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果没有这十部电影,可能也不会有《极盗车神》
8月25日在中国内地上映的《极盗车神》(Baby Driver),堪称是今年暑期档国际影坛的一匹黑马。这部成本3400万美元的飙车片,已经在全世界坐收1.7亿美元。英国导演埃德加·赖特(Edgar Wright)早年凭借《僵尸肖恩》、《热血警探》等影片声名鹊起,虽然积累了一批死忠粉丝,但包括他在好莱坞拍摄的《歪小子斯科特对抗全世界》在内,票房都很一般,可以说《极盗车神》是他第一部获得口碑和票房双赢的作品。随着电影的成功,他的名字也为更多人所知。
日前,英国电影学院举办了名为“爱车之城”(Car Car Land)的电影特别展映,埃德加·赖特以嘉宾的身份出席,并介绍了十部启发了他拍摄《极盗车神》的电影。从早年拍摄的剧集《屋事生非》(Spaced)开始,赖特就毫不掩饰自己超级影迷的身份。他这次所选的十部电影也部部是名片佳作。
关于选择的标准,赖特是这么说的:“我选择的都是自己年轻时看过的电影,里头都有追车的场面。所以相对来说没什么新片,因为我在制作年代上做了限定,截止到我自己开始拍电影之前;那大约是1994年吧。我选出的那些追车戏,想当初确实都给了我很大启发。其实《极盗车神》我最早是在1995年就开始构思了,所以这次选出的十部电影都是在那之前看的。”
《警网铁金刚》(Bullitt)1968年
这部电影当初上映的时候,最引人瞩目的一点应该就是片中那段追车戏。它支配了全片,可以说,整部电影就是为这场戏服务的。你自己看的时候,也可以计算一下它的时间长度,我想应该有六七分钟吧。这场追车戏没有一句台词,影响力却非常之大,这种影响力,不仅表现在受它启发的电影数以百计,而且在于它处于电影的情节逐步推进后的核心戏码位置上,即在史蒂夫·麦奎因(Steve McQueen)和比尔·海克曼(Bill Hickman)之间,一辆福特野马和一辆道奇Charger之间所展开的猫鼠游戏。该片上映距今49年。49年里,电影制作水平已今非昔比,但里面的有些电影场面如今看来依旧非比寻常;这场追车戏便属于其中之一。我只要一想到旧金山的坡道,一定会想到《警网铁金刚》里的这场追车戏。不光是麦奎因和他的座驾已成了经典符号,光是那些车辆在坡道上驶过的画面,就已足够传世。
旧金山特有的高低起伏的坡道,也令这场追车戏显得更为紧张。此外,对我个人来说,特别有意思的一点在于,这是一位英国导演——彼得·叶茨——拍摄的第一部美国片。英国导演带着陌生的眼光,来到一片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外景地。我相信,之所以会做出这个决定,其中一定也有他自己的考量:既然都来旧金山了,那么“我们就应该在那些坡道上来场追车戏”。
还有一点也是我很喜欢的,我甚至把它当成一段对白写进了《极盗车神》的剧本里,不过后来还是删掉了。那场戏说的就是有人在放《警网铁金刚》里的追车配乐。一个人说:“把《警网铁金刚》的原声带拿来,放一下那段追车戏的配乐。”另一个人向他指出,这部电影里根本就没追车配乐,你听到的音乐其实是引擎声和轮胎声。这片子的配乐是Lalo Schifrin,追车之前是那段名为“换挡”(Changing Gears)的旋律,一旦正式开始追车,音乐淡出,只剩下引擎声和轮胎声。我喜欢的,就是这种纯粹。
还有一点也很有意思,麦奎因拍那段戏,似乎大部分都是他亲自上阵的。它属于第一批把摄影机直接固定在汽车上,实打实拍摄追车戏的电影。用的不再是特效拍法。你可以注意一下早期电影里的追车戏,哪怕是那些007电影,追车戏都是靠在棚里背投的拍法二次制作完成。所以《警网铁金刚》让人觉得非常真实,之所以在当年如此具有革命性,我想这也是原因之一。
史蒂夫·麦奎因在片中驾驶的绿色福特野马。番外:这场戏里,追逐麦奎因的比尔·海克曼也是电影《法国贩毒网》里的特技演员,替吉恩·哈克曼当替身。而且,当初詹姆斯·迪恩出车祸的现场,他是第一个到的。他们当时是一起开车去的,海克曼开着另一辆车跟在迪恩后面,所以当迪恩撞车的时候,他第一个来到现场。
《意大利任务》(The Italian Job)1969
这可能是我小时候看过的电影里,至今还能记得的最早的追车戏之一。之所以对这场戏情有独钟,是因为Mini Cooper的颜色——红白蓝三色,典型的“摇摆的六十年代”的产物。那时候的伦敦,一片欣欣向荣,是全世界的文化中心。
片中那场著名的追车戏,实际上是在意大利都灵拍摄。除了追车特技之外,这部电影看了能让人开心,这也是我喜欢的原因之一。和其他一些追车电影不同,它没那么写实,本质上是一部盗宝片。然后还有昆西·琼斯(Quincy Jones)的音乐,尤其是那曲“跳起来”(It’s Caper Time),真是无与伦比。这部电影真的给我留下了很愉快的回忆。
还有它的结尾,也让我十分喜爱。最扣人心悬的刹那,影片就那么结束了,真是了不起。这种事,现如今的电影公司估计是不会批准了。巴士像跷跷板那样,停在了悬崖边,车子一头装着黄金,另一头是这群大盗。这时候,迈克尔·凯恩(Michael Caine)饰演的主角,转过身来说了全片最后一句台词,“伙计们,我有办法了。”然后画面转到空中的俯瞰镜头,昆西的配乐响起,就这么结束了。真是了不起的结尾,让人难以忘怀。盗宝电影这么结束,堪称完美。我时常会想到这部电影,它不光是追车戏出彩,整部电影拍得就很不同凡响,妙趣横生。
番外:《意大利任务》在英国名气极大,属于那种每逢圣诞节电视台就会播出的传统节目。迈克尔·凯恩那句台词,“我只需要你炸掉那该死的车门!”是英国人最家喻户晓的电影台词之一。《法国贩毒网》(The French Connection)1971
为什么人们总爱把这部电影列在史上最佳追车电影名单之中?因为它要挑战的难度独一无二。那不是一辆车追逐另一辆车,而是一辆汽车要去追逐轻轨。光是吉恩·哈克曼饰演的主人公全程都看不到自己要追的对象,就够让人激动了。他只能从架空铁轨的下方看着列车。这片子对地理环境的使用,别致而又有趣,分析一下它的镜头、剪切,就像是上了一堂电影大师课,能启发你如何在被区隔于不同车辆中的主角与反派之间成功建立起空间地理位置关系。吉恩·哈克曼而且别忘了,你看到的那些追车戏,可都是如假包换的实拍。在那些主观视角镜头中,他们以50英里时速,风驰电掣地驶过街道。这样的事,放到现在,肯定做不成。实在太危险了,电影公司不会批准。据说他们就是找了一个周日清晨,见缝插针地拍成了。他们也没封路什么的,你看到的都是真实的车流状况,于是才有了你看到的这个主观视角的镜头。
片中的汽车追逐轻轨的戏码并非是刻意安排,而是在真实路况下拍摄而成。然后别忘了,杀手还在轻轨上,形势非常紧张。他动了枪,杀了人,乘客全都惊慌失措。一下子, 便制造出了最大的情绪张力。《法国贩毒网》现在看来也不过时,电影技术再怎么进步,都无法抹煞它带给观众的紧张感。我列出的这些电影,有些本身就是追车电影,而《法国贩毒网》本身就是一部杰作,只不过碰巧杰作里头还有一场杰出的追车戏。如果你把这场戏抽掉,并不妨碍影片本身的精彩,这也更证明了它的经典和伟大。
番外:在去英国电影学院做嘉宾之前,赖特特意给《法国贩毒网》的导演威廉·弗里德金(William Friedkin)写了封email,向他请教这场戏究竟是怎么拍成的。老导演回复:“启发我拍那场追车戏的是纽约这座城市,还有我爱搭地铁、轻轨出行的习惯。从很多个角度上来说,那都是我针对《警网铁金刚》里那场追车戏做出的回应。我知道自己没法超越它,所以必须要另辟蹊径。”
片中吉恩·哈克曼驾车时的替身,是曾在《警网铁金刚》的追车戏里有过精彩表现的比尔·海克曼。此外,赖特还问过英国影评人马克·科莫德(Mark Kermode),在他看来,这部电影之所以历久弥新,原因何在。
后者回答:“因为和许多追车戏不同,它能让观众感觉到那是真的很危险。而这里头的原因,部分就在于当初拍摄的时候,那就是真的很危险!当初我们去拍纪录片《波基普西》(The Poughkeepsie Shuffle),重新走了一遍那条路。陪同我们的有当初拍《法国贩毒网》请的警方顾问兰迪·尤根森(Randy Jurgensen),他说当年他们开到了45英里、50英里一小时的速度。我们开的时候,拼尽全力都到不了15英里的时速!那些路实在太窄,行人又多。导演弗里德金说过,开拍前他告诉比尔·海克曼,说他就是个‘娘炮’,只会吹牛,结果什么‘真本事’都没拿出来。导演说这些话,是为了刺激他,结果海克曼果然上了钩。他告诉导演,‘你想看看什么是真本事?你够胆一起坐进来吗?’弗里德金坐进了车里,海克曼一脚油门踩了下去。你看到那辆车擦上了大巴士,那可不是设计好的效果,是真撞上了!整个过程,真有种吉凶难卜的感觉,拍的时候,一直担心真会撞上什么人。”
科莫德表示,“和整部影片一样,这场追车戏看着很有纪录片的感觉,观众会相信那一切都是真的。顺便说一句,剪辑杰瑞·格林伯格(Jerry Greenberg)剪这场戏的时候,是参照Santana乐队的《黑魔法女人》(Black Magic Woman)这首歌来剪的。所以你有机会,可以一边听一下这首歌,一边放一遍这场追车戏,节奏非常吻合!”
《粉身碎骨》(Vanishing Point)1971
在赖特看来,既是动作片,同样又是一次心灵之旅。构思《极盗车神》的时候,我常会想到理查德·C·萨拉菲安的这部《粉身碎骨》。因为片中有一处始终让我念念不忘。巴里·纽曼饰演的主人公克瓦斯基,开着那辆白色道奇“挑战者”,后头有个警察开车追他,一追就是两首插曲的跨度。一首结束,另一首紧接着又开始播放。
这样的处理,我以前可真没在电影里见过。从电影本身来说,《极盗车神》和《粉身碎骨》大相径庭,但上述这个细节真是让我念念不忘,所以我这次也用到了类似的处理。
我觉得《粉身碎骨》的故事很有存在主义的味道,感觉就像是时速150英里的杰克·凯鲁亚克。如果你还没看过这片子的话,现在请小心了,我要稍稍剧透一下结尾:你会看到,克瓦斯基死了,他撞车了,然后你会看到一帧定格画面,另一辆车由他旁边驶过。在这帧定格画面中,克瓦斯基的车消失了,另一辆车则朝着相反方向,继续前行。所以我总觉得,这一幕象征着,克瓦斯基的反叛精神已转移到了那另一辆车上。这是部伟大的动作片,属于典型的1970年代早期作品,与《逍遥骑士》(Easy Rider)一脉相承,既是动作片,同样又是一次心灵之旅。《极盗车神》里的主角间接受到了本片中巴里·纽曼饰演的克瓦斯基的影响。番外:《极盗车神》里安塞尔·艾尔高特(Ansel Elgort)演的那个角色非常间接地受到了克瓦斯基这个人物的影响,他是始终在路上的反叛精神的化身,这股精神非常强大,以至于肉体死亡之后还能换种方式继续存活。
《冲刺大黎明》(Dirty Mary Crazy Larry)1974
《冲刺大黎明》也是部很有意思的电影,如果说《粉身碎骨》是《逍遥骑士》的传承,那它效仿的就是《雌雄大盗》(Bonnie and Clyde)。还有一点对我来说很有意思,那就是它和《警网铁金刚》一样,也是英国导演拍的。总之这是部很欢乐的B级片,动作戏拍得也很出色。我一直挺为叫亚当·柔克(Adam Roarke)的那位演员感到可惜,他在片中饰演德克(Deke)。你看的时候会以为这个角色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领便当了,可直到结尾他都一直好好的。所以片名应该叫作“Dirty Mary, Crazy Larry and Deke”才对,天知道片名怎么就没把他加进去。赖特为亚当·柔克(后排)饰演的Deke感到不平。不过这片子的结尾来得相当突兀。显然就像是导演约翰·霍夫(John Hough)说过的那样,那是后加上去的,因为他们觉得,不能就让那些人逍遥法外了。于是就和那些《雌雄大盗》之后出现的惊悚片一样,就和《逍遥骑士》、《忧郁骑警》(Electra Glide in Blue)甚至是后来的《末路狂花》(Thelma & Louise)一样,《冲刺大黎明》的主人公也有个不幸的结局。这里我不想再剧透了,只能说那种处理真是让人有些忍俊不禁,十分残酷,但又荒诞不经。
《冲刺大黎明》的运镜和场面调度都曾给赖特留下深刻印象。约翰·霍夫这位导演,没能获得他应得的认可。你可以看一下他的另一些作品,比如《古屋传奇》(The Legend of Hell House)和《时光倒流三十年》(Watcher in the Woods),他的视觉风格很强烈,低角度仰拍也好,广角镜头的使用也罢,都很有特色。我记得当初看《冲刺大黎明》时,他的运镜和场面调度,都让我印象深刻。
《鬼马双警》(Freebie and the Bean)1974
从技术上来说,《鬼马双警》算不上追车电影。它有点像是那种到处搞破坏的电影,明显是1980年代的《致命武器》(Lethal Weapon)那种警察电影的原始模版。我曾经在电影院里和一大群观众一起看过一遍这部电影。大银幕效果真是好极了,部分原因在于它那种大破坏实在是夸张过火得厉害,但观众看了会觉得很爽。尤其是詹姆斯·卡恩(James Caan)有场戏,他和反派各自占据一台透明观光电梯,互相射击。那里有个效果很棒的广角镜头,宾馆外立面上两台观光电梯里,警匪互射,滑稽效果直追《白头神探》(The Naked Gun)。
虽然《鬼马双警》不算正宗的追车电影,但也不乏精彩的追车桥段。最早我是小时候在电视里看的片段,里头就有追车戏,当时就觉得,这电影我以后一定要完整看一下。跳火车,车撞墙,甚至是卡恩骑着摩托撞到一片超大多米诺骨牌的设计,拍得都很有感觉。几位主角的表演,全都笑料十足,导演理查德·拉什(Richard Rush)后来又拍了《特技替身》(The Stunt Man)。
《鬼马双警》全片笑料十足。番外:这电影在电视里播出时,选的都是深夜时段,背后的原因看过的人不难猜到。它其实并不是老少咸宜的作品,有好几个拿种族、肤色开玩笑的桥段,里头有个杀手还是同性恋。按照如今的标准,确实都是政治不正确。
《警察与卡车强盗》(Smokey and the Bandit)1977
这次特别展映的电影里,我最期待能看到的就是这部《警察与卡车强盗》。在电视上,我已经看过好多遍了,但还从没在大银幕上看过。1977年它公映的时候,是那年暑期档第二高票房的电影,仅次于《星球大战》。虽然《警察与卡车强盗》欠缺创新,但娱乐性很强。在1967年的《雌雄大盗》之后,1970年代出现了一批不同以往的电影作品,由《逍遥骑士》开始,包括《粉身碎骨》和《冲刺大黎明》都属于这类电影。但等到《警察与卡车强盗》上映时,那股电影潮流已经消退了,它纯粹只是一部关于走私犯、土匪的爆米花电影 ,没什么深度,不过娱乐性很强,能看得很开心。
《虎口拔牙》(The Driver)1978
我得说,要是没有《虎口拔牙》,我现在这部电影也根本不可能存在。我这部新作,如果非得说有哪部片子影响到它的起源的话,那就是《虎口拔牙》了。我是在年轻时的一个大半夜在电视里看的,一下子就被震住了。当年我也没想到,这电影竟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后来我才知道,虽说当年上映时不怎么火,可它的影响力非常巨大,迈克尔·曼(Michael Mann)、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Nicolas Winding Refn),都说从它这儿得到过启发。
我喜欢导演沃尔特·希尔(Walter Hill)的电影,而在他所有作品里,我最喜欢的就是这部。它有种极简的美,主人公无名无姓,大部分时间里,他们是周围环境中仅有的大活人。影片背景主要是1970年代末期,午夜时分的洛杉矶市中心。除了有精彩的追车戏,整部影片感觉就像是一场精彩的棋局,我们都在看布鲁斯·邓恩(Bruce Dern)饰演的警察与瑞安·奥尼尔(Ryan O’Neal)饰演的司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要是没有《虎口拔牙》,《极盗车神》也根本不可能存在。这部电影的拍摄方式我也很喜欢,希尔在入行之初,在《警网铁金刚》剧组当过第二副导演。之前我受《帝国》杂志邀请,去采访他时,曾问过他,当初在《警网铁金刚》剧组的经历,有没有学到什么。他回答说,拍摄的时候,看到大家花费好多时间和功夫来准备那些主观视角的镜头,心想究竟值不值得。结果看到成片,心里自然有了答案。等到拍《虎口拔牙》的时候,他更进了一步,全片几乎绝大部分动作戏都采用主观视角,观众始终跟着车走。
有一点它和昆汀的《落水狗》(Reservoir Dogs)挺相似的,也是我很欣赏它的地方:他们在片中要执行的行动,不止一组,每一次,参与的人员都有变化。当然,《落水狗》里,人员只有一组,但你能感觉到,这些人之前从没一起干过,至少那样的人员构成还是第一次一起行动。生活中,真正的犯罪团伙都是这么干的,还有埃尔默·伦纳德(Elmore Leonard)和理查德·斯塔克(Richard Stark)写的犯罪小说里,也是这种情况。 所以我拍《极盗车神》时也想到了这一点,三次行动,参与的成员都不尽相同,第一次一组,第二次另一组,第三次干脆来了个超级组合。
《虎口拔牙》里养眼的不仅有追车戏,还有男女主演瑞安·奥尼尔和伊莎贝尔·阿佳妮。《虎口拔牙》的剧本也很棒,如果你想学学怎么写好剧本,不妨找《虎口拔牙》的剧本来研究一下。沃尔特·希尔笔下写到的那些舞台调度,读起来非常有意思,几乎像是一首首的垮掉派诗歌。事实上,我在动笔开写《极盗车神》之前,就专门去找了一册《虎口拔牙》的剧本。
番外:沃尔特·希尔在《极盗车神》里也客串了一把,没有露面,是用声音客串,时间也很短,出现在影片最后五分钟里。赖特说:“作为他的超级粉丝,能请到他本人出现在我的电影里,意义重大。”
《福禄双霸天》(The Blues Brothers)1980
《福禄双霸天》属于那种绝对独一无二的作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它堪称史诗级,各种元素用到了极致。导演和演员都拼尽浑身力气,拍出了一部最欢乐、最不管不顾的电影:有着史上最好听的电影原声,有着银幕上最具摧毁性的追车戏。最打动我的一点就是,那些动作场面都很庞大,笑点设计得很大,就连追车戏的规模也很大。《福禄双霸天》有着银幕上最具摧毁性的追车戏。两位演员的表演,却故意装得很一本正经,甚至大部分时间里连墨镜都没拿下来。那应该是它最大的特点,跟《鬼马双警》形成鲜明对比,明明是很欢乐的电影,演得却一本正经。我觉得那就像是一部拿了一亿美元预算拍出来的吉姆·贾木许(Jim Jarmusch)的电影。
片中我最喜欢的一段是他们在双层公路上行驶的那场戏,你会注意到,仪表盘上的垃圾都飞散开来,可想而知他们当时开得有多快。真是很有意思的拍法,我也只有一个字:服。
在赖特看来,《福禄双霸天》就像是拿了一亿美元预算拍出来的吉姆·贾木许电影。《威猛奇兵》(To Live and Die in LA)1985
这十部电影里,只有威廉·弗里德金一位导演独占了两部,可见他才是真正的追车戏之王。拍摄《威猛奇兵》,他显然是想要再进一步,把自己的《法国贩毒网》给比下去。当初,《法国贩毒网》把纽约拍得淋漓尽致,《威猛奇兵》则把洛杉矶市中心当成了完美背景;而且片中呈现的那幅景象如今早已消失在时光隧道之中。片中出现的河道附近的那片区域,还有好多他们驶过的街道,现在早已大变样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逆向行驶的追车戏在当时很有新意。片中有处镜头的运动特别棒。威廉·彼得森(William Petersen)饰演的主人公正在开车,镜头从摇臂升起,我们看到坏人的汽车正在后头追他,前后一气呵成,拍摄难度极大。另外一处是他们在高速公路上逆向行驶的那场戏,真是很棒的想法。当初的《法国贩毒网》里,他让汽车去追列车,这一次,又让汽车在高速路上逆向行驶。
《威猛奇兵》以“天使之城”洛杉矶为背景-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