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温柔之歌》:一个关于保姆的故事,折射出复杂的身份矛盾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2017-08-27 17:30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保姆现在是很多家庭中不可或缺的构成,但是这个群体又常常处于失声的状态。保姆作为个体,因迥异的性格与经历而呈现不同的面貌。

小说《温柔之歌》曾获得2016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作者是年仅35岁的蕾拉·斯利玛尼,凭借这一作品使她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龚古尔奖获得者。而这部作品讲述的是一个有关保姆杀人的故事。

8月24日下午,《温柔之歌》的译者袁筱一、作家李洱、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专员Delphine Halgand三人在北京就《温柔之歌》进行了分享。

《温柔之歌》分享会。

2014年,蕾拉·斯利玛尼出版了关于女性瘾者的小说处女作《食人魔花园》,在法语文学界崭露头角。2016年出版《温柔之歌》,三个月即销售76000册,获龚古尔奖后更是销量骤增,目前法语版销量超过40万册。

龚古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贝尔纳·皮沃曾赞誉《温柔之歌》的获奖“证明龚古尔奖回归了它设立之初的传统”;1987年龚古尔文学奖得主塔哈尔·本·杰伦表示“蕾拉·斯利玛尼为法语文学带来了新的书写向度”。

蕾拉有着摩洛哥裔和女权主义者的身份,她的《温柔之歌》从结局起笔——“婴儿已经死了”。这是一个关于被认为是仙女一般的保姆杀死自己照看的两个婴儿的故事。随着与雇主彼此依赖的加深,隔阂与悲剧也在缓缓发酵。路易丝贫困、敏感、自尊,她对完美的偏执追求和对爱的占有,都在原本固有的身份差异面前面临溃败。

作者蕾拉在小说中聚焦于点滴的日常生活来挖掘平静的生活秩序下复杂的黑洞,及深陷疯狂之中的溺水者所有错综复杂的秘密。

《温柔之歌》书封

“《温柔之歌》中,保姆杀人的逻辑其实非常荒诞。”袁筱一说,“因为雇主的两个孩子眼看要长大了,她在这个家很快要失去价值。在这个家照看孩子的工作,是这个保姆唯一可以想象到的生活出路,她固执地希望他们有第三个孩子让她照顾,雇主家一直表现出他们不愿意生第三个孩子,她于是非常简单地想把前面两个孩子扫除掉。”

《温柔之歌》不仅仅是写一个家庭,它还牵涉到社会与族裔,“一方面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看似平等的现代社会,但工作上还是有命令和被命令的关系,这是一种身份矛盾,而这种矛盾是随时存在的。”袁筱一说。

《温柔之歌》是各种矛盾的叠加,不仅仅作用于保姆,也作用于雇主。“小说最精彩的地方在于她把小说的场景组织得像我们的真实生活,每一个细节都非常真实。但有小说家的布局在里面,其实她什么时候打开这扇矛盾之门是有布局的,作为读者也能够读到这样的布局。”

袁筱一谈道:“20世纪法国文学是很难读的。很多作家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叙事方式的突破上,他们对追求新的写作方式的野心超过了对故事本身叙述的欲望。《温柔之歌》是异类,它充满了力量与悬念,且情节缜密。”

作家李洱认为:“法国现代性的已完成,完全进入到一个被资本控制的时代,每个人成为反抗者和镇压反抗者。全球化、民族主义、资本的力量掺合在一起,形成这本小说写作的大时代背景,这本书应该放在大的背景下解读。”

“蕾拉·斯利玛尼试图对矛盾重重的社会进行诊断,她非常精妙地剖析了混杂着仇恨、欲望和爱的复杂的情感,详细描述了一个保姆和雇主之间的纠葛。”Delphine Halgand说。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