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品读丨陈亮:会心写境

2022-04-19 08:2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山水画写生六辩

文·陈亮

弁言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是以自然山川景观为主要图写对象的中国画艺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也是历朝历代画家们秉持的基本创作观。对于山水画家来说,“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说艺术家的创作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然后把内心的情思和构设转化成为艺术的美。“外师造化“明确现实是艺术的根源,强调艺术家应当师法自然,但从又辩证地讲中国画创作不是停留于再现模仿,而是更重视主体的抒情与表现,是主体与客体、再现与表现的高度统一。

写生的专业术语最早来自西方,是西方写实绘画最基本的观察方式、学习方法和训练手段。当在上世纪初被作为改造中国画的办法和手段引入中国,并迅速被特别是院校教育体系广泛接受和采用。对于山水画科来说,学教中还是较大程度坚持了对传统的临摹学习,同时写生也是不可或缺的功课。写生又因其作为锤炼造型能力、观察能力和笔墨表现能力较好的手段而逐渐受到重视,在画家的艺术创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写生实践中,不同的画家对写生的理解和把握不尽相同,视从观念和技法两方面分析这种现象和寻求解决的对策,以期有更好地认识鉴进。

时光静好 180x96厘米 2021

辩一:落笔无法

大千世界,精彩纷呈。面对自然景物感受新奇,心情激动急迫,但又无从下笔,仓促上阵,是因为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山水画笔墨语言没有起码的领悟。因此在写生之前不妨做足临习功课,研修传统笔墨经验,对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和艺术规律有一定的把握。古人在传统摹本中已经总结了许多基本规律和技法,这是外出对景写生的拐杖和基础。

此外,还要掌握写生的一般方法。例如选景。选景是写生重要的环节之一,选景的原则,首先是选择能打动你的景状。古代画家在选择表现对象时,甚至是选择他心目中的理想,比如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讲:“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画家要表现这样的山水画面,就要寻找、选择这样的地方。在选景的过程中要“饱游饫看”,多观察体会,首先打动自己,带着感情去画,才能打动别人。

岁月悠悠 200x156厘米 2020

继而构思起稿。在确定写生的对象后,要考虑如何构图经营、如何笔墨表现,中国画讲究“意在笔先”。对描绘对象进行深入的观察、理解、再理解。考虑画面的处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对物象进行大胆选择、提炼、取舍,考虑用什么样的方法处理笔墨。表现一个大的场面和表现一个局部的山势,画南方景色和北方山川笔墨语言定不一样。进而深入描绘。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整体及各个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最后还要“大胆落笔,细心收拾”,通过调整使画面主题突出、笔墨气韵生动,达到一个较好的画面效果。

晓风轻岚 160x144厘米 2019

辩二:画面无方

画面不加审视,景物没有取舍,未经有序的转化,就匆忙而画,开始热情很高,但笔下错乱,平铺直叙、面面俱到。乱则是画面缺少理序,没有主次,没有重点,虚实关系掌握不明,分量对待平均。自然界太丰富了,在具体写生时必须抓住主体,注意好主次关系、对比关系,既要有变化,又要有统一,牢牢抓住主旨,着眼于主次、黑白、虚实、色彩等关系。

老子在论宇宙规律中提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山水画中的一就是主体,二就是对比,是整体中矛盾的双方,三是由对比关系形成的变化万千的局部细节。当我们在自然界中看到丰富的变化时,要善于从主次对比的系统中看到它的统一性,把万千的局部变化归到一中去,抓住了一,就抓住了画面。

适之园 180x145厘米 2019

辩三:写生无意

此处主要说写生的写生观念和心态,写生的目的意图不明确,想搜集素材还是锤炼笔墨?素材表现是重于山石表现还是树木结构,抑或是屋舍桥路还是溪瀑山泉;笔墨实践是水墨渲染还是色彩应用,抑或线条勾勒还是焦墨铺陈……

明确了目的后,就要思考、静思,古人所谓入境。“万物静观皆自得”,“静坐、凝神、存想”就是反复观察、思考、理解。为什么强调反复观察、理解,有目的的写生?因为有时画了一些表面的形容,缺乏对它整体以及内部规律解知误习为见,有了成见或一般的表面习见之后,在写生的时候就容易观察不深入,概念和印象是写生的大碍,这几乎是画家发展的瓶颈。

所以要多思索,或一放原来程式化的熟技,以造化为师,去观察内部的规律,自然界的规律都是内涵的,要把眼前的一切物象都看作是生疏的,加以重新识认,这样有创造力,有新意,也能有更大的收获。很多大师的很多创造都是在对大自然有了新的感受和发现后产生的。李可染先生将西方的写生方法融入传统山水绘画中,通过表现逆光的山和树,拓宽了中国画的表现领域,建立了新的山水审美样式。

惠风和畅 180x145厘米 2018

辩四:笔墨无趣

写生时拘泥于单一的形式手法,呆板无趣。外出写生是室内作画无法替代的良好实验机会,也更可尝试多种不同的表现方法。例如用线,线是最富表现力的中国传统绘画要素,以线为主要表现手段,利用着物象结构、比例和各种关系的研究和表现,并通过线条自身的粗细、疏密、直曲、顿挫、徐疾等丰富变化,去表现景物。这种方法往往能较细致地表现对象,体现画家对景物的分析理解。

例如笔墨,积墨法、积彩法、泼墨法、焦墨法等等,画家可使用不同的方法,更加丰富其表现的手法。还有直接写生和写生整理法:直接写生方法早期实践者李可染先生将其称为对景创作,写生整理法傅抱石引领的新金陵画派诸家有很好的诠释。凡对景写生时须对所写物象加以提炼、概括、取舍,这其中有很多的主观处理,包括立意、选景、经营位置等诸多方面的思考,所以写生所经历的也是一个创作的过程,写生的作品一般也是一幅比较完整的创作。

大江晨晖 180x150厘米 2018

辩五:画面无味

容易出现此状况的主要是一些有较强西画底子的画家,他们造型多年,写生中不自觉的把西画透视、光影等运用于国画,失去了中国画应有的韵味,仅仅把笔墨看成一种严格造型的手段,一味客观,强调素描关系,忽视对大自然的感受和表现。西方传统写实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是再现与模仿一切物象,在二维的画面上再现一个虚拟的“真实世界”,它需要固定的视点、固定的视角与视域,不能随意变动。这套“科学”的方法与中国画“散点透视”、“移步换景”的写生方法相悖,不适合写意性极强的中国画。

面对自然山川,中国画强调要有丰富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强调结合画家的情感、审美观念和文化艺术修养进行“写意”式思辨。不照抄对象,而是对对象进行选择、增减和重组,对物象把握、提炼和加工,进而把山川变成笔墨,把自然形态变为艺术形态,表现出作品的艺术价值、笔墨价值和审美价值。荆浩《笔法记》说的“度物象而取其真”的“真”,指的就是对象的“物理”和本质,它是与“似”相对的概念,所谓:得其气,遗其形,真者气质俱盛。

大风歌 199×119cm 2017

辩六:图式无度

有的当代画家写生作品犹如笔墨游戏,完全脱离了对象,只重形式不顾内容和感受,失去了写生的意义。

写生也应循序渐进。初始时应尽量以具体物象的表现为主,锻炼表现对象、深入刻画的能力。对景写生的特点就是有生活的感受、有生活的原型,依据大自然的基本元素来创作,既表达当下对自然风物的感受,又不完全拘泥于对象,是对大自然重新的编织,有更多主观的因素。比如李可染先生在《漓江》上题道:“余三游漓江,觉江山虽胜,然构图不易,兹以传统以大观小法写之,人在漓江边上终不能见此景也。” 这里说的就是以对象为原型的意匠加工。意匠是艺术家对生活素材的加工手段,也是一个艺术家水平高低的衡量。中国画艺术长于大胆剪裁,有时几乎简至近零。中国画经常有大量的空白,这和中国戏曲艺术的处理是完全一样的,即以虚代实,但前提是要有“生活”的真实,进而才有艺术的真实。

岁月无声 180x150厘米 2017

清音 200X100厘米 2016

太湖 40X60厘米 2015谷风系列 60x60厘米 2021▼

 

 

 

 

 

村庄 50x50厘米 2020

个园 50x50厘米 2017

何园 50x50厘米 2017

璜土 50x50厘米 2020

松阳 70x70厘米 2015

兴文 50x50厘米2021

淡然 50x50厘米 2022

搜妙 50x50厘米 2022

微风 50x50厘米 2022

空逸 50x50厘米 2022

凝空 50x50厘米 2022

霏 40x40厘米 2022

观 40x40厘米 2022

濛 40x40厘米 2022

栖 40x40厘米 2022

艺丨术丨家

陈亮

1975年生,江苏江阴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无锡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阴市文联副主席,江阴市书画院(江阴美术馆)院长,江阴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国家二级美术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