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郎朗凭啥不能给英国学校捐钢琴?

2022-04-24 10: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海狮子 海狮子读书会

最近,郎朗宣布要给英国学校捐助数百架钢琴,网友们又吵翻了。

很多人骂他,还很难听,上纲上线。

以前对他的印象主要是钢琴弹得还不错(虽然我从来没听过),媳妇挺漂亮。

仔细看了有关报道和背后的故事,我倒对郎朗生出几分敬意来。

01

是个啥事?

4月21日,中国日报转引英国《泰晤士报》的报道称,中国钢琴家郎朗宣布将向英国学校捐赠数百架钢琴,同时给这些学校提供教师培训及音乐课程。

捐钢琴本来就让心态不好的网友愤懑了,郎朗说的话更是让一些人情绪激动。

(图片来自网络视频,侵联必删)

郎朗表示,英国经常因为教育经费的短缺而砍掉音乐课程,很多孩子没办法上音乐课。英国音乐教育资源的短缺令自己十分震惊,自己将会最大限度地为其提供帮助,希望英国的孩子们也能够更多地去学习音乐。

结果,就因为这个善举,网友炸开锅了。仿佛他们瞬间成了正义的化身。

矮油,比起中国,英国的教育经费资源还能算紧缺吗?

挣着中国孩子的钱,去给英国孩子补贴,你要脸吗?

什么时候发展中国家怎么开始给发达国家捐赠了?

为了博眼球,话是越说越难听,反正这样骂人也不用自己花钱。

上面说的都算理智的,有人甚至开骂,质问郎朗是不是中国人,说他为了商业利益忘了根。

讲真,这些质疑也不能说完全是胡说八道,尤其是最近这个时期。毕竟英国政府跟着美国的屁股,又给全世界人民上了一课什么叫“双标”,什么叫“没底线”。

英国人现在的口碑,还真怪不得别人。这段时间,在制裁俄罗斯问题上,他们自己曾经挂在嘴边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艺术没有国界”正在被自己踩在脚下。

还有,确实:中国虽然已经步入小康社会,虽然消灭了绝对贫困,但很多地方的教育资源还很匮乏,也急需社会资助。

但是,如果仅仅是这么想,格局就有点小了,对郎朗可能也是极大的误解。

02

真不是这个事

其实,这次的捐助只是郎朗近20年来慈善捐助的很小一部分。只是这次因为牵扯到英国,特别受到关注而已。

郎朗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形象大使”,是《中国慈善家》杂志评选出的“中国慈2020年度善人物”。

郎朗不仅热衷慈善,而且他的慈善事业也是从国外开始的。

2008年,经过4年的准备,郎朗成立了郎朗国际音乐基金会。成立当年,恰遇汶川大地震。郎朗的父母帮他张罗为灾区捐款,同时他本人也以国际基金会的名义联合施坦威钢琴、纽约爱乐乐坛拍卖了一架红色的施坦威钢琴,将善款捐赠给汶川。

2018年新华网一篇报道显示:郎朗国际音乐基金会的项目惠及世界七十多个国家,2万到3万名学生得到了基金会的帮助,他们使用着“灵感的琴键”,把音乐的激情融汇到生活中,实现灵感的创意。

作为该基金会最重要的项目之一,“灵感的琴键”设立于2013年,到2018年,已有来自全美8个州的40多所公立学校、16000名学生参与其中。

“灵感的琴键”项目的学生此前极少或者近乎没有学钢琴的经历,为此该项目深入到公立学校,提供钢琴实验室和特制的音乐教材以及技术支持,让孩子发掘创作音乐的乐趣,进而树立自信。

郎朗国际音乐基金会之所以能够得到海外重量级商业大佬、艺术大咖的支持,除了上面提到的真干实干这一因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的格局很大,通过音乐为年轻人的生命鼓劲,为世界的团结、和平助力。

郎朗国际音乐基金会认为,音乐是一种世界的语言,它的力量能够团结不同文化、不同国籍的人们,将宽容和美好传达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2018年,郎朗又成立了北京郎朗艺术艺术基金会,把在国际基金会积累的经验和模式带回到中国。

“灵感的琴键”更名为“快乐的琴键”,为贫困生、打工子弟、留守儿童及自闭症儿童较多的学校带去体系完备的音乐大礼包,从智能钢琴到软件、教材、师资培训一应俱全。

根据基金会2019-2020年报,截至2020年底,“快乐的琴键”共捐赠50所学校,覆盖全国17个省、38个市(州)。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其实郎朗先后现在中国大地上已经捐赠了1400多架钢琴了。

除此之外,在国内遭受疫情、洪水时,都有郎朗夫妇捐赠的身影。

所以,骂郎朗只知道献媚海外市场而不知道回馈祖国,是没有依据的。

另外,公开报道显示,朗朗国际基金会好几次筹款公益活动都是在纽约组织的。出席的有很多是美国社会各界名流。

最初,这个基金会也是在花旗集团前董事长兼CEO桑迪·威尔(Sanford I.Weill)支持下创立起来的。桑迪·威尔不仅亲自出任郎朗国际音乐基金会主席,还为初创团队提供了办公场地和大量的人脉资源。

朗朗也曾公开表示,自家的钱跟基金会不掺和。

这才是公益基金真正还有的样子,动员全世界有爱心的人,采用先进的管理来增强基金的实力和服务能力。

而不是靠自己一罐罐卖奶粉赚钱,再去公益项目花钱。虽然,那样也很好,但是过于依赖自家产业,有利也有弊。今天,这个问题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有一点是确定的:赚中国孩子的钱捐助英国孩子这种说法,不太靠谱。可能只是自媒体博眼球罢了。

公益性质的国际基金会,本来就具有全球属性,不能因为创始人是中国人,就全捐给中国。那也不是捐款人的初衷。如果目光如此狭隘,基金会可能早就运作不下去了。

不知道这波骂郎朗的网友和当初支持谷爱凌体育无国界的是不是同一拨人。

文化交流和对话,是我们必须坚持和努力的方向。

我们不能对西方的打压放松警惕,但是对于有益于和平的民间交流一定要持续搞下去。

中华民族要复兴,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一定要有这个战略定力和民族共识。

03

的确是个大事

音乐真的是个好东西。

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国际关系如何变化,音乐等艺术形式始终是世界人民团结、友爱、和平的支持力量。

郎朗在多个场合讲过一个动人的故事。2004年,他以联合国国际亲善大使的身份访问了坦桑尼亚。

他见到当地很多孩子眼中没有希望的火焰,也没有未来的光辉。但是,当在那种恶劣的生存状况下,郎朗弹奏起当地简单的曲子,氛围一下子就变了。

“我从来没有想过音乐会有这么大的能量,我一弹起琴,孩子们就随着音乐跳舞,然后我们迅速地打成一片。我们围坐在一起聊天,孩子们兴趣很大,通过音乐我们可以迅速成为好朋友。对于我来说寻常的事,居然可以唤醒人对生活的自信和对未来的向往。”每每谈起这件事,郎朗眼中都会闪着光。

正是坦桑尼亚孩子对郎朗的触动,让他萌生了筹款办基金会的想法。

2021年9月,已经成为联合国和平大使的郎朗,在美国华盛顿开启了2021年度世界巡演共20站,遍及北美、中东、欧洲多个国家及城市。

法新社记者问他,您在巡演过程中,时常会演奏一些来自中国的曲目。面对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社会、文化、制度背景的观众,音乐为何能打破藩篱让中国文化“走进”他们心里?

郎朗回答说,“音乐能非常自然地走到人们心里,不管你是哪一国家的人,听到一个美丽的旋律都会心动。旋律已经自成世界,是一个世界语言。”

“我觉得,每个人都有义务去表达对世界美好的憧憬。这是一件重要的事,不管是作为联合国使者,还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或者作为一个地球人,都应该去让大家凝聚在一起。”

大数学家拉格朗日求积分极值的变分法念头,是在都灵-圣保罗教堂聆听圣乐时而萌发;英国化学家纽兰兹创造出“八音律”是受音阶的启示。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我不是一名物理学家,也许我就是一名音乐家。”据说,除了热爱物理学之外,他最大的爱好就是音乐。

2010年,曾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表演的英国吉他大师吉米·佩奇(Jimmy Page),被“联合国和平之路”组织授予“全球和平奖”。

在接受颁奖时,佩奇说,“音乐可以给世界带来和平,我在我的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这个奖其实不是颁给我的,而是向音乐的致敬。”

2019年,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杜陵说,音乐的传播、乐器的普及,可以更好地促进丝绸之路的发展。音乐家的迁徙可以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音乐的交流可以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还有人骂郎朗,英国根本就不缺钱,少援助乌克兰点武器,不就有钱买钢琴了?

这话也不过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

或许,正因为世界还不太平,才是世界更需要音乐交流的理由吧!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说:“困难和挑战进一步告诉我们,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各国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方向,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

如果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看,真的希望中国有更多这样真诚的慈善家。或许真能为和平发展增加更多的可能。

对于人类世界所面临的问题,也许找不出令人满意的政治答案。但是,重要的不在于答案本身,而在于人们放弃自己固执的思维模式,做到开放思想,兼收并蓄。在这一点上,它与对话的原理是一致的。如果这样的一种态度能够得以广泛传播,我相信它将减缓人类的毁灭速度。

——[英] 戴维·伯姆 《论对话》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入侵联络必删。

海狮子读书会,阅读一本书,疗愈一颗心,温暖一座城。

特别说明

本文非个案咨询,内容仅供参考,不做为心理疗愈的依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参与讨论。原创作品,版权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有心理咨询、心理教练需求的,还请预约专门的个案时间。预约咨询,关注公众号后回复“心理咨询”即可。

海狮子

中科院心理所专业心理教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资深心理咨询师,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讲师,壹心理认证作家。海狮子读书会创始人,知识社群运营专家。吴晓波频道天津城市圈首任班长;原新精英7天职业发展特训营线上课班主任。

原标题:《郎朗凭啥不能给英国学校捐钢琴?》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