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作曲家、指挥家萧白辞世,他深谙合唱艺术精髓

微信公号“上海文联”
2022-04-24 21:09
逝者 >
字号

一级作曲、著名指挥家、原上海歌剧院常任指挥、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上海音乐家协会合唱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合唱协会合唱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萧白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4月23日19:21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0岁。

萧白以其独具一格的作曲风格以及在合唱训练方面的造诣,深受国内外同行钦佩。其主要作品有:大合唱7部、声乐套曲4部、交响诗3部、民乐交响序曲1部、舞剧2部、歌剧2部,出版专著《合唱指挥艺术》等。其中《幸福河》大合唱,获得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大型作品比赛一等(金)奖,这是我国音乐家在国际大型作品比赛中首次获得的最高奖项。歌剧《仰天长啸》(作曲)获得文化部特别奖,歌剧《霸王别姬》获第13届文华大奖及5项单项奖。第五届意大利国际合唱比赛中,他获得由比赛组委会主席亲自颁发的唯一的最佳指挥奖。2013年中国合唱百年纪念大会上,被授予中国合唱协会合唱终身成就奖。病重期间,仍笔耕不辍,创作了多首具有鲜明时代特质的优秀合唱曲目。他的一生,是艺术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

多年之前,小编曾前往萧老位于乌鲁木齐路上的家拜访,听他分享自己的艺术人生。复录于下,以为永怀。

“作品本身就在‘地气’里头”

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一个夏天,在一个炎热的午后,萧白正在上音学生寝室里睡觉,一个同学兴冲冲地跑来,激动地把一张《文汇报》直接贴在萧白脸上,“快看看,你的大合唱《幸福河》获得了金奖!” 同学口中的奖项,即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大型作品比赛一等(金)奖,这是我国作曲家在国际大型作品比赛中首次获得的最高奖项。面对突如其来的荣誉,萧白也兴奋得有些不知所措。

“《幸福河》的主题是水利建设,完全是在工地上创作出来的。那时,学校派我们去采风,因为我有工作经历,所以我一个人先打‘前站’,安排好后面大部队的生活、演出,并且收集、创作歌词。”萧白微笑着回忆:“在工地上,七八十位工人晚上挤在工棚里休息,他们把最边上的位置让给了我,因为这个位置有个小油灯,我就在昏暗的灯光下、此起彼伏的呼噜声中整理、创作。”等40人的大部队来了之后,萧白与3位作曲系同学共同完成了大合唱《幸福河》,学生演出队就在工地上把这些刚“出炉”的冒着热气的音符表演了出来。因为作品汲取了当地民歌、小调的优美旋律并赋予了新的内容,得到了工人们的共鸣,受到了热切响应。“学校马上决定把《幸福河》作为重点作品加工。有一天,中午吃饭时,我忽然接到学校任务,要录《幸福河》的录音带,下午6点进的录音棚,一直录到第二天凌晨3点半,当时的党委书记孟波、副院长丁善德在那里坐镇,做监制。下了指挥台,我两条腿都僵了,但并不知录制录音带是为了拿去参加维也纳的国际比赛。”《幸福河》得奖后,学校建议指挥系的萧白转作曲系,思考良久后,萧白决定不转系,两个专业都学。

“现在流行语是‘接地气’,其实那时的作品本身就在‘地气’里头,当时学校提倡‘六边’活动,边学习、边生活、边创作、边采风、边辅导、边演出。这些活动跟创作直接相关。”萧白说。

找寻一条切实可行的中国民族歌剧之路

从上音毕业后,萧白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来到上海歌剧院,歌剧一直是萧白执着追求的理想。当年听说上海音乐学院第一届指挥系招生有歌剧指挥专业时,萧白立马辞了工作从北京来到上海,可是该专业却因为条件不具备取消了,杨嘉仁主任建议他去合唱指挥专业。“一开始我还不甘心,现在想想太对了,歌剧以人声为主体啊,不懂声乐、演唱,怎么写歌剧?之后我也写过独唱曲、大合唱、声乐套曲等等,锻炼了写歌剧的综合能力。”萧白感慨道。

1988年,萧白创作的《仰天长啸》在哈尔滨首演,他亲自指挥。当音乐结束时,全场轰动。该剧后来在京沪两地均上演,获文化部特别奖。2008年,中央歌剧院携萧白创作的歌剧《霸王别姬》赴美国旧金山等六地巡演,演出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该剧也获第13届文华大奖,同时还获得剧作奖、导演奖、音乐创作奖、优秀表演奖等五项文华单项奖。

四十多年,2部歌剧作品,很多人看来,这样的创作量比较低产,但是萧白对自己的创作有着严苛的要求,有剧院找他写一部歌剧《西施》,他一听只给他一两年的时间,马上回绝了,他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好好酝酿、创作。 

多年来,萧白一直在找寻的是一条切实可行的中国民族歌剧之路,把意大利的歌剧精华与民族的歌剧结合起来,不能让屈原唱普契尼的调,也不能让霸王唱成李尔王的。“我创作歌剧有三条原则:第一,必须是歌剧的,歌剧不是音乐剧,不是现代戏曲;第二,必须是民族的,反映民族的精神和价值观;第三,必须是观众的。对普通老百姓,我觉得我们应该要有耐心,一方面是不断介绍歌剧,一方面是创作自己的作品出来。只有本民族的东西,才能跟我们的观众更为接近。”

“唱合唱不只是唱音符,最后唱的是文化”

对于合唱指挥,萧白倾注了很多心血。他认为,合唱是音乐教育的第二课堂。“改革开放之后,生活富裕了,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了。而合唱既高雅又通俗,艺术性和群众性相结合,合唱如同流动的建筑,它高可攀,低可就,所以才会有现在的燎原之势,参与人数很多,发展的势头非常好。” 

为了合唱的发展,他还做了两件事情,一是改变了上海合唱委员会机构,二是坚持推广无伴奏合唱,他认为无伴奏是最合唱的。“通过无伴奏合唱,很多观念,一些基本方法、艺术标准逐步得以解决,才能进入世界合唱共同的美学标准,追求统一、平衡、谐和。无伴奏合唱,对保持并提高上海合唱团队的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概括来说,唱合唱不只是唱音符,最后唱的是文化,营养全面才能提高。”

少年时,萧白就有着歌剧的艺术梦,心中藏着中国歌剧悲剧三部曲,后实现了两部,但是考虑到年龄、精力方面的限制,萧白遗憾地放弃了,如果不能比之前更上一个台阶,他宁愿封笔。“从年轻时到现在,我一直沿着一条路走,我不知道最后能达到怎样的结局,但是我愿意一直走下去,认认真真地思考,踏踏实实地努力。”

    责任编辑:王晓峰
    图片编辑:李晶昀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