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艺术与医学跨界结合的人体解剖史

2022-04-26 16:3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相信点进推文的朋友已经等不及一窥人体奥秘啦!如果你还在犹豫要不要下滑阅读,知美君先帮你做一下心理建设~

今天要推荐的这本书——《解剖之美》,重点在人体之“美”,解剖是人们探究躯体的必要手段,而并不只是单纯的猎奇。

下方小高能,点击空白处可显示解剖图↓

▲这些水彩画由瑞士艺术家约翰﹒康拉德﹒泽勒绘制。

如果你觉得“就这?”,那么恭喜你从新手村毕业!接下来,让我们翻开《解剖之美》,踏上血腥又迷人的解剖之旅。

[美] 乔安娜·埃本斯坦 著

2022年1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

你会遇到唯美动人的剥皮天使。

▲发表于雅克-法比恩﹒戈蒂尔达葛蒂与约瑟夫﹒吉夏尔﹒迪韦尔合著的《插图解剖论著》。

也会看见欢快洒脱的无皮者。

▲选自约翰﹒布朗的《肌肉全论:人体内和分离出的肌肉,及解剖学的新发现》。

你将前往解剖剧场,和骷髅一起欣赏尸体解剖全过程。

▲描绘莱登解剖剧场的雕版画。

你还会获得透视超能力,透过皮肤窥见肌肉纹理。

▲选自《插图解剖论著》。

甚至能直接深入胸腔,观察内脏。

▲手工上色的人体内脏版画细节图,作者为安东尼奥﹒塞兰托尼,收录于意大利解剖学家保罗﹒马斯卡尼的《通用解剖学》。

你不但能领略西方女神维纳斯为了医学而献身的崇高风采。

▲“解剖维纳斯” 的说明。自然哲学家费利切﹒丰塔纳和艺术家克莱门﹒苏西尼的佛罗伦萨工作室于1785 年左右绘制了这些水粉画。

还能了解东方医生半路出家、超前还原骨骼位置的传奇故事。

▲选自清朝钱秀昌《伤科补要》。钱秀昌曾经腿部骨折,自那之后便对解剖学产生了兴趣,并跟随治疗他的大夫学习医学。在X线被发明之前,钱秀昌就已经出版了此书。

以科学之名,揭示人体奥秘!

14世纪以来,250多幅高清人体解剖彩绘。

16开本,近10万字详尽注释。

更大开本,阅读体验更流畅。

更高的美学价值,医学和艺术的结合典范。

封面选用白牛皮特种纸,贴合图书主题的“皮”质感,增强了视觉上的真实感。

内页采用157g哑粉纸,四色全彩印刷,还原二百多幅解剖画作的精致和震撼。

这是一场令人不安又上瘾的视觉盛宴,不仅值得病态美学爱好者珍藏,普通读者也会惊叹——好怪哦!

……

乔安娜·埃本斯坦全新力作

本书的作者乔安娜·埃本斯坦Joanna Ebenstein在小众圈子里颇有名气。

▲乔安娜部分作品。

乔安娜是一位居住在布鲁克林的艺术家、策展人、作家和平面设计师,她的作品形式多样,包括书籍、展览、编程和公开演讲。

《解剖维纳斯》是乔安娜最为知名的书籍,受到全球cult爱好者的追捧,媒体盛赞此书“摄人心魄”。

▲布鲁克林病态解剖学博物馆。

乔安娜还是纽约布鲁克林病态解剖学博物馆的联合创始人和创意总监。她策划了诸多展览,开办了多种课堂,致力于探索艺术与医学、死亡与文化、科学与形而上学、客观与主观的交叉。

几个世纪以来,人类一直试图通过对身体的探索来了解自身,这种痴迷于对人体的研究,既成了一门大众科学,也发展为一门视觉艺术,而且在人类历史中留下了大量的艺术作品。

《解剖之美》就是这些画作的“精选集”,乔安娜甄选画作的标准是对美学价值和专业表达的综合考量。

▲复制自赫拉德﹒德﹒莱雷斯为博物学家戈瓦德﹒比卢的《人体解剖学》绘制的作品。此书的知名度来源于插图的艺术水平,它们沿袭了荷兰的静物传统,以极高的准确度描绘此时之物,促使观者去关注其最终的消亡。

通过这些精美的解剖艺术品,作者邀请读者对自己终将迎来的死亡进行温和的思考,带领读者欣赏自身短暂而不可思议的生命有多么脆弱和美丽。

医学生无可挑剔

▲出自解剖学先驱之作《人体的构造》。安德烈亚斯·维萨里通过此书挑战了盖伦体系不容置疑的崇高地位。

解剖插图从人体的整体开始,分别展示内脏、四肢、躯干、耳、鼻、眼等部位的解剖细节,甚至精细到肌肉、血管和神经。

▲此图选自康斯坦丁﹒博纳米、保罗﹒布罗卡和埃米尔﹒博的《人体解剖图解》,这套书共有四部,以其准确性和插图的美感闻名于世。在左下部(左髋上方),可以看到呈节段性袋状膨起的结肠袋,它是结肠的标志性特征;也可以看到由缎带一般的平滑肌增厚形成的结肠带,它是纵贯结肠全长的条带状结构。

▲此图选自安德鲁﹒贝尔的《不列颠百科全书:系统解剖》,图中展示了眼的多种视图和解剖层次。图示的起始处在左上角,作者首先绘制了睁开和闭合时的完整眼部,之后通过一系列解剖逐渐展现更深的结构。

▲这幅惊人的雕版画展示了心脏及与其相连的神经。此图选自《论心脏运动与动脉瘤》,作者是意大利医生、解剖学家乔瓦尼﹒马里亚﹒兰奇西。

《论心脏运动与动脉瘤》这部书十分引人注目,因为书中有对心血管梅毒的第一次临床描述,医学生可以做笔记的程度。不过就算知美君不懂医学,也会被上图吸引。请注意把标本系在背板上的绸带,简直太华丽、太浪漫了!

没错,“美”才是本书的核心,作者呈现的是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对躯体的探索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也并不总是“正确”的。

有时候,出于艺术考量或是宗教信仰,艺术家甚至会把真理和谬误放在同一张图画里——

▲这幅画作把心脏描绘为泵,选自约翰﹒梅尔希奥﹒福斯利为约翰内斯﹒雅各布﹒舒赫泽尔《神圣医学》。这本书把圣经作为探索世界的框架,画作对应着圣经《诗篇》33:15, 即图中引用的 “他是那造成他们众人心的,留意他们一切作为的”,而图中的拉丁语意为 “上帝创造每一颗心脏”。图中巴洛克风格的精美画框上装饰着完整或剖开的结构正确的心脏,而画中画则展示了更加象征性的的心脏。

有时候,医学解剖史上走过的弯路,反而成为了人类灵感的源泉,激励艺术家、医学家和对人体及其运转方式感到好奇的人们。

艺术家的灵感来源

▲这幅1888年的木版画来自三原宗晃的《自在教育法图解》。图中的脑被分成三十五个小格,每个格都象征着人类的才能,共有四类:思考、理解、抱持意见和具有品位。

颅相学由德国生理学家、神经解剖学家弗兰茨﹒约瑟夫﹒加尔创立,颅相学家们相信人的性格对应着大脑的特定区域,其中经常使用的部分会变大,而颅骨也会膨出,以适应大脑的形状。他们相信通过 “阅读”头骨上的隆突和凹陷,就有可能识别人的性格和脾性。

▲这幅颅相学图示由自称博士的布希所绘。

虽然颅相学的核心理念受到了现代神经科学的承认:大脑的功能确实存在分区定位,但颅相学这个系统已经被证实为“伪科学”。

不过,这并不妨碍艺术家们从“伪科学”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比如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的《头脑特工队》。

在动画中,人类脑内有五个小人分管五种主要情绪:分别是乐乐、忧忧、怕怕、厌厌和怒怒。这一主要设定和颅相学有异曲同工之处。

有外国影迷直接称《头脑特工队》为一次“颅相学大冒险”。

一些古老、朴素的思想也被作家所借鉴,比如下面这幅“黄道十二宫人像”——

▲这幅木版画选自约安内斯﹒德﹒凯沁1491年出版的《医学百科》这部被多次重印的图书结合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和较为传统的中世纪世界观,比如上面的这幅常见于中世纪的基督徒祈祷书中的图。那时,人们大多相信人体是宇宙的缩影。就像天气影响地球一样,星辰运转也会影响人体。器官和四种体液(黑胆汁、黄胆汁、血液和黏液)也受星象影响。上面这类图示曾被用于安排医学干预的日程,因为人们认为当月亮落在某一星座时,对相应的部位进行手术就会十分危险。

五百年后,日本本格推理作家岛田庄司参考十二宫人像,借用“人体即宇宙缩影”的观念,设计出“被后人连环抄”的分尸诡计,完成了留名推理史的《占星术杀人事件》。

故事里,一位画家在手记中透露,他肢解了六位不同星座的女性,获得了白羊座的头部、巨蟹座的胸部、处女座的腹部、天蝎座的腰部、射手座的大腿、水瓶座的小腿,这些部位拼在一起,就成了画家心中的完美女性——“阿索德”。而神神叨叨的谜面之下,藏着脑洞破天却又逻辑缜密的真相……

如果你也是一位创作者,《解剖之美》说不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背后故事引人深思

《解剖之美》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地方,它的故事性可能是目前市面上所有解剖图集里最强的!

短短几句注释背后,藏着一个医学天才的半生悔恨。

▲此图出自查理﹒艾蒂安的《局部人体解剖》。艾蒂安在16世纪30年代与外科医生、解剖学家兼艺术家艾提安﹒德﹒拉﹒里维埃合作完成本书。不幸的是,二人因本书产生了法律纠纷,原定1539年出版的本书不得不推迟出版。如果这本书能够按照原计划发行,它就会早过艾蒂安的同学维萨里出版的《人体的构造》。

请注意最后这句——“它就会早过艾蒂安的同学维萨里出版的 《人体的构造》。”

维萨里何许人也?

一个总是和哥白尼并列出现的传奇人物。他们一个向身体内部探索,一个向天外世界寻求,约好似的在1543年双双发表标志性作品,挑战权威,影响后世。

也就是说,如果艾蒂安能在1539年发表作品,他的名字甚至会排到哥白尼前面。

三行字,一段历史。这不仅要求作者有出色的文字素养,还需要她对整个解剖史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如数家珍。乔安娜做到了。

书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下面这位被诺贝尔奖耽误的画家——

▲这幅可爱的手绘图展示的是大脑锥体细胞。锥体细胞存在于大脑皮质,即大脑最外围的薄层。此图的作者是西班牙组织学家、“现代神经系统科学之父”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卡哈尔一度决心成为画家,但被身为解剖学家的父亲说服,最后进入医学院学习。经过仔细的显微镜观察,他创作了几百幅复杂而精细的图画为论文配图,其中就包括这一幅。1906年,他和意大利医生、病理学家卡米洛﹒高尔基 一起获得了诺贝尔奖。

以及用科学驳斥种族歧视的大脑解剖专家。

▲这幅石版画描绘了面部、颈部和下颌的解剖结构,其中血管由红色水彩标出。此图由德国画家雅各布﹒威廉﹒鲁为德国医生弗里德里克﹒蒂德曼的《人体动脉图示》绘制。蒂德曼的名声一方面来自他的大脑解剖研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在一篇文章中驳斥了黑人大脑小于白人大脑的观点。

值得一提的是,《解剖之美》的封面就出自《人体动脉图示》。

如法医讲故事般有趣,

如医学教材般严谨,

如cult电影般颠覆,

如解剖博物馆般震撼,

艺术与医学跨界结合的另类解剖史!

原标题:《艺术与医学跨界结合的人体解剖史》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