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春祈谷雨:古人为何执着于求雨?

2022-04-20 14: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王子晔 人文清华讲坛 

“雨频霜断气清和,柳绿茶香燕弄梭。

布谷啼播春暮日,栽插种管事诸多。”

暮春雨后百谷生,正是农家播种时。

谷雨一至春渐远,只待夏日万木荫。

今日谷雨,我们邀请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晓峰老师,为我们讲述谷雨节气与农耕文化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谷雨之意

谷雨是春天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农历三月季春的第二个节气。《通纬·孝经援神契》载:“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

古籍《群芳谱》云:“谷雨,谷得雨而生也。”显然,“谷雨”之名与“谷”和“雨”密不可分,取自“雨生百谷”之意。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释“谷雨”:“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

谷雨之时,降雨增加,气温升高,绵绵的春雨滋润着松软肥厚的土地,彻底赶走了此前的干冷,温暖湿润的环境正是谷类庄稼生长的大好时节。

正如农谚所说,“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人们常在谷雨时种植玉米、高粱、黍米、稷米、谷子、大豆等作物。

从其名来看,谷雨代表的是一种气象,反映了四季运行至此的降水情况,从而与农事活动相联系。季春之雨宜谷,对于极为重视农业生产的中国百姓而言,此名亦不失为一种祈愿。

《春秋左氏传》曰:“启蛰而雩。”又曰:“龙见而雩。”这里的“启蛰”“龙见”,皆指二月也。

“雩(yú)”指的是古代为了求雨而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上为“雨”,下为“亏”,人们渴望雨水能注满大地干涸之处。春二月雩,秋八月亦雩。春祈谷雨,秋祈谷实。因此,谷雨也是春天大雩祈祷的目的。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播种了五谷的大地上,人们殷切盼望着能有温润而丰沛的细雨落下,来唤醒这干渴了一整个冬天的庄稼地。

谷雨三候

丰饶的雨水不仅催生了土地里的庄稼,也带来了属于这个时节的新生命。《咏二十四节气诗》里描摹道:

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

桑间鸣戴胜,泽水长浮萍。

暖屋生蚕蚁,暄风引麦葶。

鸣鸠徒拂羽,信矣不堪听。

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言,谷雨有三候:初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

一候萍始生

“萍,水草也,与水相平故曰萍,漂流随风,故又曰漂。”谷雨时分,池塘水面上生长出一片片的新绿,原本空荡荡的池子里,不觉间多了几分热闹。要说绿意,放眼望去,大江南北,水稻都已长出第二片、第三片青青的稻叶;春茶的采摘也正值繁忙。

二候鸣鸠拂其羽

“鸠”指我们熟知的布谷鸟,“三月之时趋农急矣,鸠乃追逐而鸣,鼓羽直刺上飞,故俗称布谷。”谷雨前后,樱桃红过,已是暮春,农事已急,常有空灵的“布谷、布谷”声在田野间回荡,远近高低,有起有伏。布谷鸟一边鸣叫,一边张翅振羽,好似在提醒人们布谷播种。

三候戴胜降于桑

戴胜鸟头顶有冠,是与桑蚕相连的鸟。古时“胜”乃一种女性头饰,戴胜鸟的冠羽看起来正像头上戴了“胜”,显得雍容华贵。在《山海经》中,西王母也被称为“戴胜”。

农谚讲“谷雨三朝蚕白头”,暮春正是种桑养蚕的人家忙于饲养蚕宝宝的日子。古诗《采桑度》云:“蚕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绿。女儿采春桑,歌吹当春曲。”农历三月,戴胜鸟降落在桑树上,借着桑树生发的阳气筑巢,并用清脆的叫声预示着养蚕纺织的工作已经开始。

谷雨时节,温润的雨水为谷类作物带来了生机,而布谷催耕、戴胜催织这些代表性物候,也在不同方面,反映并指导着人们的农事生产活动。

谷雨民俗

作为与百姓的农耕、纺织等日常生产、生活紧密关联的节气,谷雨期间自然少不了多样的民间习俗,它们多与自然物候及各地风土相结合,成为颇具特色的民间活动。

观赏牡丹

常言道“春有百花秋有月”,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而谷雨则是牡丹花开的时节,因此牡丹又有一个别名——“谷雨花”。农谚讲“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要说谷雨时最为有名且流传甚广的活动,还得是赏牡丹。

牡丹花乃花之王者,盛开起来雍容华贵、绚丽夺目。不过一开始牡丹是作为一种中药,长在山林之间。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

到隋炀帝时,牡丹成为皇家园林的晚春之景。而中晚唐时期,牡丹花便已开满长安街巷,普通百姓皆可欣赏。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花》一诗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暮春谷雨时分,百花渐落,唯有牡丹,大气磅礴、光彩照人地绽放于这风调雨顺之际,有着太平盛世的寓意,因此成为了唐朝的国花。

直至现在,每逢谷雨花期,山东菏泽、河南洛阳等许多地方都会举办牡丹花会,供来往游客观赏。

祭祀海神

中国是国土辽阔的大陆国家,同时又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对于以捕鱼为生的沿海渔民而言,海神是他们生活的信仰。

春汛水暖之时,渔业生产开始进入新周期,譬如,山东渔民素有“谷雨百鱼上岸”之说。因此,谷雨在他们心中,像“过年”一般重要,是他们祭祀海神的重要日子。

在这一天,渔民们以三牲(猪、鸡、鱼)、美酒等祭海,祈求出海平安,风平浪静,鱼虾满仓。如今,山东沿海一带的渔民仍流传着“谷雨节”祭海的习俗。

谷雨文化

从谷雨节气的丰富内涵可见,我国古代农民的生产劳作,是严格遵循四时节气的变换来开展的。特定时节呈现什么气候,出现何种物候,又适宜哪些作物生长,自然早就展现给了我们。

古人借助“天人合一”的精神和能力,感受并总结出朴素而实用的生活规律,通过通俗亲切的谚语或习俗,一代代流传至今。

我们追寻的不只是谷雨节气的脉络,更是中国大地上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的脉络。而这些宝贵的经验智慧,将永恒地伴随我们与自然相处的每个朝暮。

至此,属于春的节气即将落幕。谷雨一过,便是三春尽处。让人翘首以待的,是那生机勃发的炎炎夏日。

原标题:《春祈谷雨:古人为何执着于求雨?》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