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30年胰腺癌将成全球第二大致死癌症,突发糖尿病要警惕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被称为“癌中之王”。全球范围内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列恶性肿瘤的第12位和第7位。其发病率高、病情进展快,且患者发病时大多已处于晚期,病死率极高。在我国,胰腺癌呈快速上升趋势,农村地区尤为突出。如何进一步提高胰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成为大众的关注热点。
8月26日,在刚刚开幕的“第二届中国胰腺肿瘤大会”上,大会执行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肿瘤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学胰腺癌诊治中心主任王理伟教授呼吁:要正确理解精准医疗理念,规范制定胰腺癌患者全程管理的诊疗策略,从而改变中国胰腺癌的诊疗现状。
基因分型精准治疗胰腺癌被誉为“癌中之王”,具有“三高三低”的特点,“三高”即发病率逐年增高、术后复发率高和死亡率高,“三低”即早期诊断率低、手术切除率低和药物有效率低。
胰腺癌诊断时约有85%的患者已处于晚期,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同时,即使15%患者能够予以手术切除,其平均生存期也仅约18个月左右。因此专家预测,2030年胰腺癌在全球的死亡率将位居第二位,成为名符其实的癌中之王。
会上,王理伟教授提出“精准全程规范个性管理,改变中国胰腺癌诊治现状”的观点。据介绍,所谓精准与个性即通过基因检测,将每一位患者进行基因分型,从而针对胰腺癌不同临床特征和分子分型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进行用药。所谓全程是指胰腺癌患者确诊以后,对治疗过程进行后续随访和复查,实行全程管理。所谓规范是指在肿瘤各界专家形成的共识基础上,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各类癌症的规范化治疗指南。
他说,要基于精准理念,在综合患者遗传信息、肿瘤组学信息和患者临床信息的有机结合基础上,提供全程、规范化、个体化及多学科综合诊治管理,这样才能显著延长胰腺癌患者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胰腺癌的全程管理即应将患者视为一个整体,在诊疗过程中,有机结合诊断、全身内科治疗和局部的外科、放疗和介入等治疗,注重胰腺癌患者的体能状态、营养状态、胆道感染、疼痛控制、凝血状况等,并将全身最佳支持治疗贯穿始终。
突发糖尿病要警惕
同时,王理伟教授提醒,有胰腺炎病史、突发糖尿病患者要警惕胰腺肿瘤。80%的胰腺癌患者都有胰腺炎的病史,此外如果近期突发糖尿病,出现不明原因的血糖波动,可表现为糖尿病病情突然加重或无法控制,需要警惕胰腺癌的发生。另外约40%的胰腺占位并非为胰腺癌,可能是包括胰腺类癌在内的其他疾病,诊治时需要注意加以鉴别。胰腺类癌与胰腺癌不同,是一种预后相对较好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较低,生长缓慢,治疗的方法也不相同。
研究表明,胰腺癌的发病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吸烟、酗酒、饮食、肥胖和糖尿病等因素均可影响胰腺癌的发病风险。
多数胰腺癌患者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加之胰腺在解剖上有胃肠等器官遮掩,因此胰腺癌很难在早期被及时发现。尽管如此,但若对胰腺癌的症状有一定的了解,则有利于尽早就医,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胰腺癌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出现下列症状的人群需要警惕:
1.上腹部不适,是胰腺癌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常见部位是中上腹和左季肋部,可向背、右肩胛、前胸等部位放射,故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患者还常出现持续性腹痛,可在饭后加剧,起病急者则有明确的腹部绞痛或钝痛。当肿瘤累及内脏包膜、腹膜或腹膜后组织时,在相应部位可有压痛。
2.消化道症状、消瘦乏力:患者常见症状包括上腹部饱胀不适、消化道出血、呕血、恶心呕吐、便秘甚至黑便、腹泻(常为脂肪泻)等,且常在发病后短期内即出现体重明显减轻、身体衰弱困乏。
3.黄疸是比较常见的胰腺癌晚期症状,少数早期患者也会有此表现。患者尿液颜色加深,大便可呈陶土色,角膜及皮肤发黄,部分患者还出现顽固性的皮肤瘙痒。但个别病人可因肿瘤的炎性病变、水肿的暂时消退、肿瘤组织坏死脱落、胆肠瘘形成等因素,造成黄疸的暂时减轻或消退。
4.血糖波动:少数病人起病时出现不明原因的血糖波动,因此常将身体消瘦的症状误为是糖尿病的表现。胰腺癌患者也可表现为糖尿病病情突然加重或无法控制。
此外,部分患者在病程中有发热出现,临床可表现为低热、高热、间歇热或不规则热等。还可有小关节红、肿、热、痛,关节周围皮下脂肪坏死及睾丸痛等。胰腺癌转移还可造成锁骨上、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发硬。部分胰腺癌患者可表现出急躁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症状。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