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说秦汉:“英雄”时代的务实与开放

2022-04-25 19: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秦汉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这一时期,“大一统”集权王朝首次确立并持续发展,“政治建设、经济开发和文化繁荣”达到空前高度,以官僚制为核心的制度文化,以律令为核心的法律文化,以儒学为核心的学术文化,呈现初步成熟的形态。历史的波澜壮阔,文化的绚烂恢弘,吸引我们去探求秦汉时代的社会风貌、去发见秦汉时代的精神内核。

英雄与中国古史的英雄时代

“英雄”指才能、勇武过人及具有出众品质的人。英国人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于1841年出版《论英雄、英雄崇拜和历史上的英雄业绩》(中译本,周祖达译,张自谋校,商务印书馆,2015年),分六讲对神明英雄、先知英雄、诗人英雄、教士英雄、文人英雄、帝王英雄共11人加以论述,反映欧洲19世纪的英雄史观。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英雄和英雄时代,人们很容易想到“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想到三国。《三国演义》的传布,更使相关故事街巷熟谙。此书“第一回”前,首列“词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所引杨慎《临江仙》,原属这位明代状元、三才子之首谪戍云南所作《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之一。此组作品也称《廿一史弹词》,将三代至元代的历史划为“十段”,每段交代时代后,下列词二首,诗一首。《临江仙》实际是第二段“说秦汉”的第一首词,而第三段“说三分两晋”另有两首《西江月》。明末清初,毛宗岗父子加工修订《三国演义》,将此词置于首回之前。这不仅不是罗贯中所作,原本也不用于称说三国。因而,所谓“浪花淘尽英雄”,本指秦汉英雄。

进一步上溯三国史事,裴松之注《三国志》和前代诸家不同,相较于音义诠解、名物训诂,主要是增广事实。所谓“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务在周悉”(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三国志》,中华书局,1982年,第1471页),引书达二百种以上(伍野春《裴松之〈三国志注〉引书辨析》,《东方论坛》2005年第2期),其中多有征引的一种是《英雄记》。这是目前所见最早使用“英雄”作为书名的作品。这部被裴氏大量引用,用以补充说明三国人物的典籍,在《隋书》卷三三《经籍志》作“《汉末英雄记》八卷,王粲撰,残缺。梁有十卷”(中华书局,1973年,第960页),《旧唐书》卷二六《经籍志》作“《汉末英雄记》十卷,王粲等撰”(中华书局,1975年,第1994页),《新唐书·艺文志》《通志》多沿袭上述。因此,这部以“英雄”作为书名的作品出现于东汉,所记“英雄”主要是东汉人物。

而“英雄”语汇,也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汉书》卷二三《刑法志》云“汉兴,高祖躬神武之材,行宽仁之厚,总揽英雄,以诛秦、项”,《汉书》卷一〇〇上《叙传上》言“举韩信于行陈,收陈平于亡命,英雄陈力,群策毕举:此高祖之大略,所以成帝业也”,及“英雄诚知觉寤,畏若祸戒”(中华书局,1962年,第1090、4211、4212页)。“英雄”指称汉初刘邦所统文武俊杰。此外,《后汉书》卷一二《卢芳传》“观更始之际,刘氏之遗恩余烈,英雄岂能抗之哉”,《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载方望予隗嚣书,有“足下将建伊、吕之业,弘不世之功,而大事草创,英雄未集”语,《后汉书》卷一六《邓禹传》记邓禹进说刘秀,“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及《后汉书》卷二六《赵憙传》“后征憙入为太仆,引见谓曰:‘卿非但为英雄所保也,妇人亦怀卿之恩’”,《后汉书》卷四〇上《班彪传》“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閤,延英雄”(第509、520、599、914、1330页),所涉“英雄”,对应更始、东汉前期人物,而非东汉末叶,且已在书信中使用。

由上,指称才能、勇武过人的“英雄”称谓,主要出现于汉代而非三国。秦汉是较早使用“英雄”语汇称颂人杰的历史时代。

学人之中,王子今先生最早使用“英雄时代”来描述和概括秦汉历史。作者曾于2005年出版《汉武英雄时代》(中华书局),指出“汉武帝时代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英雄时代”(前言第5页)。2022年1月,作者推出最新作品《秦汉英雄气运》(北岳文艺出版社),进一步指出“秦汉是中国古史的英雄时代”,“成功的基点在于富有英雄主义特色的时代精神”(前言第2页)。本书关注秦汉时代的文化风格,“从不同角度试图说明这一英雄时代的精神风貌”。全书收入文章37篇,计30万字,涉及秦史与秦文化、秦汉海洋文化、汉武帝与汉武帝时代、司马迁与《史记》的文化风格、秦汉史研究的理论方法、星崇拜与“救星”崇拜等重要又富有意趣的论题。作为中国古史的英雄时代,秦汉的时代特色体现为英雄主义、进取精神、务实态度和开放胸怀。考虑篇幅之限,下面围绕秦统一与秦文化的务实精神、海洋文化与秦汉时代的开放胸怀,复作评述。

王子今

《秦汉英雄气运》,王子今著,北岳文艺出版社2022年1月第一版,68.00元

秦统一与秦文化的务实精神

秦并天下,立号皇帝,整齐制度,功业超过五帝三王。然而,秦役民酷烈,法律严苛,酿成土崩之势,又致享祚短促,旋踵而亡。司马迁撰《六国年表》序,称“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及“秦在帝位日浅”(第686页)。后人念及秦朝,会遐想那千古一帝,也会吟诵起《过秦》名篇。有关秦统一与秦文化的特征面貌,从务实精神切入,不失为理解得失的一种选择。

从早期秦人以畜牧业、林业为主体经济形式,如称秦人先祖柏翳“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史记》卷五《秦本纪》,中华书局,1982年,第173页),而经营出众,以善于驾车闻名;到商鞅变法,垦草辟境,以农为本,进而“迁都咸阳,有将都城从农耕区之边缘转移到农耕区之中心的考虑”(第2页),逐步成长为耕战强国。秦国君民每每立足特定时期所面临的特定自然地理条件,潜心从事,兢兢业业,勤勉实践,成绩斐然。这正反映他们的务实精神。《史记》卷二八《封禅书》又记“霸、产、长水、沣、涝、泾、渭皆非大川,以近咸阳,尽得比山川祠”,本是研究秦代祭祀体系的基本史料。作者提示上述材料“说明‘近咸阳’地方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第2页)。秦人切实的辛勤经营,使该地区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不断上升。关中于是“号为陆海,为九州膏腴”,被视作“天府之国”。

战国群雄逐鹿,秦得胜出,一统天下,原因何在?以往多认为商鞅改革彻底,造成社会制度先进。李学勤先生指出“睡虎地竹简秦律的发现和研究,展示了相当典型的奴隶制关系的景象”,“有的著作认为秦的社会制度比六国先进,笔者不能同意这一看法,从秦人相当普遍地保留野蛮的奴隶制关系来看,事实毋宁说是相反”(《东周与秦代文明》第二十九章,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90、291页)。结合里耶秦简、张家山汉简,我们发现,“秦及汉初,终年服役的罪犯群体‘徒’”,“具有国家法定的社会等级身份特征”,“战国、秦及汉初这一阶段所出现的旧有贵族瓦解,平民崛起、上升,并非伴随原有贱民的消减。汉文帝刑罚改革之前的秦及汉初,乃是身份低于平民群体数量较多、官私拥有奴婢较为普遍化的历史时期”(《秦汉军制演变史稿》第三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第236、261页)。既然秦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不一定全面进步,作者重新审视生产力、技术因素,敏锐“注意到秦国在水利经营、交通建设、机械发明、动力革命等方面体现的优势,实现了国家综合实力的上升,成为在军事竞争中势不可挡的重要因素”,而“管理方式的进步与铁质工具的普及,也表现出对东方六国的某种意义上的超越”(第5页)。这些背后,再次凸显秦作风务实、秦文化重视实用之学的特征。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跪射俑

另一方面,商鞅、始皇帝两次加强对思想领域的控制。作者指出,商鞅“焚书”不是针对所有书籍,没有提及《诗》《书》之外的其他著作,推想“实用之学的学术积累得以存留”。而统一后“焚书”,也采用类似的区分与对待。这既是秦重视实用之学的延续,也是务实精神走向极端的呈现。而“推崇‘实用’至于极端,自然不利于理论思考、文化建设和教育进步”(第7页)。秦文化务实精神的得与失,启人深思。

海洋文化与秦汉时代的开放胸怀

汉代文字砖有铭“汉广益强,破胡灭羌,长乐未央”,表现出闳放豪迈的英雄主义气象。新疆罗布泊地区出土汉代锦绣图案中有“登高明望四海”的文字,“立高怀远”,透露“积极的时代精神”和“开放胸怀”(王子今《登高明望四海》,《光明日报》2002年8月6日)。湖北鄂城出土汉镜一件,镜铭又有“宜西北万里”语,在表达对交通行旅的美好祝福外,也展示时人意气风发、胸怀广大的精神面貌。秦汉不仅立足于西北方向的广土拓疆,而且重视对东南海洋文化的求知探索。是时,中印远洋航路已经开通,海上贸易多有开展,“蛮夷贾船”不时往还。秦汉时代的开放胸怀,也可从后者之中获得体认。

汉四极咸依瓦当

新疆尼雅遗址出土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膊

始皇帝统一后出巡五次,四次至海。《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提到其中一次“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下,复十二岁”。“徙黔首三万户”,“达到关中外移民数量的极点”;“‘复十二岁’的优遇,则是秦史仅见的一例”。特殊的行政决策,对应特殊动机。作者分析琅邪“曾经是‘东海’大港,也是东洋交通线上的名都”,“秦始皇在‘琅邪’的特殊表现或许有繁荣这一重要海港,继越王勾践经营琅邪之后建设‘东海’名都的意图”(第73页),予人启发。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描述秦始皇陵地宫的设计,“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为后人熟知;然作者提示“似乎陵墓主人对大海的向往,至死仍不消减”,却少人留意。至于“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按照裴骃《集解》引《异物志》的说法,这种鱼‘出东海中’”(第76页)。而“秦始皇生前的居所附近,可能也有象征‘海’的宫苑园林规划”(第77页),同样是有趣话题。作者又引张守节《正义》“《秦记》云:‘始皇都长安,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刻石为鲸,长二百丈。’逢盗之处也”,提示可能出自《三秦记》或《辛氏三秦记》(第78-80页)。按刘庆柱辑《三秦记》,据《续汉书·郡国志》“兰池”条注作“始皇引渭水为长池,东西二百里,南北三十里,刻石为鲸鱼二百丈”(《三秦记辑注·关中记辑注》,三秦出版社,2006年,第8页),复参《初学记》卷七、《类编长安志》卷二、《说郛》卷六一上引,文字并不全同。如《正义》所引筑为蓬、瀛两处洲山,便与它引“筑土为蓬莱山”不同。秦代宫苑的仿海规划,初现端倪。

陕西宝鸡出土汉降龙博山炉

汉武帝营建建章宫,宫殿区的北面也有规模可观的湖泊。司马贞《索隐》引《三辅故事》“殿北海池北岸有石鱼,长二丈,宽五尺,西岸有石龟二枚,各长六尺”。作者特别留意“海池”表述,并计算“‘石鱼’长4.62米,宽1.155米,也应当是仿象海鱼”(第82页)。有趣的是,《关中记》又云“建章宫北有池以象海,北刻石为鲸鱼,长三丈”(《长安志·长安志图》引,辛德勇、郎洁点校,三秦出版社,2013年,第108页)。1973年2月,西安高堡子村西发现汉代石刻鲸鱼一件,长4.9米,中间最大直径1米(黑光《西安汉太液池出土一件巨型石鱼》,《文物》1975年第6期),出土地点、石鱼尺寸基本对应,可为生动的参考。

滚滚长江,青山依旧。秦汉虽早已离今人远去,但那个“英雄”时代的务实与开放,历二千载,依然令我们不时伫足顾首,凝望神驰。

原标题:《说秦汉:“英雄”时代的务实与开放》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