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书展|《上海纪实》从“线上”到“线下”,出了精选本

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2017-08-18 18:03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上海拥有深厚的纪实文学传统。《上海纪实》是上海市作家协会于2015年春创办,依托华语文学网出版的国内首个专注于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的多媒体电子期刊。近三年来,《上海纪实》按照一季一期的节奏已在线上出版了9期。

8月18日,“让历史在文本中回声——《上海纪实》年度精选本首发暨签售仪式”在上海书展举行,《上海纪实》也有了纸质本。

和多数传统文学期刊不同的是,《上海纪实》从一开始就选择了纯电子期刊的形态。目前《上海纪实》的在线形态有三种:一为在华语文学网上线的网络版;二为依托《上海纪实》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微刊”;三为设在上海城市公共空间的600多块大型电子阅读屏。

三年来,《上海纪实》中已有不少文章受到市民追捧,一些作品还被报刊及新媒体转发,其中李动的《小联合国秘书长》被改编为滑稽戏《72国房客》,杨绣丽的《心之途,新之旅》获得了中国人口文化奖。

为了进一步扩大《上海纪实》的影响,《上海纪实》得到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的资助,从“线上”走到了“线下”。今年8月,两本年度精选本《如歌的岁月——2015〈上海纪实〉试刊号精选本》和《让历史在文本中回声——2016〈上海纪实〉精选本》由文汇出版社出版。其中收入的文章由《上海纪实》编辑部全体成员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分别从2015至2016两年间《上海纪实》刊发的共计120多万字的原创作品中精选而成。

上海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王伟表示自己刚拿到《上海纪实》年度精选本时就有一种厚重的感觉。他称,《上海纪实》创刊以来,已累计推出近两百篇、250多万字的原创纪实文学作品。“难能可贵的是从问世之初,《上海纪实》就鲜明地举起现实主义的旗帜,积极倡导 ‘在场’精神,直击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力求真实记录历史和时代的脉动。”

翻阅两本年度精选本,其中有呼应社会热点的《上海猎狐风暴》、反映上海发展巨变的《山高人为峰——上海中心建造纪实》、记录上海文化教育改革实践的《课堂的“中英战争”》、反映当下市民新生活和全新精神风貌的《一座城市的合唱——上海业余合唱团现状扫描》等。

王伟说:“《上海纪实》书写的对象,既有巴金、杨绛、傅雷、贾植芳、张爱玲、邱岳峰、黄宗英、俞丽拿、荣国团、郎平等名家大家,也有社区民警、最美志愿者、亲历改革艰难的厂长、马路清洁工等普通小人物。这些作品和文字,彰显了创作者的使命、情怀和担当。”

“《上海纪实》的另一个可贵之处,是它不仅刊发了陈建功、肖复兴、何建明、叶永烈、赵丽宏、罗达成、竹林等众多文坛名家的原创纪实作品,接续了上海纪实文学创作的丰厚传统,同时发表了不少中青年作家和纪实文学新人的作品,在培养青年作者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纪实文学创作队伍青黄不接的矛盾。”

上海工人文化宫创作员、青年作家王萌萌正是新人代表。在活动现场,王萌萌表示自己的创作一直坚守一个古老却有效的原则——“现实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纪实文学不能编故事,看起来比虚构写作少了更多创作的自由,却因此逼着作者更卖力地去挖掘事实,更用心地运用真实素材中的戏剧性。”

“无论做什么选题,我都会花很长时间去体验生活,才能在下笔时心里有底。”王萌萌说,“在创作过程中,我不仅积累了只有深入生活才能挖掘的鲜活素材,更在与采访对象面对面的交流、相处中收获颇深。”

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赵丽宏表示,现在读者对非虚构文学、纪实文学非常感兴趣,因为它们更贴近真实生活。“文学的真实是非常能打动人的力量。因为尽管《上海纪实》只办了9期,还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可(值得)读。这些文字会成为这个时代真实的记录。”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