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宇航员在太空半年都吃什么?好吃么?| 风味世界
原创 梅姗姗 风味星球
两天前,神舟13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落地。三位在太空生活了半年的宇航员生活引发了风味人间粉丝群的讨论。
大家好奇:宇航员在太空会吃什么?这些食物在模样、准备方法和食用方法上,跟我们在陆地上有怎样的区别?
今天的风味世界,我们找来了一本专门介绍“太空食物历史”的书《在天空和宇宙的食物》(Food in the Air and Space: the Surprising History of Food and Drink in the Skies),并结合各种新闻报道,打算带大家去了解一下太空中的食品是怎么一步步被研发出来的。
1965年3月23日,美国第一个双载人太空飞船“双子座3号”成功发射。飞船刚飞出两小时,宇航员约翰·杨就从宇航服的兜里掏出一个神奇的东西:外卖的牛肉三明治。
这种牛肉三明治
*Friday Anne Keys
要知道在此之前,任何国家的太空飞船里都没出现过真实食物,宇航员的饮食全部来自各国航空航天局的严格配给。约翰这个突如其来的行为吓到了陆地主控台的所有人,也吓到了自己的搭档维吉尔·格里森:
双子星三号的两个宇航员
*NASA
维吉尔:这是啥?
约翰:牛肉三明治!
维吉尔:这货从哪来的?
约翰:我带上来的。要不要一起尝尝它在太空里啥滋味?闻起来倒的确不咋地...
维吉尔:(咬了一口)是的,而且面包的碎屑正在飞。我觉得要把它放回口袋里。
约翰:碎屑有在飞么?好吧是的,至少是个尝试嘛。
维吉尔:对。
约翰:但不是个好的尝试。
维吉尔:如果面包碎屑不乱飞的话,会是个不错的尝试。
约翰:那你要不要吃鸡腿
维吉尔:不了,你吃吧。
如今这个知名的牛肉三明治已经进入博物馆成为展览品了
*Food Network
在零重力环境里,即便一粒米大小的食物残渣,都可能是致命的。食物残渣会随着飞船悬浮在环境里,一不小心就会堵塞重要通风口或器设备,或者飞到宇航员的眼睛里。所以双子星3号上配备的所有固体食物都被做成了一口一个的小正方体大小,并且在正方体外围裹了一圈吉利丁层,就是为了防止碎屑乱飞。
上面是菠萝蛋糕,下面是烤牛肉,能感受到名字跟实物的差距心理落差嘛?
*smithsonian
那个被约翰私挟上船的牛肉三明治很显然没有吉利丁涂层,维吉尔咬了一口以后,烤得酥脆的面包渣渣就开始在船舱里起舞,好在他们处理的及时,并没有造成潜在的危险。
航空食品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
在俄罗斯宇航员加加林将太空飞船驶出地球之前,科学家们其实并不完全确定人类在太空失重的环境下是否真的能吞咽或消化食物,会不会拉肚子或因失重而呕吐。所以1961年加加林那场108分钟的外太空旅程,他只带了两个类似牙膏的管子以防万一:
一个是牛肉和牛肝的混合泥;
一个是液化的巧克力。
加加林本人
*维基百科
等到第二年美国宇航员约翰·格伦飞入地球轨道的时候,陆地科学家还是不那么确定,他们让约翰·格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喝水,看看水下不下得去。喝完确定没问题后,格伦吃了牙膏管里挤出来的苹果泥和打成泥的牛肉蔬菜混合物。
水星计划时,宇航员的食物
*Spacecenter.com.uk
早期科学家在思考航空食品时,关注的首要绝对不是滋味,而是如何确保在失重的条件下,食物无论是盘子还是碎屑都不会飞起来,造成太空舱内部任何潜在危险;其次是食物体积、重量和保存期。太空舱里每一寸空间都极其珍贵,食物必须要压缩到不能再小,并可以长期保存才能满足来回飞行的时间需求;
俄罗斯宇航员早期的食物
*spacecenter.com.uk
最后是宇航员的个人营养和健康。
在失重环境中生活,宇航员身体各方面都会相应发生变化:血液会涌向头部,造成面部感官系统反应相对迟钝;闻不见气味,于是对食物没有了嗅觉反应,不容易有食欲。而且在太空容易出现空间运动病,症状类似于地面上的晕车。
失重的环境下,宇航员身体会遭遇很多改变
*cctv
所以1964年《洛杉矶时报》就专文写过,美国宇航员不能吃口味丰盈(比如辣或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不仅吃不出太多滋味,潜在的生物垃圾(排泄)也会占用存储空间。他们必须严格遵守17%蛋白质、51%碳水和32%脂肪的日常餐食。
牙膏管在那会儿是最符合全部需求的,它不产生碎屑,不占用体积,并且可以根据营养比例打磨对应食物成泥塞进去即可,还吃得快。只是没有热度,没有滋味,更没有任何香气 —— 这也是为什么约翰·杨会偷带三明治:长期吃不好吃的食物真的影响心情啊!
的确很难有食欲
*sunshinedna
当然,那是个太空竞赛时代,太空食品的技术也在飞速发展。牙膏管逐渐退身成了B计划,宇航员更主要的食物变成了脱水干燥的肉菜(吃的时候需复水)、压缩成小方块并裹了吉利丁层的能量块,以及新型的冻干食品。
冻干是利用冰晶升华的原理,在高度真空的环境下,将冷冻的食物中水分不经过融化步骤,直接从冰升华为蒸汽。这其实不算新技术,《风味人间》第二季拍摄过印加人保存土豆的传统方法,就是先将土豆冻起来,然后让水分直接升华。只不过安第斯山脉的印加人需要耗费30天,而冻干机器只需要几小时。
只是无论干燥还是冻干,食物都需要复水。早期太空飞行器里没有热水,只有来自燃料电池,供应有限且味道不好的冷水。干燥的蔬菜加冷水,即便复原也会变成表面泥状,内里坚硬的难吃食物;冻干的水果蔬菜更是完全没有口感,据说早期美国宇航员还试过冻干复水的冰淇淋,但味同嚼棉花糖,让大家一度对冰淇淋失去了兴趣。
复水就是拿个小针管往袋子里灌水
早期航天食品很难吃,大概是一个少有异议的结论。
好吃起来的航空食品
航空食品开始变得好吃起来,一方面是科学家们终于发现食物是保持宇航员心情的重要存在,另一方面是技术的进一步突破。
丽塔·拉普(Rita Rapp)曾经是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首席航天食品研发科学家,主导了阿波罗计划的饮食部分。她在一次采访里说:以前宇航员每次回来都吐槽食物,后来我们也发现他们还是吃自己熟悉的食物时心情更好。所以这次阿波罗计划里,我们专门给他们准备了MM巧克力豆和花生酱,他们也可以给食物加辣酱了。
为了避免广告嫌疑,当年NASA还专门隐去了MM豆的名字,改名为“糖果裹巧克力”
*Spacecenter.com
同时阿波罗7号开始,太空飞行器上正式开始配备热水装置,宇航员就可以吃到热腾的复水食品了;
再到阿波罗11号,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着陆月球,他们已经可以吃到培根块(裹了吉利丁层的小方块)、脱水桃子、枣子蛋糕块和咖啡等更接近真实生活的食物了 —— 这也是他们在月球上的两顿饭。
在太空空间站的美国宇航员已经可以正常吃饭了
*NASA
再后来,可以固定包裹的尼龙绑带和聚乙烯食品袋的推广,以及空间站冰箱和冷冻柜的配备,让“真空湿性食物”上天有了可能(就类似如今的预制菜),太空餐也终于好吃了起来。
到了今天,宇航员的食物基本跟陆地没区别。
神舟13号在太空的“吃播”
*CCTV
我国天宫二号航天员景海鹏就曾揭秘太空中一天的饮食:早餐有粳米粥、椰蓉面包;中午有什锦炒饭、肉丝炒面;晚上有绿豆炒面、牛肉米粉;加餐也有5种食品,还可以泡茶喝。
如今的太空餐再也没有那么多牙膏管和压缩小方块了
*澎湃新闻
这次神舟13号的太空直播间里,我们也可以看见中国宇航员过年吃了饺子,日常还有红糖糍粑麻辣豆干…丰富程度,让在地面隔离的小伙伴们都能流下羡慕的口水。
网络上分享的神舟13号宇航员们的饮食
*澎湃新闻
食物从来都不只是生命的基础燃料,它是心情的调节器,也是家乡在我们身上最直接的体现。这点来说,无论是在地球还是在太空,我们都是一样的。我们对食物的爱也是一样的。
作者:梅姗姗
排版:风味君
头图:CCTV
图片部分来源网络
如有疑问请联系
communications@labsdoc.com
原标题:《宇航员在太空半年都吃什么?好吃么?| 风味世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