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年轻人立遗嘱:寻回对生活的掌控感

2022-04-19 10:1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在母亲突然离世之前,徐杰从来不觉得立不立遗嘱是个问题。

母亲走得突然,彼时,徐杰刚上大学,父亲是无业股民。由于钱一直都是徐杰母亲在管,他的父亲也不知道是怎么个方式,也不知道数量多少,家里面能找到的现金也并不多,意外地捉襟见肘导致母亲的告别仪式都是借亲戚的钱才得以操办。

后来清理遗物的时候,徐杰发现母亲这几年省吃俭用的,存了一笔不少的钱。提及此,时至今日徐杰依旧心痛,数额远超他俩的想象,徐杰也第一次理解母亲节俭背后的意图。意外过后他和父亲面临着更大的问题:完全不知道密码。二人一同去到银行试了很多次,不对。

父亲最终不好意思继续试,向银行说明了自己与持卡人的关系以及不知道密码的原因,行长听后怔了一下,随即答应帮他们继续试密码。母亲的银行卡密码至今仍是秘密,最后是打了公证,把钱和房子一切都转名。

徐杰把整个流程办下来花了一年,“对我最大的影响是,每次去办这些东西,都要提到她的名字,都要拿出她的剪角身份证,每一次都是伤痛。”

 ▍遗嘱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尽管大家依然避讳谈论死亡,但订立遗嘱正在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选择。自2013年至2020年,中华遗嘱库已向社会提供遗嘱咨询共25.6万人次,登记保管了超19万份遗嘱。订立遗嘱的人群年龄段主要集中在60-70岁之间,占比43.91%,是订立遗嘱的“主力军”。

从性别分布来看,女性订立遗嘱所占比重过半,2013至2020年间共有107281位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中华遗嘱库的工作人员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女性具有相对较高的婚姻危机感,提前订立遗嘱可以适当规避风险。

2020年初,疫情的肆虐拉近了人们与死亡的距离,在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到来的情境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订立遗嘱纳入规划,希望提前安排好身后事。

时代的动荡埋伏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在全球新冠大流行以及社会秩序的重整中人类对于不确定的感知是何其敏锐,尤尔根·哈贝马斯在2020年的一次采访中表示,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我们的无知,以及不确定的环境下行动和生活的必要性有着这般清醒的认知[1]。而立下遗嘱,或许就是一种较为温和的应激反应,如作家丽贝卡·索尔尼特所描述那般:我们还可以发表宣言并蹒跚前行。

 ▍年轻人借遗嘱归纳人生

根据中华遗嘱库发布的《2020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截至2020年底,已有553名“90后”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了遗嘱,而这只是中华遗嘱库一处记录下的我国法律所规定的五种有效遗嘱形式(自书、代书、口头、录音及公证遗嘱)之一的公证遗嘱数据。疫情期间,更是有接近7万用户在中华遗嘱库推出的“微信遗嘱”小程序中立下了遗嘱,其中30岁以下年龄占比超过65%,尽管在法律层面,“微信遗嘱”未能获得认证,但在精神层面,“关注后事”俨然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正视。

事实上,微信遗嘱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只能当作一份诉说心意的“情感留言”。用户可以借此机会体验立遗嘱的“仪式感”,总结生活、表白家人、寄托哀思,或是鼓励自己。心理学家陆晓娅曾说,“写遗嘱是一种人生规划,是一个自我对话的过程。去思考我们是谁,我们到底能够活成一个什么样。”[2]在我们国家,立遗嘱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意味着人们开始认真思考死亡,尝试对有限的人生进行规划,并努力寻回对生活的掌控感[3]。

微信之外,在豆瓣上豆友@天气预报说有雨 创立了话题 我为自己订立的“遗嘱”,话题之下共有590篇内容,获得了74.3万次浏览。

用户@乙枸 在其中写到:疫情第一年,生活抑郁,工作焦虑各种原因导致心率不齐差点半夜窒息而死,第一波疫情过后,登记器官捐献,把房子车子都换新,写了份遗嘱给父母,疫情至今,怕自己有个万一至少有点东西留给父母。

柯卡在看到豆瓣话题后第一次拟定了自己的遗嘱,在她短短八百字的遗嘱中一共出现了五次“舍不得”,其中四次是对世界的不舍,一次是对自己的不舍。在开头是对离开这个世界的犹豫,带着浅浅的不甘“我走了,我想,我是对这个世界的挂念颇深,我想,我大约是舍不得的,或许我并不知自己是怎样走的,但我走了。”在柯卡看来自己写着写着思路逐渐不清晰,无法想象自己离开世界的那一天。在遗嘱的最后,她却坚定地打下“我还爱着大家,我真的舍不下这个世界。”

 ▍立遗嘱和财产的多少无关

立遗嘱是每个人对自己人生进行归纳的权力,也是对家人的负责。

在叶贞看来,财产是遗嘱中无法绕过去的一部分,它们是你在世界的“遗物”,你拥有着最终的处决权。她将自己的现有存款及密码一一罗列后进行分配,大部分是给了父母,小部分留给了帮助过她的人。

除此之外,她还特意提到了自己的数字遗产的处置。叶贞记下了所有App的帐号密码,重要如微博、微信,Instagram这类社交应用,在遗嘱里写明了帐号密码转交给重要的朋友。在叶贞看来,数字遗产是人生一个很重要的回忆,就跟写日记一样,你从哪一年开始记录,一直到你哪一年离开,在这些日子里面你的文字你的心情你的那些图都是你成长的一个过程。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珍贵。“比如腾讯QQ我们都是从初中,甚至是小学就开始了,从那个时候记录到现在,我十几岁到现在二十八岁,这是人生成长成熟转变最重要的这十几年,我从初中高中生大学,到现在工作这些软件都有记载我一路以来的成长,所以是非常珍贵的,不可能注销的。”

一个人的逝去除了心理的影响,还有一些东西是超乎心灵范畴的实际和棘手——遗产,岳父的突然离世让徐杰再一次意识到遗嘱的重要性。看着妻子和岳母为着遗产的事意见不合,甚至争吵,徐杰觉得无奈,本可以避免但注定如此的无奈。“这是一个不想碰但是逃不开的东西,我们都暗示过他,希望他提前规划好,但是他不相信,他觉得心功能13%没问题。”相比岳父,徐杰对自己并不自信,早早拟定了自己的遗嘱,“假如有一天,我突然死了,那除了思念这种避无可避的事情之外,任何麻烦事都不要靠近留下的人。”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作者: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杨元瑞 唐怡馨 李昭奕

指导老师:黄雅兰

参考资料:

[1]疫情之下,存在主义哲学为何重新流行?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182341

[2]陆晓娅《影像中的生死课》

[3]刘擎 2020年度西方思想年度评述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810758

[4]中华遗嘱库《2020中华遗嘱库白皮书》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