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021年中国电子签名行业研究报告

2022-04-22 12: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艾瑞 艾瑞咨询

电子签名丨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

电子签名是企业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在政务、房地产、人力资源等应用场景都受到了国家政策的高度支持。新冠疫情之下,企业对电子签名的接受程度快速增加,行业热度持续攀升。

目前电子签名赛道内的主要玩家有四类:1)以电子签名为核心业务的独立电子签名厂商,2)基于数字证书业务跨界进入电子签名市场的CA机构,3)证据保全/商用密码/信息安全背景的跨界厂商,4)互联网公司旗下电子签名产品。

2020年中国电子签名市场规模为20亿元,预计2023年将增长至37亿元。现阶段,中国电子签名市场中有约四分之一为本地部署收入,但展望未来,云部署预计将保持每年30%-40%的增速,成为未来电子签名市场的主要增长动力。

电子签名市场不断向头部集中,生态融合不仅是行业趋势,更是厂商的战略思维。电子签名正在通过技术共创、业务/产品能力共创、系统打通共创,加速与各界融合,向深层次解决方案提供商迈进。

各省市政府对统一电子印章平台的推进,将为电子签名行业带来新的机遇。标准规范、兼容互认的统一电子印章平台,不仅能够便利企业的“跨省通办”,更有机会赋能跨区域、跨平台的企业间电子签名,进而实现“社会化电子印章”。

引言

政策进一步支持电子签名发展,头部厂商频繁跨界合作

近两年的电子签名行业出现了诸多新变化,可从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行业因素两方面来看。2020年的新冠疫情使得很多原有的消费、生产、办公形式难以展开,催生了许多新需求和新场景,如流程审批在线化、财务报销数字化、办公协作远程化等。此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国家制定碳中和相关行动方案,电子签名在去纸质化办公中展现出很强的优势。而从行业内部看,国家针对此行业推出的法律法规指引进一步明确其合法性和先进性,激活企业需求,而厂商也在服务、产品等方面上下求索。电子签名厂商重视网络效应,与其他赛道头部厂商进行资源与技术优势整合,并将服务场景扩展至政务一网通办和电子商务等领域,构建企业合同与签名及相关法律服务的全链条管理。

电子签名概念界定

电子签名需满足可靠四要素,其价值在于降本、增效与提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其中第16条规定,电子签名需要第三方认证,由依法设立的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提供认证服务,即中国企业若想使用电子签名,需先获得CA机构颁发的CA证书,因此与CA机构合作也是电子签名厂商绕不开的一环。这里的CA(Certificate Authority)证书是指数字证书,即一串用于标志通讯方身份的数字。

电子签名相关概念辨析

电子签名是利用数字签名、数字认证等实现物理印签电子化

本文提到的“电子签名”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厂商类型上包括本地部署的传统厂商和采用SaaS模式的第三方电子签名厂商,名词解释上包括常说的“电子签章”与“电子印章”,电子签章多见于本地部署的传统厂商,而电子签名是第三方云签厂商提及较多,但是其背后原理都是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实现签署行为的电子化、合法化,“章”或“名”只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是用数字技术模拟物理印章使用时的不同外观,但都是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将签字转化为与纸质文件盖章操作相同的可视效果,目的是能够辨识电子文件签署者的身份和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实际上,真正有效的部分是隐藏在背后的数据信息。

电子签名技术原理解读

非对称加密技术保障加密过程不可逆,信息无法被破解

电子签名技术涉及对文件内容的加密防篡改和对签约方身份的认证,主要采用非对称加密技术,利用哈希算法的单向不可逆特点,采用比较Hash值的方式进行验证。核心技术原理是采用公钥和私钥进行加解密,在不同场景下二者的应用有所不同:在签名认证环节,为了保证签名者为特定对象,没被他人伪造,需使用私钥加密签名,而任何持有公钥的相对方都能够判断签名者身份为私钥持有人。而在内容验证环节,为保证合同内容的私密性,仅接收方可读取,因此采用公钥加密私钥解密的形式保证数据安全性。

中国电子签名行业发展演进

以生态融合为发展关键词,场景化应用渗透加深

新冠疫情下的电子签名行业

政府鼓励企业“无接触”签约,电子签名被广泛认可

新冠疫情对推动企业数字化具有积极意义,显著表现在协同办公、财税等领域,而电子签名作为企业数字化的“基础设施”之一,关注度与认可度也大大提升。由于部分地域封锁,企业在线签约需求大大提升,电子签名需求峰值出现在2020年2月1日复工后,厂商新增需求可达2019年同期10倍以上。因疫情无法线下签订合同,对电子签名需求最强的场景有人力、金融、房地产、供应链等。现今疫情已经得到良好的管控,但其余温仍在推动电子签名行业热度高居不下。

电子签名产业链及产业图谱

独立与跨界玩家共同竞争,与下游生态伙伴合作趋于频繁

电子签名产业上游承接实名认证机构、CA机构、时间戳服务机构,确保电子签名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中游根据厂商的背景可分为:1)以电子签名为核心业务的独立电子签名厂商,2)基于数字证书业务跨界进入电子签名市场的CA机构,3)证据保全/商用密码/信息安全背景的跨界厂商,4)互联网公司旗下电子签名产品;下游客户群体包括政府客户、企业客户和个人用户,除通过直销和渠道触达客户外,电子签名厂商与OA、ERP、CRM及文档等厂商的生态合作也更加频繁和密切,以期将电子签名深度融合到企业的业务流程中,切实提升企业的数字化水平。

电子签名行业投融资情况

资本向头部厂商集中,战略合并加速洗牌,赛道进入整合期

与2017年之前投资标的较为分散不同,进入2017年之后电子签名赛道的投融资开始区域集中,同时单笔融资的融资金额不断攀升,e签宝、法大大和上上签三家厂商吸引了绝大部分的资本。投资方中,除阿里、腾讯积极进入电子签名赛道,将电子签名纳入应用生态之外,电子签名厂商之间也正在加速整合。随着e签宝在2021年9月宣布战略并购金格科技,行业洗牌期已然来临。

中国电子签名市场规模及预测

2020年市场规模约20亿元,场景应用深入,云部署引领增长

根据艾瑞咨询测算,2020年中国电子签名市场规模约为20亿元,同比增速受到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影响而有所下滑。但一方面电子签名厂商正积极拓展人力资源、流程审批等场景的应用,另一方面,疫情加速各行业的数字化进程,对远程、在线签约的市场教育效果显著,预计到2023年中国电子签名市场规模将增长到37亿元。

现阶段,中国电子签名市场中有约四分之一为本地部署收入,云部署虽然市场声量高,但受限于收费模式、目标客群等因素,市场规模仍然较小。展望未来,相比本地部署15%-20%的年增长率,云部署预计将实现每年30%-40%的高增长,成为未来电子签名市场的主要增长动力。

中国电子签名市场竞争格局

行业格局较为集中,头部五家厂商市场份额为37.4%

目前,中国电子签名市场的格局较为集中,头部五家厂商e签宝、CFCA、数字认证、契约锁及法大大的市场占有率接近40%。

政府电子签名应用需求分析

响应“放管服”,以电子签名为突破口推动全流程在线政务

电子签名是电子政务的关键环节,随着“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的推行,无论是政府对内的签字审批、部门间的公文流转,或是面向公众的政务服务、行政执法,未来都将可以通过电子签名来完成。2018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互联网+政务服务”和“放管服”改革的节奏加快,电子签名在政府领域的应用开始从政府内部流程审批向对外的公共服务场景渗透。相比企业应用电子签名,政府项目在安全合规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需要厂商具备相应的资质证书,同时政府类电子签名项目的定制、实施、培训等服务也更重,对电子签名的综合实力要求较高。

政府电子签名应用落地情况

从部门分散建设到省级统一平台,电子证照、印章同步发放

在“一网通办”目标的指引下,政务信息化开始从分散建设向统筹规划演变,省级政府网积极搭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汇总各垂直委办局及下属市、区的信息系统,对外输出统一的服务窗口。具体到电子签名层面,2018年以来,建设省级统一电子印章平台为大势所趋。截至2021年10月,已有16个省级政府推出了电子印章管理办法、电子印章推广行动方案等相关政策。部分领先省份如北京、上海、浙江等已经上线了省级平台,在政务服务网站、APP及小程序均可申领电子印章,并针对新设企业进行电子营业执照与电子印章的同步发放,推动电子签名在公共服务场景下的落地应用。

政府电子签名应用场景:公共服务

打通层级、区域及部门壁垒,提升服务效率、优化营商环境

现阶段政府电子签名应用的重点方向为对外公共服务,以省级政府为中心搭建电子印章平台,向上与国家统一电子印章系统对接,向下集合下属市、区的自有系统,并通过与各垂直委办局的业务系统对接,集成企业注册、纳税申报、不动产登记等公共服务能力。企业和个人在省级平台提交身份认证所需信息后,即可申领电子印章(包括企业公章、财务专用章、发票专用章、合同专用章、法定代表人等多种类型),完成各项业务的线上办理,从而降低公众办事和交易的成本,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实现营商环境的优化。

企业电子签名需求分析

生态推动内外部需求上涨,C端消费金融成为新需求点

企业对电子签名的需求根据企业的运营和业务需要可以分为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两个方面。内部需求主要是企业内部运营相关的场景,如人力资源、流程审批、采购等,通常与企业内部的OA、ERP、CRM等系统进行对接以实现需求。外部需求主要指与B端相关的供应链,与C端相关的B2C、房地产等场景。推动需求上涨的核心动力是电子签名使用的网络效应,即生态内有号召力的企业,能够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一方面推动企业外部B端场景的应用,另一方面外部使用的增加也会促使企业经营者考虑在企业内部运营中使用电子签名提高效率,比如流量大厂带动广告、自媒体的使用。此外,B2C的消费金融场景在疫情影响下也成为需求的一个新增长点,如与C端消费者关联紧密的住房认购等。

企业应用场景:协同办公

电子签名结合OA系统,协同+电子合同+签名模式价值凸显

在无纸化办公、移动办公、企业数字化以及疫情影响的背景下,大部分企业内部的协同办公、远程办公都成为可能,但是仍然存在如远程入职无法签订劳动合同等痛点问题,这是全面协同和数字化难以实现的部分,而电子签名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实现全面的办公数字化,实现协同办公向智能化办公的跨越。电子签名是基于密码学范畴的加密技术,因其能够通过API等集成到OA系统中,解决流程审批、人事管理等协同问题,从而成长为数字化时代的商业基础设施,推动商业效率的进步。因此,基于一个大的协同办公平台,将相关的管理工作、运营流程、电子签名进行集成和融合,以期实现从简单的降本增效工具向智能生态OA的转变,完善企业数字化,不仅是协同,更能规避不确定风险。

电子签名的技术演进方向:信息安全

引入零信任+DevSecOps,全生命周期保障电子签名安全

信息安全是电子签名有效的前提条件。传统的安全防护基于网络边界部署防护设备,通过将攻击拦截在企业网络的外部,进而保障信息安全。而在当今的网络架构之下,网络边界之外的远程接入、云上资产的访问等问题对传统防护策略带来挑战,零信任理念应运而生。零信任强调不做信任假设,采取“先认证、后访问”的动态安全策略。零信任架构正逐渐被电子签名厂商接受,成为电子签名信任底座的关键一环。

电子签名加速上云,云原生同样是电子签名厂商关注的重点。DevOps缩短了软件的交付周期,让厂商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但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依然严峻。DevSecOps将开发、安全与运维三者结合,让安全性贯穿于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缓解了对DevOps安全问题的顾虑,将是电子签名厂商尤其主打云部署模式的厂商的重要发力点。

电子签名的技术演进方向:证据保全

区块链存证法律效力被认可,电子合同全流程上链、可追溯

电子签名对企业的价值不止于“签”,在后续出现法律纠纷时是否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是企业应用电子签名的考量重点。由于电子数据的存证面临效率低、成本高、采信困难等问题,区块链存证在数据存储可靠性方面的优势突出,《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首次针对区块链存证的司法认定问题作出专门规定,为区块链合同的落地铺平了道路。

具体而言,区块链上存储基于共识算法计算出的哈希值,被作为电子合同的“指纹”,具有唯一性与可识别性。一旦发生争议,可以将当事人提交的链下保存的电子合同计算出哈希值与链上存储的哈希值进行比对,以验证合同文件是否被篡改。电子签名厂商与公证处、仲裁机构、司法鉴定中心等合作形成电子签章联盟链,并利用跨链技术与各地公检法司联盟链进行数据共享,将有效降低电子合同的取证、维权、诉讼难度,打通电子签名数据信任的“最后一公里”。

电子签名行业发展空间展望

提供面向政府和企业的多样解决方案,具备基础设施属性

由于电子签名行业具有显著的政策驱动的特点,从服务对象上来看,厂商未来将会同时聚焦于政府和企业两类客户,在电子签名企业的业务分类上形成企业与公共服务两条产品线。同时,随着各省市政府对统一印章平台的推进,未来发展将重点关注社会化印章的应用和发放等举措,带来行业空间的进一步释放和扩大。从技术、产品层面来看,电子签名所需要的公钥、私钥、哈希值、数字证书等技术是开源的,如CA机构凭借客户认可基础和自有的数字证书技术,能够与第三方厂商存在竞争,但存在对客户业务理解偏弱的问题。因此,兼容性强、适应性强、产品稳定性高、解决方案多样的厂商将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电子签名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打通区域、平台壁垒,实现“社会化电子印章”的兼容互认

建设“诚信新基建”的前提是打破不同区域、平台间电子印章系统各自为政的局面。由于政府电子签名的应用多以区域为主体,即使在省级层面拥有了统一的电子印章平台,但企业跨省进行业务办理依然存在困难。不同区域的电子签名标准不一,难以实现互认,导致企业需要在多个平台分别申领电子印章,与“一网通办”的理念相悖。

为解决“跨省通办”的难题,2020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指导意见》,提出提升数据共享支撑能力、统一业务规则和标准等服务支撑措施。从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实际建设情况看,2021年相比2020年在统一身份认证方面已有明显提升,随着统一电子证照政策的推进,统一的电子印章应用也将成为可能。而建设标准规范、兼容互认的统一电子印章平台,不仅能够便利企业的“跨省通办”,将作为电子签名的基础设施,赋能跨区域、跨平台的企业间电子签名,进而实现“社会化电子印章”。

以上为简版内容,��点击下方图片

查看及下载完整版报告

| | |

原标题:《2021年中国电子签名行业研究报告》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