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守护⑥|全球变暖致可可西里面临水患:是否人工干预有待评估
2011年9月,可可西里腹地的卓乃湖湖岸溃决,冲出一个宽约30米至50米的溃口,其大量外泄水量向东径流,连通了其他几个内流湖泊,盐湖的水面面积也逐年增大。
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全球气候变暖。在其影响下,保护区内的冻土融化、冰川萎缩、降雨量增加。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在盐湖里设置了监测仪器,研究站副站长谢昌卫说,按2016年-2017年湖水变化情况,在10年内盐湖湖水将会溢出,影响到十几公里外的青藏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
一份由权威专家撰写的可可西里湖泊群的水文报告写道,要在实地考察和科学研究基础上,专门针对维护藏羚羊产仔湖岸环境以及避免盐湖淹没青藏线等潜在风险,开展工程措施的研究,提出专门的技术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为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提供依据。
可可西里保护站工作人员在查看水中插着的水位尺。2011年以来已竖了7个水位尺
2017年7月7日,波兰当地时间15时15分,在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青海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经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同意,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1处世界遗产。37356.32平方公里的面积,也使其成为中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
可可西里是国内保持原始状态最完整的区域,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最高为6860米,被誉为“世界第三极”。
从格尔木出发,沿青藏公路一路向西南方向挺进,三个多小时的车程,400公里的距离。索南达杰保护站(以下简称“索站”)就坐落在公路沿线海拔4470米的地方。
8月8日上午10时,澎湃新闻记者跟随索站副站长龙周才加前往离索站不足13公里的盐湖。除了巡山、救助藏羚羊等野生动物外,自2011年起,索站还肩负起了监测盐湖水位的任务。
在离湖岸线3米左右的湖水里,竖着一个长1500毫米的水位尺,当天的水位已逼近200毫米。龙周才加望着涌向湖岸的水浪说,“又上涨了”。
这个水位尺是今年5月份湖面融化时插在湖岸的,仅仅隔了三个月左右,就被淹在了水里。
龙周才加透露,自2011年起,总共竖了七个这样的水位尺,几乎是一年一个,“你可以算算湖面这几年涨了多少”。
同样因涨水被淹的还有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在湖区设置的用于监测水温水位的钻孔。
研究站副站长谢昌卫说,自2016年5月份到2016年8月份,湖水水位上涨,淹没了湖边三个钻孔,水位上升1.45米,湖岸向外扩张了67米左右。
上述由权威专家撰写的可可西里湖泊群的水文报告表明,盐湖从2011年的45.89平方公里增至 2017年5月的156.60平方公里。
长江北源楚玛尔河,藏语“红色的河流”。10年内盐湖湖水或将溢出
事实上,盐湖从2009年开始就逐年增加,只是增加幅度较小。
而自2011年以来,盐湖面积从45.89平方公里急剧增加到2013 年的138.55平方公里。此后缓慢增加,年平均面积扩张速率为4.5平方公里。
这源于在盐湖西面,距其130公里的另一个湖泊——卓乃湖(藏语为“藏羚羊生息的湖”)于2011年9月份发生了溃决,冲出了一个宽约30米至50米的溃口。其大量外泄水量向东径流,导致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自西向东建立了水力联系,之间连通的沟槽也因下泄湖水的冲刷而不断下切。目前,卓乃湖溃泄沟槽最大切深接近20米,库赛湖溃泄沟槽最大切深接近5米。
这四个湖泊构成了可可西里湖泊群,原本它们均为内流湖,各自相对封闭且独立,湖区降水、四周河流汇聚于各自湖区,消耗于蒸发。
而如今,盐湖来水量不仅包括原有的湖面降水、四周河流、沟道汇水补给等,还增加了从上游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向其输送的水量,原有的水量平衡被打破,引起盐湖水面面积不断增加。
究其根源,都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冰川萎缩、冻土消融、降雨量增加造成的后果。
上述报告显示,可可西里上世纪70年代初至今的降水量和年平均温度分别以 20.3毫米/10 年、0.38℃/10年的速率波动上升。气温逐渐升高,降水量逐渐加大,加之潜在蒸散量的降低,导致可可西里气候正逐渐向暖湿化方向发展。
报告还显示,盐湖上游的三个湖泊面积已趋于稳定,基本接近各自湖盆的最大容量,已失去部分蓄水功能,盐湖则将进一步呈现扩大的趋势。
这意味着,10多公里以外的青藏公路、青藏铁路以及埋藏在地下的光缆、电缆等基础设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地形图量算,当高程(水位)为海拔4470米时,盐湖东部湖水将翻越分水岭流向青藏公路和铁路。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监测的数据则表明,按2016-2017年湖水变化情况,在10年内盐湖湖水将会溢出。
根据谢昌卫等人的实地考察,卓乃湖溃口和库赛湖出水口地层属于第四纪松散沉积物,极易被流水侵蚀。如果在某一年份降雨量突然增加,极有可能进一步下切扩大冲沟,形成洪水灾害。
这意味着,盐湖还有可能提前外溢并危及青藏公路等设施。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供图。水患背后的沙漠化、迁徙问题
上述由权威专家撰写的可可西里湖泊群的水文报告在最后的建议中表示,在完成区域性资料收集、现场考察、地形测绘、湖泊变化监测预警以及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专门针对维护藏羚羊产仔湖岸环境以及避免盐湖淹没青藏线等潜在风险,开展工程措施的研究,提出专门的技术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为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提供依据。
8月11日下午,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副局长李其江在其办公室接受了澎湃新闻的采访。他向记者展开一张可可西里保护区水文信息图,指着卓乃湖的溃口处说,目前确实有在溃口处修建人工堤防的提法,只是还在研究论证阶段。“我个人而言,还是希望不修建任何人工措施,保持卓乃湖原有的生态环境。”
北京大学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研究院主任闻丞则坚决反对修建人工堤防。在他看来,卓乃湖溃决、库塞湖湖水外流等,只是重现了历史景观,不是什么新现象。“大概在一万年以前,外流的地方本来就是河道。”
不过,他表示,为保证青藏公路等设施的安全,也可修建一些涵洞或是利用古河道将水引流到长江的北源楚玛尔河。
澎湃新闻从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得的一份汇报材料显示,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盐湖、清水河四湖一河相互间有古河道相连,说明地史时期为外流水系,古河道宽80-250米。
闻丞还强调,因为工程在遗产地和自然保护区内,如果要开展,必须进行详细的环评,而且环评的结果必须尽早地告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经过国际专家一致评议,判定对遗产地的普遍价值影响不大的情况下,才可以付诸实施。
“总之这些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环,局域的一些工程措施或人力干扰实际上很难扭转整体的局面。”闻丞补充道。
而研究冻土与水文变化关系的谢昌卫则表示,通过人工措施解决水患只是问题的表面,可可西里湖泊群水系变化带来的沙漠化、植被淹没等一系列生态影响更应被关注。
他表示,卓乃湖湖水外泄导致部分湖底裸露,形成了新的沙源,在冬春强风作用下对周边植被产生不利影响,造成这一区域植被恢复缓慢。而盐湖水面面积扩大,会淹没一些植被,对野生动物觅食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上述汇报材料显示,水患如果进一步演变,形成的自然地理阻隔,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动物迁徙和产仔,或者导致野生群体近交率提高,从而影响种群质量。
“青藏高原上百分之七十的湖泊都是在变大的,每年都有一两个湖泊发生溃决。这看似水量在增加,实际上意味着冰川消融,青藏高原整体上水量是在减少。”谢昌卫说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