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韩国未来将发射5颗侦察卫星,可24小时监视朝鲜半岛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8月27日报道,韩国将正式启动侦察卫星发射事业,目标是到2023年实现由侦察卫星全天候观察朝鲜半岛的能力。
“韩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当时的)目标是到2015年成为世界航天十大强国之一。现在韩国启动侦察卫星发射事业,是建设航天强国的措施之一,能大幅提升韩国的太空侦察能力。”航天专家黄志澄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寓军于民,实际已拥有侦察卫星
韩国《中央日报》25日报道称,韩国防卫事业厅表示,国防部部长宋永武25日主持召开防卫事业推进委员会会议,决议通过了推进“425项目”的基本战略和系统开发基本计划。
“425项目”是指确保韩国自主拥有5颗侦察卫星,包括四颗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和一颗光学侦察卫星。雷达卫星在气象条件不佳的情况下也可进行侦察。
“韩国很早就认识到发展太空军事装备的重要性,但由于侦察卫星技术出口非常敏感,自身航天技术又薄弱,起初韩国将精力放在引进军民两用的卫星技术。”黄志澄表示,“比如去年发射的‘阿里郎’-3A多用途对地观测卫星分辨率为0.7米,已经达到国际光学成像侦察卫星的主流水平。”
根据韩国公开资料,其“韩国多用途对地观测卫星” 均用“阿里郎”命名,该项目规划了7颗卫星,分别命名为“阿里郎-1”、“阿里郎-2”、“阿里郎-3”、“阿里郎-3A”、“阿里郎-5”、“阿里郎-6”和“阿里郎-7”。根据有效载荷性能,“韩国多用途对地观测卫星”分为光学成像和雷达成像两种不同的观测卫星,其中“阿里郎-5”和“阿里郎-6”是雷达成像卫星,其余的都是光学成像卫星。
“阿里郎-1”在1999年由俄罗斯火箭发射升空,该卫星分辨率6.6米,仅具备普查能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光学成像卫星的分辨率已经从“阿里郎-1”的6.6米提高到“阿里郎-3A”的0.7米,具备详查能力。韩国《中央日报》此前报道称,0.7米的分辨率可以分辨出汽车的大小类别,甚至还能观测到路面上人们排成的队伍。
租借和自研卫星,双管齐下提升太空侦察能力
虽然后期发射的光学成像卫星的分辨率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准,但韩国军方并不满意。韩国军方此前指出,目前在轨的光学成像卫星都是根据民用需要开发的,卫星轨道和频率等信息也是公开的,因此韩国军方未来将研发专门的光学侦察卫星,分辨率达到0.5米以内。
“425项目”是韩国军方首个以军用需求为牵引的卫星项目,性能更能满足军方的要求。《中央日报》报道称,这5颗侦察卫星将在低轨道运行,每天会多次飞过朝鲜半岛上空,收集并发送情报。韩国政府计划于2021年至2023年依次发射5颗卫星。
黄志澄指出,“425项目”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即5颗卫星中4颗是雷达成像卫星。“雷达成像卫星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具备全天候侦察能力,即使在有云有雾都能正常工作。这种卫星还有一个特点是能够发现一定深度的地下目标。这说明韩国军方非常注重全天候和地下目标的侦察能力。”黄志澄说。
目前,韩国军方对这些侦察卫星的需求迫切,但韩国科研部门又无法短期内研制出满足要求的卫星,为此,军方当局决定于明年初从海外借用4至5颗侦察卫星,以填补2023年之前的空白,并已与以色列、德国、法国等国进行过洽谈。
韩国军方目前已经和以色列达成租借卫星的协议。韩联社今年1月份刊文称,每颗卫星年租金高达100亿韩元(约合83万美元),5颗卫星年租金总额约合400万美元。对于这个价格,韩国军方认为“巨划算”。
“以色列研制的‘地平线’系列侦察卫星有不少独到之处,重量轻和分辨率高是其主要特点,一些光学卫星分辨率已经达到0.5米的水平,性能位居世界先进侦察卫星行列。”黄志澄介绍说。
按照韩国军方的说法,之所以选择以色列卫星,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两国都位于北纬30度至40度之间,以色列卫星的轨道正好穿越朝鲜半岛上空。
租借卫星只是权宜之计,韩国最终目标是发射国产侦察卫星。现在韩国正与德国合作研制雷达成像侦察卫星。从2006年起至今,德国研制的“合成孔径雷达-放大镜”雷达成像卫星已经有5颗被送入太空,其分辨率可达0.7米。2012年发射的韩国“阿里郎-5”雷达成像卫星分辨率为1米,性能已低于德国卫星。
减少对美国情报依赖,借机提升军事航天能力
在黄志澄看来,有了“425”项目的5颗卫星加上现役的“阿里郎”卫星,韩国的对地侦察能力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对于韩国来说,拥有自己的太空侦察能力还可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以往韩国95%卫星情报主要依靠美国,但由于限制太多,韩国军方一直抱怨“无法获得及时的卫星情报,有些给韩国的照片里云层太多,无法分辨”。更令韩国军方郁闷的是,美国会向日本提供一些有关朝鲜半岛的关键卫星情报,却不向韩国提供。
租借和研制国产侦察卫星只是韩国大力推进军事航天能力的一部分。《中央日报》报道称,韩国已经开始全面推动侦察、通信和地面指控等军事航天能力的建设。黄志澄认为,一个完善的太空信息支援体系必须囊括不同用途的航天器,有些卫星执行侦察任务,有些卫星执行通信任务,有些卫星执行导航任务……这样才能满足军队的多样化需求。
经过多年的发展,韩国目前在通信卫星、气象卫星等领域取得了不少成果。通信卫星方面,1995年8月,韩国首颗通信卫星“韩国卫星-1”发射升空。之后,韩国又陆续购买了多颗通信卫星,其中,“韩国卫星-5”是韩国首颗军民两用通信卫星。该卫星由阿尔卡特公司建造,搭载了36台有源多频段转发器,其中12台由韩国国防部运营,能在从朝鲜半岛西部海区到马六甲海峡和太平洋国际换日线的范围内提供通信服务,进一步扩大了韩军的通信范围。
韩国在气象卫星方面也取得了成绩。2010年6月,韩国首颗气象卫星“千里眼”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七个拥有气象卫星的国家。据悉,卫星可以每15分钟提供1次气象预报,尤其在发生危机时,可以每8分钟提供1次气象预报,进一步提高国民生活质量。黄志澄认为,大多数国家的气象卫星是军用两用的,因此,韩国在战时也可以调动“千里眼”为韩军提供气象服务,提高韩军掌握“天时”的能力。
有了这些卫星的信息支援,韩国军队就可以更充分地发挥战力。以侦察卫星为例,《中央日报》报道称,侦察卫星可像眼睛一样24小时监视对手,发现异常情况后,部队即可动用“杀伤链”中的武器装备(火箭炮、导弹等精确制导弹药)立刻摧毁目标,因此侦察卫星是“杀伤链”(Kill Chain)的关键一环。
“杀伤链”是韩国的一项军事作战计划,可在对手试图发射核、导弹、火箭炮、大量杀伤性武器(WMD)时提前进行摧毁。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