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易大经︱5月读书记

易大经
2017-08-27 19:54
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书评 >
字号

《字里书外》,刘涛著,三联书店2017年1月版,49元

好几次有人要我推荐了解书法方面的书,比如书法史,阿涛老师的《书法谈丛》以及此书都在推荐之列。这种短小又具专题化的文章,虽然不是教科书般的讲史,其实不少话题正是书法史的关键。也并不是说一定要对书法史有了整体的了解,才来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不知有多少人在了解书法史的阶段已经昏昏欲睡了。无论是入门与否,能够引起人的兴趣,甚至让人感到困惑不解,可能对学习书法更有益处。有难度才会有启发。像本书这样的短文,无疑自带了作者的诸多思考,去体会、理解,远比死记硬背书学源流要有趣,更能接触到书学的严肃问题。可惜,问的人大部分还是迷信书名要带“史”的。

《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英)罗斯•金著,黄中宪译,社科文献出版社2017年4月版,69元

有个爱读书买书的前辈曾经说,文化史方面的书最吸引他,让他买不胜买,更别提读了。想来这是说文化史研究往往照顾了大多数读者的趣味和接受能力,那么题材的泛滥也就是双面刃。罗斯•金把米开朗琪罗为西斯廷教堂的穹顶所画的壁画工程重放给读者,在他笔下,这位大师与其说是一位工匠,不如说是一位包工头。不过,尽管这样通俗,还是会让读者感受到这是经过研究得出的文本,而不是我们常见的“演绎”(有些甚至是“演义”)。他对米开朗琪罗与对手达芬奇、后起之秀拉斐尔之间的竞争的描写,可以弥补我们对米开朗琪罗同时代的著作的想象——比如乔治•瓦萨里那本《著名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传》(刘明毅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甚至可以抛给我们一个悖论:隔代的在努力还原,同时代的则语焉不详,遮遮掩掩。

《古寺巡礼》,(日)和辻哲郎著,谭仁岸译,上海三联书店2017年3月版,56元

1946年,和辻哲郎在此书的改版序言里,回顾了自1918年他观摩奈良附近古寺印象记出版以来的情况。他对这部旧作怀着十分复杂的感情:“此书里蕴含着笔者如今已经丧失的东西——青春与热情。久居京都十年,笔者几次试图重写一部新的《古寺巡礼》,最终却无法实现,这就意味着,最初的那种青春热情,笔者已经不再拥有了……若此书的优点是在于青春的热情,这种热情便与幼稚是不可分离的。正因为幼稚,彼时才能强烈沉浸在那般空想里。现在不管如何努力,也难以再演(按,原文如此,疑误)那时候的自由想象力的飞翔了。这么想来,三十年前从古美术里获得的深刻感动,以及被其唤醒的各种关心,是必须原封不动地好好保存的。” 和辻哲郎是日本著名的学者,在哲学、思想史上均有成就,如《风土》。但是读这篇序言,却觉得他说出了很多创作者的心声,特别是作家们。“热情与幼稚不可分离”,难道不是对所有“少作”最恰如其分的评价吗?!

1946年和辻哲郎还提到此书“绝版”期间,“有许多人不断索要此书……出征在即,难保生还,因此想在临死之前到奈良一游”,这样的表述,对中国人而言意味着什么,是很清楚的。“可以想象,当时一定有许多人曾经手持《古寺巡礼》踏上过奈良的大和之路。对那些去国怀乡的年轻人而言,此书的阅读成为了他们对文化母体的一次深情凝视。”(见译者序)我非横店爱好者,然而一些表述我以为该更明确、准确的,哪怕不说出来,但至少应该知道是怎么回事。

《书缘》,弘征著,中国书籍出版社1993年12月版,7.80元

很早就知道弘征的名字,记得还写信问过钟叔河先生他的情况,知道了他是湖南一位著名的出版人士。去年有幸编广东出版前辈苏晨先生的藏品集,他富于藏印,其中便有弘征刻的一枚名章,纯是齐派风格。这本书里,不仅有他编书、读书的经历,也有关于治印的故事,据《印缘》这篇文章介绍,他先后为张天翼、丁玲、吴丈蜀、许麟庐、黄永玉、黄永厚、谌容等文化名家治印。他刻印得到过钱君匋先生的指点,后来还出版过篆刻作品集《望岳楼印集》。

作为出版界的有识之士,弘征是最早出版龙应台和三毛作品的编辑。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有趣的,也是他在三毛过世后写的纪念文章后面,附录的三毛五通书简。三毛在信里说,“我一生酷爱金石,也爱看字帖,……我自己的印约有二十颗左右,都不满意,但看是爱看极了。”(第一通)“我的致命伤,在物质上的,就是酷爱书籍和字画、古董,在这方面,必须相当冷静克制,不然收入就不够了。”(第二通)“如果您能够打听到,我实在很想拥有一册(按,指原钤《齐白石印谱》)。”(第三通)“今日看一小册(蝴蝶册)董其昌大师的书信。与他在字帖上印出来的字不同,更加随意散淡,裱工甚美。”(第四通)“沿途都进书店,看见许多印谱,那是我心最大的挣扎,结果实在怕太重,没有买下一本,也舍下了这份‘痴迷’。”(第五通,当时三毛在大陆旅行)这实在太出人意料了。

《鲁诗堂谈往录》,罗继祖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3月版,26元

鲠翁的两部小书,《墨佣小记》与此书,包罗近世文史艺林掌故,是路上随看随喜的掌中宝。《墨佣小记》谈书法,切中时风弊病,议论也有今人看起来特别迂阔的地方,似乎这也正是鲠翁的书法今世所无的原因。“鲁诗堂”谈的都是罗王两家的旧事,有澄清辩白的功能,特别是对罗振玉在溥仪小朝廷里的角色、小集团的内部情况,在客观上提供了一种声音,不论是读今人的一些研究,还是读《郑孝胥日记》《我的前半生》(不是热播剧),都值得听听。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