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李辉文:研究表明女儿的重要性在很多地方超过了儿子

李辉文/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 澎湃新闻实习生 李宁琪 整理
2017-08-29 11:20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编者按】

过去中国人总是认为“养儿防老”,但是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女儿其实很重要。随着女性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以及核心家庭内部男女权力发生的改变,在农村中,无论是对父母的日常照料还是经济支持上,女儿都承担了更多的养老责任,并且生女儿比生儿子能够给父母带来更多的幸福感。

8月12日,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承办的第五届中国组织经济学研讨会上,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李辉文报告了他和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何石军博士以及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张官梅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父母在,不远嫁?——家庭养老模式与女性婚姻空间特征的经验分析》。以下是李辉文的演讲内容摘录:

李辉文 微信公众号: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 资料图

在金融市场不完备的条件下,医疗、养老等诸多保险都不能通过发达的外部金融市场实现,就会转而依赖家庭等社群网络。近年来一批理论和经验研究都印证了这一点。因为这种基于“强关系”的熟人网络具有很强的地域属性,所以对这种网络关系依赖越强或者承担责任越多的个人,在做选择的时候会在面临更强的约束,比方说,会更倾向于在离家更近的地方工作或者结婚,而这意味着更少的机会和更低的福利水平。在今天的中国,家庭养老模式至今仍然发挥重要作用,在农村这种现象尤其明显。人们通常称之为“养儿防老”。

过去中国人总是认为养儿防老,但是实际上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女儿很重要,而且她的重要性在很多地方超过了儿子,不仅仅城市如此,在农村也这样。我们先看看一些背景信息。

这是熊瑞祥博士和我合作发表在《经济学(季刊)》的一篇文章,其中提到一个特征事实是农村已婚男性外出务工的概率显著高于女性。这个事实可能跟我们现在这篇文章有关联,就是说儿子娶了媳妇,但是儿子出去打工去了。我们可能会猜,这时候应该媳妇去照顾公婆,但实际上是媳妇也可能更多的是回娘家。接下来看唐灿的一个研究。这是她在浙东地区做的一个社会学调查,她发现,农村女儿养老很重要,而且唐灿这个文章讲,女儿“顾娘家”现在成了一个很重要的现象,这个可能跟女性的劳动生产率上升,经济地位上升,越来越多的核心家庭男女之间家庭内部权力发生改变有关。还有许琪的文章,他用了北京大学一个质量很高的家户追踪调查数据,也发现女儿承担了更多的养老责任,而且不仅仅是照料。大概十年前的研究说儿子给钱给的多,但是女儿提供的照料多。现在的研究发现,很多家庭里面两个维度上女儿都提供得更多。

这是中国人民大学陆方文教授、北京大学刘国恩教授和我不久前完成的一项研究。我们这篇文章发现是生女儿比儿子能够给父母带来更多幸福感,我们做了基准回归和多个稳健性检验,每次遇到新的质疑我们就做相应的稳健性检验,有意思的是每次稳健性检验的结果每次都比我们预期的都还要好。总的来说就是说女儿对增加父母的幸福感很重要。给定(我们)这个假设是对的,那么农村的女儿出嫁的区位选择可能就要受制于父母养老的约束。

为什么我们这个研究主要考虑女儿而不考虑儿子婚姻的空间选择呢?是因为在今天的中国,家庭主要还是个父系家庭,尤其在农村,女儿有个出嫁的问题,而儿子通常没有。女儿出嫁了,这个时候女儿嫁到离家里有多远?他肯定要考虑到父母养老的问题。离家太远,照顾父母就不方便了。

我们一个关键的猜想就是,如果一个农村家庭只有女儿,没有儿子,那么父母所有的女儿都嫁得非常远的话,他晚年的养老就会成为一个问题,因此这样的家庭就有很大的概率至少有一个女儿留在身边。

所以如果我们前面的猜想是对的,那么我们有三个可以验证的假说:第一,和有儿子的家庭比较,只有女儿的家庭,至少一个女儿留在本村的概率要比有儿子的家庭显著上升,这是应该可以看得到的;第二,非独生子女家中的女儿会有更高的概率嫁到村外,也就是说独生子女家庭的女儿会有更高概率嫁到本村;第三,这个是我们一个比较重要的识别,也就是在只有女儿的家庭当中,如果有两姐妹,或者有更多的姐妹——这个无所谓,我们最后实际上是两姐妹。如果姐姐已经远嫁(这里我们远嫁的定义就是嫁出村外,近嫁就是嫁到本村),妹妹嫁到本村的概率就会上升;而如果姐姐已经嫁到本村了,那么妹妹远嫁的概率就会上升。这个故事就是这样,很简单。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文献,看看之前有哪些相关的研究,我们的研究跟已有的研究有什么不同。所有人都会讨论这个文献,就是父母是孩子的耐用消费品。这个想法是Gary Becker 1960年的文章,当时出来的时候,群情激奋,说经济学家怎么把孩子看成是消费品?他这个文章其实是在讨论,孩子到底是父母的消费品还是投资品。这个账是怎么算的呢?如果父母在孩子身上花的钱比父母在孩子身上收回来的钱要多,那这个孩子作为一个投资品,那可能就是亏的,所以他肯定就是个消费品;如果父母花的钱少收回来的多,那肯定就是个投资品啦。Gary Becker就说根据美国的情况看,父母在孩子身上是花出去的钱多,收回来的钱少。假设人都是理性的,父母也是理性的,那么这个时候父母就应该是个消费者,孩子就是个消费品,而且他不是一次性的消费品,他是个耐消费品,至少可以玩到十八岁。

我们这个文章跟他们有什么不同呢?我们这个不同是,Gary Becker这个框架没有考虑保险的问题,没有考虑金融的问题,而我们把父母养老的问题考虑进来了。

接下来我们看考虑这个子女金融属性的研究。这里有一篇文章讲,在金融市场不完备的时候,子女会成为父母的一个保险品。考虑子女具有保险品的属性,可以得到很有洞察力的见解。如果孩子是父母的投资品,又如果考虑有不确定性,孩子有保险功能的话,那么你会看到大部分的情况下,有可能父母在孩子身上花出去的钱仍然比收回来的钱要少,但是这个时候孩子仍然是个投资品。为什么呢?这个时候父母在孩子身上的净支出,可能不是消费,而是购买一份保险:万一父母遇到大的偶然性的负面冲击,孩子要反馈父母。这个时候孩子依然是个投资品,是一种保险产品。

接下来这个1989年的文章就比较老了,但是很经典,跟我们的文章联系也非常紧密,这是Rosenzweig和他的合作者的研究。这篇文章讲的故事很简单,跟嫁女儿有关系。他研究印度农村的家庭,印度政府是不搞计划生育的,所以他可以多生,一个家庭可能好几个女儿。他说印度的女儿一般嫁得离自己的娘家比较远,而且如果有多个女儿的话,不会朝一个地方嫁,而是非要嫁得很分散。这是为什么呢?他解释说,因为传统农业生产容易受气候波动影响,而气候波动是地方性的,所以如果女儿的夫家离娘家近,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安全,所以分散风险。

这是陈志武教授、何石军博士等四个人写的一篇文章,讲在传统社会,因为金融不发达,所以导致性别的不平等会强化,女性甚至会沦落成为家庭的一个避险产品,也就是说,到了灾荒年间女性会被拿出来卖钱。最开始报告的时候,很多人都骂陈老师,说经济学家真变态,没人性,其实这篇文章是想说明金融制度的发展、金融深化对于个人解放、对于促进性别平等很重要。

还有一篇是微观数据做的文章,是现在在杜克大学的陈华帅老师他们做的。他们研究新农保搞了以后到底让家庭内部的谁受益了,是不是让父母的经济状况改善了?这篇文章说,没有,父母的经济状况并没有显著的增加。那么谁得益了呢?子女,因为父母拿到这笔钱以后,所以子女就不用给那么多的转移支付了。

最后一个文章是纯理论的文章,罗子俊老师做的——罗老师现在在美国工作,上个学期他来松江报告。他这篇文章跟我们的想法完全不一样,但是很有启发。他问:如果一个父母有多个孩子,那他会住得离更富的孩子近一些,还是住得离更穷的孩子近一些呢?(听众:穷的那个。)穷的那个对吧?但他的理论告诉你,他会住得离更富的孩子近一些。为什么呢?因为父母希望孩子来看他,这样父母会更开心,但是看父母对孩子来说他是一个负效用,类似于劳动供给。父母如果需要孩子来看他呢,就得给补助,那大家想啊,是补给谁代价要低些啊?补给穷的,因为收入低的孩子看父母的机会成本更低。他说美国其实就是这样的。

但中国其实是反的。大家想中国是什么模式啊,中国很有意思,我们正在做的另一篇文章是这样的:中国的父母他会给有钱的子女带孩子,但是养老时候他会被更穷的子女照顾。大家想是为什么?比较优势,对不对?同样带孩子,他给哪个带对家族的利益更大?那照管父母的活,交给谁来干成本更低嘛?当然是交给收入低的孩子。所以在中国常见的情况是父母给更富有的子女看娃,而需要照料的时候跟收入更低的孩子住在一起,同时高收入的孩子给低收入的孩子转移支付。这也可以看出,他的研究制度背景和我们不一样。

我为什么讲他这个研究呢?他这个研究是一个博弈论的分析,其中子女是自利的,父母也是自利的,他们都直接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但是中国更像是一个大的family或者是一个小的community在做决策,他是要追求community内部的整体价值最大化,所以中美的差异挺大的。另外一个,他们是强调父母的选择在哪里住,我们强调的是子女的选择,这个是我们之间的不同。

我们使用的是CHARLS的数据,选了6858个子女全部已婚的家庭,我们问的是老人。其中有女儿的家庭是943个,有儿有女的是4412个,只有儿子的家庭有1503个,这是我们主要的情况。

这个模型很简单,被解释变量是是否远嫁,远嫁取1,近嫁取0;近嫁就是嫁到本村,远嫁就是嫁到村外。这个村是行政村的概念。关键解释变量是是否有兄弟,有就取1,没有就取0。嫁到本村的概率还是很高的,6000多人有900多人。

接下来是实证分析的结果。在女儿是否远嫁之前,先看一下儿子居住的情况。这张表说明,儿子是否离开本村去居住,跟他是不是有兄弟姐妹关系不大,基本上跟父母住在一起概率很大。再看一下,如果父母有儿子,儿子是否居住在本村,跟是否有兄弟关系也不是很大。独生女远嫁的概率会更低,有兄弟姐妹的非独生女远嫁的概率显著提高。

然后看有两个孩子并且第一胎是女儿的家庭,第二胎是否是男孩对姐姐婚姻的影响。姐姐嫁人的时候要考虑下面是弟弟还是妹妹,是弟弟就放心嫁。

再看另外一种情况:两个女儿。数据显示,这种情况下,如果姐姐嫁了,那么妹妹远嫁的概率就会下降,这个跟我们前面的预测是一样的。你也可以反过来考虑,如果姐姐近嫁了,那么妹妹远嫁的概率就会上升。

给定我们上面的推断是对的,那么这个时候近嫁的女儿在统计上应该会有经济损失。我们简单看了一下两组数据,我们看到和远嫁的女儿比,嫁到本村的女儿年收入的均值是要低3000多块钱。当然这个分析只是个初步的、简单的描述统计,并没有考虑任何的内生性问题,只能做参考。

这个实证研究的基本含义是:考虑到在金融市场发育滞后的条件下,很多金融、保险活动不得不通过家庭内部血缘关系的纽带来实现,这使得家庭成员因此在做选择的时候不得不面临更多的约束,因此规范的外部金融市场的发展,保险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对于社会成员的经济自由和福利有重要意义。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