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于欢面对“于欢”
原创 小昼 极昼工作室
图、文、视频 | 吕萌
剪辑 | 沙子涵
编辑 | 毛翊君
矛盾的名字
对于欢来说,周末远比平日忙。“给您小票儿,欢迎再来哈。”于欢客气地重复着相同的话,姐姐在一旁配合他,将扫完码的零食装进袋子中。室内的射灯照在于欢头顶,数根头发反着银光——那是入狱之后变白的。
刚开始,他并不适应每天和这么多人打交道,收银时很少说话,看到有顾客带孩子来,他就给上一根棒棒糖,去缓解社交压力。
●于欢在收银台前忙碌。
“咱们拍个照吧。”结完账的中年女人拿起手机,对着自己和于欢拍起合影。店门外,戴眼镜的陌生男人坐在车里按下车窗,向他打招呼,说特意过来看看。于欢花了很久才习惯这样的日常,尽量配合各种要求——刚出狱时他不愿意见外人,出门要戴帽子和口罩,避免到人多的地方。母亲苏银霞会带着他散步,不断适应周围的环境。
●前来购物的顾客和于欢合影。
在零食店后面的十几平米小屋里,苏银霞为姐弟俩热着饭,是从家里带来的白菜丸子汤和馒头。以前于欢上学时,母亲和姐姐忙厂里的事,很少一起吃饭。但顾客多时,于欢会让她俩先吃,“我吃饭快,狱里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吃完。”
监狱里每顿一个菜,很清淡,咸菜是必备,于欢吃了五年,出狱后再也不想吃了。苏银霞经常做他爱吃的肉馅包子,但开了超市后都忙起来,也很少能做上一顿可口的饭。
●每天,于欢只有不到十分钟时间吃午饭。
●闲暇时,母亲和于欢聊起择偶的打算,于欢笑着不知如何回答。在他看来,自己的经历是今后婚姻和家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在冠县,很多人都知道于欢开了一家零食店。店名“欢莱客”是于欢和家人一同起的。“欢”是于欢的名字,“莱客”音同“LIKE”,寓意欢迎客人的到来。每天上午9点,于欢和姐姐会准时开门,一直忙到晚上10点半,有时母亲也过来帮忙卸货、摆货。这家小店成了县城里的人“打卡”去处之一,也是于欢和家人相处时间最多的地方。
●顾客多时,于欢要频繁取货,在零食店和仓库之间往返十余次。
●晚上十点,店里的顾客渐少,于欢准备将一些缺货的商品补齐。
对于欢来说,进入社会找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案底,也没有太高的学历,很多地方都不会要。”刚出狱不久,于欢感到迷茫,有位深圳的老板找到他,希望他签约做直播带货,宣称会将几百万资金直接转到他银行卡上。这是个很大的诱惑,意味着于欢可以把家里欠的钱还上。
“这些东西自己没把握。”那会儿他不知道什么是直播,觉得这个事情自己不擅长。而母亲和姐姐想让他脚踏实地做一些事,认为直播虚无缥缈。一起商量后,他放弃了。
也有很多当地的自媒体找来,承诺每月支付2万元,让于欢去上班,还有博主找他拍视频,每次出镜三四千费用。于欢一一谢绝,“我不想靠消费自己、靠热度去赚钱,这样也对不起一直关注我的人。”
●于欢坐在零食店前休息。
姐姐希望于欢能出去走一走,学一些东西,接触不一样的人和事。于欢也尝试过离开县城找工作。济南的房产中介找过他,他去面试后才知道,也是想用他的名字开商铺。于欢和对方说,希望不要用自己的名字,哪怕是打工也没问题。中介老板听后就回绝了。
“看到身边的朋友都有稳定的工作,自己待了几个月还没有找到,那时候挺焦虑的。”于欢说。
「社会大学」
2016年,于欢拿起那把水果刀后,人生轨迹被彻底改写。“我成长的方式跟同学是完全两个方向,他们在舒适的大学环境上课,我是去比较封闭的监狱里改造。”于欢说。
入狱时他22岁,是那里服役犯人中较小的一个。在他的记忆中,狱中每天早上6点左右起床,排队洗漱,白天做一些缝纫或者其他工作,他被安排在监督岗位上,协助管理狱友的生活秩序。
据于欢回忆,监舍40平米,十个人住在一起,24小时没有独处时间。印象最深的是,有些狱友收到需要签字的离婚协议书痛哭,没人上前安慰,后来他才知道,这里每个人苦涩的经历都或多或少相似。
最初被判无期的日子里,他曾绝望过,每天看《刑法》了解自己的情况,甚至找来佛经,让自己不去想太多,所幸的是后来收获了一些阅读相关的东西。
入狱一个星期时,隔壁监舍的张志飞吃过午饭后来跟他搭讪。对方曾在新闻中了解过于欢的情况,于欢之后得知他入狱前是一个中学校长,从事教育行业20多年。后来,每晚于欢发现他去图书馆看书,一看两三个小时,于欢也跟着,慢慢开始主动请教一些问题,“这样至少不会虚度日子。”
●平日里,一些曾经的狱友也会来找于欢叙旧。
起初,于欢会找一些感兴趣小说来看,逐渐读完了《活着》《三体》《推拿》——这些在上学时不会看的书。除了小说,他也找一些法律和经济相关的书,希望能懂得更多知识,以便帮助自己和家人。
刚开始看经济类的书,于欢觉得有些晦涩,会找做金融的、经营过企业的狱友询问。他觉得这些都是出狱后要面对的,不能让自己脱轨,心里时刻有一根紧绷的弦。
●于欢在厂房里。
2019年春天,一个服刑20多年的狱友刑满释放,当时已年过60,迟迟不肯走。于欢才知道,他没有了亲人也没有了家,记忆里县城的路上还有马拉的车。“可能真的接受不了,变化太大了。”于欢感慨。
每月有一次探监,大多时候是姑姑来看于欢,聊一些家里的事,还有父母、姐姐在各自狱中的近况。有时姑姑和朋友也会写信给他。“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 于欢庆幸自己年轻,还能够和家人团聚,渐渐变得坦然。
2020年11月18日,他减刑出狱,给同样提前出狱的张志飞发了短信,问他近况并请教如何面对接下来的生活。
“不要着急给自己下定位……什么事情都要去学一学,年纪轻轻有大把的时光在等着……”于欢至今还在手机里保留着张志飞发来的这段话。
告别「男孩」
●走在厂房门前的于欢。
刚回家时,和家人失而复得的团聚让于欢感到欣喜,他也惶恐这是一场梦境,晚上总是失眠。母亲和姐姐一直陪他长聊,这是曾经从未有过的交流。话题常和姑姑的近况相关。于欢把姑姑当作第二个母亲,出事后,都是姑姑在操心家里的案子,也一直守着工厂。
姐姐为了让弟弟更快适应,省下5000元工资买了一部手机,帮于欢注册了微信,取名“归来去”,也教他用视频记录每天的生活。
2020年11月19日,于欢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了一个出狱视频,引来很多网友评论,一时不知道怎么回复。后来,他也会记录和母亲散步、在家做饭的一些片段。平日里,苏银霞还是习惯地喊于欢的小名“欢欢”。然而,她眼里的欢欢已经成了接近而立之年的大人,“感觉说话成熟了,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了。”
●姐姐于家乐帮于欢剪辑视频。
平日里,苏银霞还是习惯地喊于欢的小名“欢欢”。然而,她眼里的欢欢已经成了接近而立之年的大人,“感觉说话成熟了,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了。”
在苏银霞印象里,家里出事之前自己忙于厂子的经营,很少陪伴于欢。当时家里条件虽然还不错,厂子里有几辆轿车都能接送于欢上下学,但她还是让于欢每天骑电动车去,给他10块钱吃饭。
从于欢上初中开始,苏银霞就会要求他寒暑假到厂里干零活,体验生活。从打扫卫生到监控机床,厂房流水线上的工作于欢几乎都尝试了一遍,有时候晚上还在车间工作,累了就躺在厂房里休息。
●在厂房中,于欢曾经工作时休息的地方如今落满灰尘。
●于欢看着厂房里的机器。因为资金短缺,目前工厂依然处于停工状态。
“那时,于欢对家里的事情了解得少。现在他也慢慢操心这些了。”在此前,苏银霞几乎没有和于欢讲过厂子里的经营情况和其它事情。
近来一次和母亲的交谈中,于欢知道了当年父母曾借出120万元外债,至今没有收回,他决定帮他们讨回这笔钱。利用在狱中学到的法律知识,他仔细收集了借条等相关证据,2020年12月18日向法院提交起诉材料。最终官司打赢了,但据于欢介绍,被告方尚未执行判决。
●平日里,于欢在家还会坚持看书。
●于欢和曾经的高中同学在青岛海边合影留念。
那段时间,于欢第一次和母亲一起去江苏要欠款。之后他想独自去,苏银霞同意了,临走前把4万5千元欠条给了于欢,嘱托注意安全。
于欢坐了一夜大巴,第二天早晨到了江苏,给欠款人打电话无人接听,去了厂子也没见到人,直到第三天,那个老板才出现。
“给你5000块钱就两清了。” 于欢觉得老板看他一个人来,才这么说。他生气地拍了桌子,“什么5000块钱?你逗我呢?”最后老板把钱全给了他。
要回部分欠款后,于欢和母亲第一时间补发了员工5年前的工资。在于欢出事后,工厂停产,一直没有发放工资,于欢更深体会到母亲的难处。
家里还有几百万欠款,苏银霞想着重启工厂但资金不足,“生意很难做。(希望)都会过去,只要(家人)平平安安就好。”
●忙碌间歇,于欢帮母亲按摩颈椎。
带着污点的人
在冠县,会有人来咨询于欢关于法律的问题,多是一些经济纠纷。于欢给他们介绍律师,也会给一些建议。他觉得,算是给收到过的社会善意做出自己的反馈。
然而,坐火车的时候,每次检验身份证,他都会遇到警报响。他想过参加救援队,在网上查了申请资质,“有服刑经历是不能加入的。”
2021年7月,河南多地暴雨,于欢马上和两个朋友开始筹钱,准备了矿泉水、方便面、饼干连夜装车直奔新乡,又跟着救援队去了卫辉。到达时已是第二天早上,他们把物资卸下后,通过短视频平台发了当地的情况,寻求帮助,又在网上筹集到30车棉服、消毒液及卫生用品等物资。
在救援现场,有人也认出于欢。他卸完货在车上休息时,一个当地的大哥敲了敲车窗表示感谢,这让他感到高兴。
●夜晚,于欢和母亲去仓库取货。
●在店外休息的于欢看着小朋友在店门口玩耍。
2021年中秋前,家里一位月饼经销商亲戚给姐弟俩出主意,让他们尝试在夜市摆摊卖月饼。他们便带着一张小折叠桌开启了经营,刚开始没什么人知道,第二天于欢在网上直播了自己卖月饼。很多人慕名而来,几十箱月饼一晚上卖光了。
中秋节当天,于欢早早起床给家人做了早饭。这是去年5月父亲于西明出狱后,一家人过的第一个中秋。在于欢眼中,父亲是个严厉的人,平时脾气比较大,因此以前有什么事于欢都习惯找母亲说。
于西明在监狱中得了脑血栓,出狱后走路不方便,但依然在家里闲不住,一心想把厂子再经营起来,每天给之前的合作伙伴打电话,出去谈赞助资金等事。“并不容易,现在钢材市场不景气。”于欢现在心里清楚。
2021年6月,他带着父亲去北京看病,在路上教父亲用导航、手机支付。父亲接受新鲜事情比较慢,于欢知道自己要更加有耐心去说这些。
●于欢和母亲从三轮车上卸货。
这次卖月饼的经历给了于欢开零食店的启发。他定位了自己的销售群体,通过低价的品牌吸引顾客。苏银霞要儿子先考察市场,把关质量。之后,于欢在省内外摸索着调研,找到了一批经销商。
准备开店时,于欢的辩护律师借给他15万,加上自己的钱,凑齐20万作为启动资金。去年10月底,“欢莱客”正式开业。在小店门口,于欢铺上了红色的地毯,当天来了很多人,于欢和家人一直忙到凌晨。
于欢清楚,相比家里目前的欠款,店里的收入杯水车薪,只是能支撑生活开支。在他看来,自己前几年的经历如同坐了一次过山车,而如今生活的轨迹慢慢变得平稳、踏实。
●夜晚11点,工作一天后的于欢走在回家的路上。
(文中张志飞为化名)
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著作权归属极昼工作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形式使用,另有声明除外。
- END -
原标题:《于欢面对「于欢」》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