运动,比如乒乓球等小球类;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比如武术;有基本公共服务普及带动的项目,比如近十年才登榜的“小区、公园器械健身”;还有疑似在大型体育赛事前忽然蹭上热度的项目,比如2007年(北京奥运会前)调查中的健身操。总的来说,大众体育是一种生存状态与社会心理的终端呈现,而一直占据榜首的健身走与冲上热榜的广场舞,除了门槛低的一般性因素之外,其社会文化意涵近两年正在被反复琢磨。

源自西方的一些体育研究认为,不同阶层的社会成员似乎有“专属化”的体育生活内容,越是进入现代消费社会,具有追求健康、非生产性、炫耀式休闲特征的体育爱好,就越成为文化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被用来强化社会群体的边界。试着体会下这两则光明网评论员随手找到的广告:“捷豹路虎4S店携手招商银行,邀请客户进行高尔夫体验活动”“新中式院落别墅定制高端文化盛宴:马术尊享”。这里的高尔夫和马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已经嵌入了某个阶层消费的整体结构,表达着他们的自我认同和与其他阶层的区隔。

但,更多国人、尤其是中老年人的体育爱好,则恰恰是对这种小众化和贵族化的潜在示威。或者说,是在通过同一种逻辑、相反的方式进行阶层认同和身份认同。由健身走衍生出来的暴走团,动辄数十人数百人的广场舞,都是一种团体性活动、都崇尚一种扁平化社交。与上述广告受众秉持的价值观不同,这些大型团体运动的参与者靠着另外一种心理暗示找到社群,也许就是,“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共同的理想把我们紧紧地联结在一起”,或者,“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在“时空压缩”的转型期社会,个人文化和资本逻辑迅速崛起,而集体叙事和运动思维仍然强势。频频出产中老年新闻的暴走团和广场舞,则如同板块挤压产生的山脉,忽然耸起为大时代的社会景观。他们的体育运动,是一种健身,是一种对抱团和社群认同的寻求,可能也是一种对话语体系和所受教育的下意识的守卫——试图以集体主义对抗个人主义态度,但也因为这种集体逻辑,而屡屡碰触公共场域中的人际规则;试图以大众精神抗拒阶层分化,但这种抗拒已经滞后于因商业和市场而产生的新等级社会,徒留下了黑色幽默。

体育运动从来都是观念的肢体呈现,被符号化后的运动更是有着社会学内含。占据公路的暴走团、屡屡扰民的广场舞,与其说是一种对公共规则的有意侵犯,还不如说是一个群体正以大型运动和集体主义的方式,对自己的身份进行再度确证,对社会变革和这些变革带来的新问题,进行被动抵抗。只能说,当马术、赛车、高尔夫及其背后的消费逻辑试图讲出一个新故事时,暴走团和广场舞的受众正占据着最空旷的地方,齐声合唱着《昨日重现》。

(原标题为《 广场舞、暴走团更像一种文化抵抗丨光明网评论员》)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