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关于解决“雾霾久治不下问题”的两会提案 | 绿会大气治理与低碳发展工作委员会推动
编者按:2022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甄贞递交了一份关于解决“雾霾久治不下问题“的提案,指出CPM是形成PM2.5的核心物质,而目前的治理措施并没有针对非常规污染物的技术处理,故导致雾霾天数居高不下,并就以上结论向生态环境部提出了有效治霾的四点举措。提案中的技术数据由绿会大气治理与低碳发展工作委员会的专家提供。
按/Cherry 审/hp 编/angel
关于解决“雾霾久治不下”问题的提案
最近几年,即使在大范围停工限产的前提下,大面积严重雾霾现象在北方地区仍然频繁发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经过长期治理,常规烟气污染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已大幅降低。而非常规污染物,即可凝结颗粒物(CPM)、氨气和工业水汽仍然显著存在。CPM是形成PM2.5的核心物质。但目前颗粒物超低标准里,没有包括CPM。根据实测数据,现在达到超低标准的烟气里,CPM已占颗粒物的主要部分。通过对典型城市PM2.5的监测和分析,发现PM2.5超标日的主要排放原因是由CPM主导的。二是为了满足超低的氮氧化物排放标准,企业过量用氨现象十分普遍,其中约1/4的氨逃逸到大气中,升高大气中的氨含量。氨气与大气中气溶胶化合,在空中形成二次颗粒物PM2.5。研究发现氨排放对PM2.5年均浓度贡献率高达29.8%。大量工业水蒸气排放一方面携带出CPM,同时在大气中又促使CPM与氨化合放大,使雾霾加剧。雾霾是常规污染物“超低治理”的副产物和工业水汽叠加的结果。目前的治理措施并没有针对这些非常规污染物,故导致雾霾天数居高不下。因此,提出如下建议,供参考。
1.目前减排二氧化硫的湿法脱硫工艺,其排放的烟气形成“白色烟羽”,其中不但含有大量水汽,还携带出巨量的可凝结颗粒物(CPM),是导致雾霾的一个主要原因。2017年,11个省市以地方条例的方式要求治理“白色烟羽”,但2019年部委叫停了这一补救措施。根据近年的实践,采用余热回收技术对“白色烟羽”进行深度治理,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对烟气采取余热回收,既可大幅减少CPM和水汽排放,又可节能节水,推动“双碳”进程,同时企业还能增收。目前技术已经成熟,建议强制要求企业通过余热回收治理“白色烟羽”。
2.超低的氮氧化物减排标准导致过度用氨,推高大气中的氨含量。建议将氮氧化物排放标准恢复到实施超低以前,这样可大幅减少氨逃逸,对雾霾的发生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如果在2022能1月中旬以前采取这项措施,能有效帮助冬残奥会和两会期间的大气质量提升。
3.由于目前检测可凝结颗粒物CPM成本较高,但CPM主要由水汽携带,建议将湿度加入烟气排放控制性指标,以控制水汽排放,从而控制CPM。
4.“超低排放”是生态环境部治理大气污染的主要措施,由于技术的局限性和监测指标的缺失,其过低的指标引发的雾霾问题已十分明显。社会各界和一些专家通过各种渠道把这些意见反应上去,未能得到重视。而秋冬季不得不关停大批企业,经济损失巨大。纠偏还需要更高层面予以关注解决。
图源:网络
甄贞,无党派人士。曾任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