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虞永平:活教育的时代意义与实践指向
虞永平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江苏省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理事长
一、陈鹤琴与活教育
陈鹤琴是真正的教育家,中国现代幼儿教育之父、儿童心理学家、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中国学前师范教育体系的重要开创者、中国儿童玩教具研究的拓荒者,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活教育”理论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活教育于 20 世纪 20~30 年代孕育,1923 年在南京成立的鼓楼幼稚园和 1929 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华儿童教育社为活教育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活教育是 20 世纪 40 年代形成的一个新儿童教育运动,也是一个划时代的教育运动。它是中国社会的产物,是适应中国人民的需要,经历了一系列的实验而产生的。活教育是一种适合中国实际的教育制度,也借鉴和吸收了西方现代教育的核心思想,与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一脉相承。活教育也是较早在西方产生影响的中国教育理论。
在创立江西省实验幼稚师范学校期间,陈鹤琴提出了活教育理论,并将该理论运用于幼稚师范学校的教育过程之中。活教育孕育在儿童教育(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之中,是对改进儿童教育的深入反思和迫切愿望催生了活教育。
1940 年,陈鹤琴在主题为“什么叫作‘活的教育’”的演讲中首次提出活教育。他说,我是最喜欢儿童的,同时我还可以说今天在座的诸位也都是喜欢儿童的,儿童总是可爱的,即使最低能的儿童。“我今天武断地说一句,儿童的命运,将来的前途,很大程度上操在教他们的成人手中,这是多么重要啊。”
活教育是一种真正旨在改变“浪费童年”的教育。陈鹤琴指出:“不会教小孩,不知贻误了多少聪明的儿童,埋没了多少天才的儿童,没有合理的教育去教我们的小孩,没有把我们的小孩的聪明与天才发展出来,这真是太可惜了。”陈鹤琴正是从这种对教育的反思和感慨当中,看到了教育中没有儿童的严重不足,引出了活教育,提出要改变教育,改变教育的目的,改变教育的内容,改变教育的方式。其实,这种情况直至今天还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小学化”现象的部分根源就在于此。“学前教育宣传月”宣传的就是要倡导儿童发展的活的教育。
活教育的本质是从儿童出发,主张教育必须为了儿童。陈鹤琴从对自己孩子的案例的分析中指出,很多成人其实并不了解孩子,随意采取的教育策略不能被孩子接受。为此,陈鹤琴说:“我可以肯定地说,要了解儿童心理,认识儿童,才能谈到教育儿童,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活的教育,而不是死的教育。”活教育活在追随活儿童,根据儿童的发展现状决定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所以,活教育也是适宜于儿童的教育。
陈鹤琴提出,什么是活的教育?简单地说一句,就是不是死的教育,我们要教儿童所需要的和应当知道的,我们不能一再贻误我们可爱的儿童,儿童不是皮球,更不是鸭子,而是一个有生命力和生长力的好动的小孩。我们所需要的教育不是打气或者塞鸭子,我们是要小孩自发主动地通过行动来学习。
活教育就是动用儿童的多种感官的教育。陈鹤琴指出,我们要活的教育,教材是活的,方法是活的,课本也是活的。我们大家要一起振作起来,研究儿童的切身问题,为儿童谋福利,尽量地利用儿童的手、脑、口、耳、眼,打破只用耳朵听,只用眼睛看,而不用口说,不用脑子想事情的教育,我们不能再把儿童的聪明、儿童的可塑性、儿童的创造能力埋没了。我们要效法狂风暴雨的精神,对教育也要以同样的手段纠正过去,开发未来。
活教育不是标新立异,想自外于一般的教育主张,而是不满传统的固陋和偏枯,想推动为全民幸福服务的一种教育运动。陈鹤琴指出,今天中国的社会及世界的趋势都是复杂而多变化的。我们中国人民的生活,无论在意识上和方式上都是多样的。
在今天,我们还要求多数人闭门读书,把教育的意义停留在书本或学校的圈子里,这是不合公理也不可能的事。我们希望中国人民的教育是在生活上获得知识,以丰富的知识来提高生活,失去了生活的意义,也就失去了教育。我们提出的理论和我们的理想还有相当距离,正如一次长距离的旅行,提起了已经走了一段路程的腿,还要向着辽远的前程迈进。有刺手的荆棘吗?有;有胖脚的石子吗?有。我们的步子有时候要迟缓一点,有时候要迂回一点,但是,我们的方向和意志永远不变。
二、活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活教育涉及教育的观念与实践,涉及教师和课程,涉及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涉及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涉及幼儿园、小学和师范,要改进各层级的教育还涉及和关系到家长,要完善家庭教育。针对陶行知先生批评当时的教育存在“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现象,陈鹤琴提出“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的思想,以努力改变当时教育的状况。
陈鹤琴详细分析了活教育与死教育的十大区别。他认为,死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一切设施、一切活动,教师是中心是主体,学校里一切活动差不多都是教师的活动;教育的目的在于灌输许多无意义的零星知识,养成许多无关重要的零星技能;一切教学集中在‘听’,教师口里讲,儿童耳朵听;个人学习,班级教授;以威以畏来约束儿童;教师以个人主见来约束儿童;固定的课程,呆板的教材,不问儿童能否了解,不管与时令是否适合,只是一节一节的上,一课一课的教;儿童呆呆板板,暮气沉沉,不好动,不好问,俨然是小老人;师生界限分明,隔膜横生;校墙高筑,学校与社会毫无联系。”
而活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一切设施、一切活动都以儿童为中心的主体,学校一切活动差不多都是儿童的活动;教育的目的在培养做人的态度,养成优良的习惯,发现内在的兴趣,获得求知的方法,训练人生的基本技能;一切教学集中在‘做’,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分组学习,共同讨论;以爱以德来感化儿童;儿童自定法则来管理自己;课程是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社会需要来编订的,教材也是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社会的需要来选定的,所以课程是有伸缩性的,教材是有活动性和可随时更改的;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工作时很静很忙,游戏时很起劲,很高兴;师生共同生活,教学相长;学校是社会的中心,师生集中力量改造环境,服务社会。”
此外,陈鹤琴还比较了死教育和活教育在课程、教学、儿童等方面的不同。如传统教育注重文字知识、听得来的知识、未经自己验证的知识。活教育注重大自然、大社会,以实际生活做出发点,观察事物、调查情况、从事实验,通过这许多活动的课程——“做”的课程、实际的知识、真实的经验,获得真知识。有了科学的依据,自己做出判断,这种知识才是儿童自己的。再如,学习方法上的不同。传统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以教师为主,以社会为中心。活教育注重的是实际的做,要学生自己做,注意分组学习、集体讨论,以相互的经验来相互切磋。以儿童为主,以爱以德来感化儿童,每个儿童遵守集体公约,在爱的氛围中陶冶良好品德。
活教育是个完整的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三大目标体系、十七条教学原则、十三条训育原则、学习的四个步骤、五项活动、活教育十个特点等。下面,主要从三大目标、五项活动和活教育十个特点来重温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
1.三大目标
陈鹤琴在活教育体系中提出了活教育的“三大目标”:1.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2.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3. 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同时指出,现代中国人的核心在于:
健全的身体。身体的好坏对一个人一生的生活、事业及抱负都具有很大影响。一个健康的人,他有理想,他乐观、积极、有毅力,他能担当起大事。我们应该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身体,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担负起现代中国与世界给予我们的任务。
创造的能力。我们提倡培养创造力,并且从儿童时期培养起。儿童本来就有一种创造欲,我们只要善为引导启发,就可以事半而功倍。只要我们能加以适当的训练,就能养成他们一种创造能力。怎样训练呢?第一,要有劳动的身手,活教育主张“做”,做就是劳动。一切创造从不是从空中造楼阁,而是要劳动,需要做,从做中学,从做中求创造。第二,要有科学的头脑,把我们的头脑武装起来,认真认识大自然运动的法则,认识社会发展的路向,用科学的方法去做、去劳动,这样手脑并用才能创造。
服务的精神。我们要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并要为国家服务,为人类服务,为真理服务。如果我们只有知识和技能,却不服务于社会,只知自私自利,就失去了教育的目的,必须培养儿童的一种服务精神。我们要指导儿童去帮助别人,去了解大我的意义,肯服务,这才配做一个现代中国人,一个世界人。
合作的态度。我们的合作精神还不够彻底,所谓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就是对我们中国人做人态度的一种强烈讽刺。只要人一多,就不知道怎样来合作……缺乏合作精神,确实是一个严重的缺陷。所以谈做人,做现代中国人,首先要培养这种合作的态度。
世界的眼光。既然我们要做一个世界人,就必须有世界的眼光,所谓世界眼光就是对世界的看法,我们要有对世界的正确看法,必须要了解世界的事事物物,大自然是怎样运动的,大社会是怎样发展的,大自然大社会是与人息息相关的。
只有认识世界,才能使眼光远大,不斤斤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要在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我们必须与大自然、大社会接触,追究大自然、大社会的运动和发展。活教育主张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以宇宙为学校,这样才能有世界眼光,才能做一个世界人。
2.五项活动
陈鹤琴在活教育中提出了儿童的五项活动,即儿童健康活动、儿童文学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科学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又称“五指活动”。
陈鹤琴说,五指活动的五指是生长在儿童的手掌上的。换句话说,就是一切的活动要在儿童的生活上、智力上、身体上互相联系、连续地发展。如果把这只手掌当作成人的,那么儿童心身的发展就不能依据正常的途径前进,而每次活动也因此变得枯燥乏味,脱离儿童实际生活。
因此,五指活动要注意儿童生理、心理的发展,要关注儿童的生活实际 。五指活动的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相互联系。在幼稚园里,课程不是分割的,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幼儿园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依据儿童心身的发展,五指活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合理地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上。
3.活教育十个特点
活教育的中心是儿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儿童就是能动的核心。学校中一切的活动是为儿童的,教师可以建议儿童去学什么,但最终要学习者来处置。
活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儿童良好的举止和习惯,发现他们的内心兴趣,锻炼他们生活的艺术。
新教育制度着重在做,在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活教育促进分组学习、集体讨论。儿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可以参加各种小型的活动中心。
在新制度下,儿童在慈爱的氛围中成长。
在新制度下,课程是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社会需要来编定的,而且教学的材料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做变动的。
在新制度下,儿童靠自尊和自治来管理。
在新的学校内,我们看到儿童活泼可爱,他们忙碌地工作,快乐地游玩。
在新的学校内,教师与儿童共同生活、共同工作、共同学习。
在新的制度下,学校是社会的中心,教师与儿童集中力量重整环境,为社会服务。
三、从活教育原则看课程的变革
陈鹤琴在活教育教学原则的卷首语中指出,他提出的教学原则,受到了两位西方学者的影响。一位是格雷戈里,他提出了“七个教学原则”,更重要的是另一位,威廉·詹姆士,他把教育心理学运用于具体的教学过程,让教学原则生动明了。
陈鹤琴说,十七条教学原则是根据最近儿童心理学的学说和他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写的,他的目的与格雷戈里和詹姆士一样,实现“心理学的具体化和教学法的大众化”,使得做老师的和做家长的读了都能了解和应用。
原则一: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没有一个儿童不好动,也没有一个儿童不喜欢做,他自己动手就可以得到肌肉运动的快感。生活中有很多练习的好机会,他做过了,就有了自己的感受,就建立了跟外部事物之间的联系。在学校里的一切活动,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自己动手即是做,做了就与事物发生了直接接触,就得到直接的经验,就知道做事的困难,就认识事物的本质。要知道做事的兴趣越做越浓,做事的能力越做越强。陈鹤琴说:“‘做’这个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一切的学习,不论是肌肉的,不论是感觉的,不论是神经的,都要靠‘做’的。”“所以,凡是学生能够做的,你应该让他自己做。”
原则二: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一切教学不仅仅要在“做”上打基础,还应当在思想上下功夫。最危险的就是儿童没有思考的机会。思考是行动之母,思考没有受过锻炼,行动就等于盲动,流于妄动。各种教学你都不应该直接告诉儿童种种的结果,应当让儿童自己去实验、去思想、去求结果。教师的责任是从旁指导儿童怎样研究、怎样思想,越俎代庖是教学中的大错,直接经验、自己思想,是学习的唯一门径。
原则三 :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
要让儿童获得某种行为或品性,就要有针对性地用适宜的方式去教儿童,让儿童学得有效,真正能通过学习获得这种行为或品性。尤其是应该让儿童在行动和体验中去学习,很多行为的获得,讲解并没有实际的用处,必须在体验中学习。如游泳、炊事及得体的说话均是如此,一定要使他们在适当的自然、社会环境中,得到相当的学习。
原则四 :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
学校所学的实在是很少,即使老师拼命地注入填塞,儿童所学到的东西还是不够用的,而且所填塞的东西都不容易消化,不容易理解,并且和学问修养仍然没有太大关系。把一本教科书翻开,遮住了儿童的两只眼睛,儿童所看到的世界只不过是一本六寸高、八寸宽的书本而已,儿童的世界多么大,有伟大的自然界亟待他去发现,有广博的大社会亟待他去探索。花草树木、鱼虫鸟兽,风霜雨雪,日月星辰,多是儿童知识的宝库。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
原则五: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
应该利用儿童人性普通的好恶来鼓励儿童怎样做人,怎样求学,要多给孩子鼓励,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对儿童来讲都非常重要。活教育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你不要禁止孩子不做这样,不做那样,而应该教孩子做这样,做那样。一切的一切,你要用鼓励的方法来引导儿童的行为,来督促儿童求学。消极的制裁不会产生多大的效果,有时候反而容易引起儿童的反感。
原则六: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有大自然、大社会意识的教师,就能够注重周围环境中的自然社会资源,不会满足于讲解,不会抱怨没有辅助材料、没有课程资源。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我们要张开眼睛去仔细看,伸出双手去缜密地研究。书本上的知识,是间接知识,你要获得直接的知识,确实而经济,你应该从大自然中去追求、去探讨。大自然是我们知识的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活教师,我们应当向它请教,向它探讨。这种教学,教师教起来生动深刻,学生学起来兴奋有趣,我们何必将一部分一部分的教材四分五裂?应该整体地去把握课程内容。
原则七 :比较教学法
比较教学法的好处,是它能使小孩子对所学的事物的认识格外准确,印象更加深刻,记忆更加持久。各种常见的事物都是可以用比较教学法的。自然物、国语以及做人等都可以用比较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种方法能提高教学的效果,学起来比较生动、比较具体。总而言之,比较教学法在教学上是很有价值的,他在学校里应当占着重要的地位。你若用这种方法去教小孩子,那么小孩子对所学的事物一定学得格外有兴趣,认识一定格外清楚,印象格外深刻,记忆格外持久。
原则八: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
凡是儿童、普通儿童都喜欢比赛的。比赛有什么好处呢?比赛可以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比赛分团体和个人两种,团体比赛的价值比个人比赛来得大,合作互助、牺牲精神可在团体比赛中培养的,但团体的范围应当常常加以扩大,不要变得太狭窄。比赛中有两种精神小朋友必须学到,就是胜则不骄,败则不馁。个人比赛又分两种,就是与他人比赛和与自我比赛。自我比赛比较来得妥当,我们应当多多采用。
原则九 :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
小孩子喜欢听好话,而不喜欢听恶言。利用这种心理教师可用激励教育法去教育儿童。积极的暗示就是一种激励教育法,它是软性的,比消极的命令要费时间精力,但其效果却非常之大。暗示可分为四种:一种是语言;一种是文字;一种是图画;一种是动作。其中动作的暗示性最大。做父母、教师的应当以身作则,利用动作的暗示去教育儿童。
原则十 :替代教学法
小孩子生来无所谓好,无所谓坏。他时时喜欢游戏,我们应当想办法满足他的欲望,同时使他顾到别人的幸福,要使他参加共同生活,要使得他爱护公共事务。小孩子好奇的侥幸的心理也是有的,机遇诱惑可以引起他的好奇,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游戏来满足他的侥幸心理。小孩子是好动的,他喜欢做这样,喜欢做那样,你没有东西给他做,他就要破坏,就要捣乱,所以我们要他做,要他建设,要他创造。小孩子喜欢合群,我们应当让他有一种正式的组织来发展他的能力,养成他们的群性。我们要用各种替代的方法来满足他的欲望,来发展他的个性,养成他的人格。
原则十一 :注意环境,利用环境
儿童既然喜欢玩耍,大自然、大社会中都可以找到很多好玩的东西来做活教材和活教具。教师要有发现环境中教学材料的能力和敏感性,不断利用环境充实教学内容,让儿童有更多材料玩,有更多东西学。要做一个成功的老师,你一定要注意环境、利用环境,环境中许许多多的东西,初看与你所教的没有关系,仔细研究研究看,也可以变成很好的教材、很好的教具。
原则十二 :分组学习,共同研究
班级教学与个别教学各有利弊,分组教学更具好处。它的好处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有组织的,二是经济的。它更注重教学过程。集体学习是活教育教学原则的一种方式。一个人的思想需要有刺激,有了刺激,思想就越来越多,越来越进步。别人给我们的刺激不一定是好的,但别人的刺激而引起我们其他的思想,同样也可以得到好处。三人行,必有我师。还有时候,态度非常重要,不要以为自己总是对的,别人总是错的,要大家贡献意见,择其类别加以分析而讨论之,那做事的兴趣就一定浓厚。一人做事与两人做事就不同,两人做事彼此商量,意思就多,就是享受也是如此。所谓独乐不如共乐,所以研究学问更应当共同来学习。
原则十三 :教学游戏化
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健康的小孩子是好动的、快乐的。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能够化读书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就会变得更加有趣、更加快乐、更加进步。但是人们总是认为读书的时代不应该游戏,把读书和游戏孤立分离开来看,完全是错误的。假如读书只有读书,读书不应该游戏,那么读书的生活会变得枯燥无味,哪里谈得上进步?
做到教学游戏化就要使读书活动兴致勃勃,学习进步迅速。游戏化适合于任何儿童,也适合于任何工作与教学,在教学游戏化过程中,我们老师还应该特别注意:一要注意方法与目的的结合。游戏的方法,本来是为了达到教学的目的而应用的,忽视这一点就失掉了教学的意义;二要注重多数人的活动,游戏化最容易产生的利弊就是让少数成绩好的小朋友来做,其余儿童坐着看,这无异于剥夺了大多数儿童的学习机会。教学游戏化是以做为中心的,也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学应用,其充实与发展还有待于大家研究与努力。
原则十四 :教学故事化
所有孩子都是喜欢故事的,教学故事化就是利用孩子喜欢故事的心理来展开教学,丰富教学的内容,增进教学的成效。第一,故事与儿童的情感有交流作用;第二,故事情节的神奇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第三,故事能激起儿童的想象力;第四,故事组织完整,意义连贯的事物更容易理解,适合于儿童的学习心理。教学故事化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展开:第一是教材的故事化;第二是教法的故事化。教学故事化是活教育的新要求,它在教学过程中究竟能产生如何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原则十五 :教师教教师
所谓教师教教师,就是举行教学演示或者组织巡回教学辅导团一类的组织。这是近代教育方法上的一种新趋势,不仅能够在一个学校一个城市里举行,同样可以应用“分组学习、共同研究”的原则,推行到所有学校中去,对于充实教师本身、提高业务水平有较大的帮助。
那种只用耳朵听,靠别人用嘴讲的讨论或者演讲方式不能收到成效,就是由于非亲身去做,不能切实感觉的缘故。教学演示能改变这种状况。教学演示的基本步骤就是担任教学演示的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并演示给到场的各位教师观摩,演示完后进行评奖,评论其优缺点,进而讨论怎样用新的方法选择新的教材,完成最合理的教学工作。
原则十六:儿童教儿童
儿童教儿童的好处在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儿童了解儿童的程度比成人更为深刻,由于他们彼此年龄相仿,兴趣易于接近,理解思想一致,尤其是儿童最乐于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别人,当学会一点新的东西时,他总是热心地去让别人知道。儿童了解儿童较为深刻,这是我们所要提出的儿童教儿童的第一个基本认识。这一条教学原则是根据陶行知的“小先生制”提出来的,意思是让儿童来教育儿童,让儿童来指导儿童。这种办法一方面可补充教师数量之不足,有益于教育的普及;另一方面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起辅助作用,有益于教学效益的提高。第二,儿童鼓励儿童的效果比成人所能达到的更为巨大。儿童心目中认为成人能够做成这件事并不稀奇,所以我们说儿童教儿童,对被教儿童的鼓励更大。第三,儿童教儿童是教学相长,儿童为了要教,事先就得充分准备,在教过以后,他们对于教的内容必然认识得更加清楚。所以,儿童教儿童不但是被教者得益,即使教者本身也得到了很大益处。这种得益不仅仅是教材以内的知识范围而已,而且儿童获得了发展创造才能的机会。儿童教儿童的范围应该不断扩大,个别儿童轮流教,在同一学校、同一班级都能进行。各校的儿童可以轮流教,各国的儿童都可以轮流教。儿童教儿童是有效的教学,希望它能够与儿童互助运动紧密结合,推进人类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
原则十七: 精密观察
观察是获得知识的基本方法。精密观察,这是开启真理宝藏的钥匙。掌握这把钥匙,我们就变能接近科学真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采用观察方法,一方面通过实地观察来实行教学,另外一方面通过实际研究来培养儿童善用观察的学习态度,则教学效果必将因此而得到提升。为什么用了观察方法就能增进教学效果呢?第一,由观察所获得的知识是直接的知识,其次,亲身阅历的经验印象最深刻,第三,容易发现问题,也容易解决问题。最后,我们可以说,观察不仅能增进教学效能,还可以培养儿童学习的兴趣与求真的态度。
观察的教学不仅促进学习兴趣,而且儿童的人生态度也将因此得到健全的发展。观察所依据的是客观事实,失去事实的支持,则附会造作都将产生。儿童养成观察习惯之后,一种尊重事实、求真求实的态度自然会建立起来。怎样进行观察呢?第一,全面的观察,第二,比较的观察,第三,系统的观察,第四,五官俱到的观察。观察是人类获得知识的基本方法。假使要教学能获得大的效果,则精密观察的方法便不能不予以正确地应用。
我们要学习陈鹤琴的问题意识和反思意识。陈鹤琴所关注的问题经历了近一个世纪,有些问题尚未真正得到解决,现在需要反思的是我们,需要行动的是我们。活教育充分体现了陈鹤琴的创造精神,即努力学习和研究西方的教育思想,又能立足中国实际,脚踏实地、深入实验,探究解决中国问题的中国方案。我们需要这种魄力和勇气,更需要这种精神和志向。
从儿童出发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支撑,也是活教育活的灵魂。从儿童出发,能让我们看清很多问题的本质,我们应该大力倡导,努力践行!
作者:虞永平(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江苏省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理事长)
来源:《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