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在山野间拾趣 寻找三河村的“乡村价值”

2022-04-24 16: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有一个梦种在开花的路上,在三河村那个斑斓的晚上;悠悠茶香暖了心房,古琴声飘进月下竹窗。”不久前,沙坪坝区文化馆在线上推出了一批原创文艺作品和文艺节目,其中这一首民谣《远山·遇见》,便在婉转柔情的旋律中唱出了三河村诗意田园的情韵和那一份挂在心头的乡愁。4月21日,记者带着这首歌走进了沙坪坝区丰文街道三河村。

青山绿水涵养“诗意栖居”

蓝天白云下,平整的盘山路依山而修,形随山走,沿途的花草蜂舞蝶绕;散落在山野间的农舍,纵是低调也关不住在当地村民细心装扮下的“满园春色”······这便是春日里三河村给人天蓝、林秀、景美的视觉感受。

这样一种感受,离不开三河村通过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坚持“外在美”与“内涵美”并重打造中让乡村找到最佳的形态。

自去年实施该项工作以来,三河村在保护原有乡村韵味和整体风貌的基础上,按照“一化两改三不见”要求,聚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庭院建设、撂荒地治理、村庄清洁及垃圾分类等工作,主干道路及村庄院落面貌焕然一新。突出赏花摘果、花卉苗木、清水养鱼等重点,荒废闲置的土地也得到了充分利用,适度补种点缀,既保护着自然本底,还突出了乡村野趣。

而环境好了后,外面来的城市游客也络绎不绝,乡村公路上不再只是村民三三两两的身影,还有了游客们的欢声笑语,三河村一跃成了“网红村”。而当地村民也在乡村的“蜕变”中从“观望者”变成了“参与者”。

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三河村还注重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党群服务站、农家书屋、健身设施、送文化等服务满足了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积分制”则带动起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村民勤劳致富、争先创优的意识显著提升,干事创业、脱贫致富的主观能动性明显提高,搞农家乐、向游客卖“土货”......一系列举措既富了村民的“脑袋”也富了他们的“口袋”,诗意乡村里吹满了文明新风。

如今,走进三河村,远处是村民在田野劳作,近处是游客打卡拍照;山上是一片青绿,山下则是清幽雅致的村居。动静相宜、各美其美。

远离喧嚣的“闲情逸致”

对久居闹市的人而言,乡村是能抓住“乡愁”的纽带,也是能和三五好友,春水煮茶、闲聊生活的“归园田居”。

在三河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带动下,这里的文旅产业也迎来了更多的城市游客“落脚”。而这些文旅产业通过注重场景营造,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远山·有窑”是三河村的第一个文旅产业,对废弃老窑厂改造后,如今这里成为了一个依托陶艺文化的复合型公共文化空间,陶瓷制作这一门传统手工技艺还被纳入沙坪坝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该产业负责人刘中华告诉记者,老窑厂“转型”后,就迎来了大批摄影爱好者、文艺青年、大学师生前来。在他们的建议下,项目进一步定位,不仅在陶艺文化体验区开设研学、亲子互动等培训,还开辟户外休闲区、咖啡屋等,让游客可闲聊、可品茶、可看书、可赏景。“随着三河村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平时游客也比较饱和,但一到周末就忙不过来。”刘中华说。

游客胡梅婷是第二次选择到这里放松休闲,她告诉记者,自己很喜欢城市近郊游,和朋友点一壶茶,一边看春日的乡野美景,一边聊八卦聊人生很惬意。“这里空间宽松,环境也不错,民风淳朴、文艺气息浓。”

游客欧莉莉则觉得三河村带给她的是一种不写纷扰和哀怨的宁静,行走其间,既有现代的乡村产业,也有真实乡村生活的烟火气。“一天下来,玩累了可以坐着看日落山林,也可以找个农家院吃个农家饭,品品这里的乡情。”

值得一提的是,在三河村,目前已有农旅、文创及相关配套产业项目26个,其中农旅产业4个,文创产业16个,配套产业6个,已经开业的产业16个,近期将要开业的6个;2021年,全村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3300万元。除此之外,这里还将一部分闲置的农房统一改造租赁,面向高校改造成艺术工作室,三河村的村民迎来了画家、摄影师等一批“新”邻居。肉眼可见的生态环境改善,既带来了经济价值,也产生了乡村的“美学价值”。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