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灵台非遗(之四)|走进省级非遗——木偶戏

2022-04-21 20: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陇东独特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人文资源,吸收、发展和繁荣了独特的民间艺术。灵台木偶戏就是其中的一种。民国初年,木偶戏从陕、甘两省毗邻的凤翔、千阳等地传入灵台,在演唱秦腔、眉户等剧种的基础上,又融入了灵台特有的地方剧种灯盏碗碗腔。由于木偶戏表演形式独特、戏路宽、简便易行,逐渐成为灵台庄户人喜爱的艺术形式。

木偶戏渊源流长,属傀儡戏的一种。据史料记载,早在宋代就出现了“肉傀儡”,即由成年人扛着扮成“假人”的男童、女童在街上游行表演,成年人则在下面旋转舞蹈。现代的木偶戏,实际上就是宋代“肉傀儡”的保留和延续。

木偶戏因木偶头用木头雕成而名之。木偶戏传入灵台,除用木偶代替演员这种表演形式未变外,表演内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秦腔、眉户是主要的表演剧种,同时,适应观众的观赏要求,用木偶戏表演灯盏头碗碗腔,在灵台西部山区,还用木偶表演杨燕麦等民间小曲(调)。经过一代又一代艺人的不断加工改进,木偶戏在灵台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其表演形式日渐附和大众口味、表演内容日臻完善,已成为灵台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旧时,木偶戏的“身子”均为木头雕刻,一个木偶,一般由木头雕刻的头、挑杆、服饰三大件组成。民间艺人选好木料,然后精雕细刻成戏剧中人物头像,再着色,画成白脸、红唇、黑眉等,装上头发,下面安装挑杆,挑杆主要指挥“双臂”,演出时根据需要换穿不同服饰,或官帽、官袍,或粗布短褐。木偶不仅是演出的主要设备,同时又是一件件民间艺人创作的精美工艺品。现在,木偶头大多是硬塑料做成,能长时间保持鲜艳。

出 品:灵台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原标题:《灵台非遗(之四)|走进省级非遗——木偶戏》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